文|云娟娟
馬來西亞的投資吸引力有多強?
馬來西亞(又稱“大馬”)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也是最早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近幾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深入推進,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經貿領域的合作成果豐碩。中國已連續八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馬來西亞也成為中國在全球的第七大貿易伙伴。世界銀行和馬來西亞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0—2016年,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建造和投資的項目達356億美元。2016年中國對馬來西亞投資金額為18.3億美元,在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投資中位列第三,僅次于新加坡和以色列。2017年,中國已經成為馬來西亞外商直接投資的第一大國。
前不久,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商務參贊石資明出席馬來西亞中資企業協會2018年年會時披露,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在馬來西亞新增投資占馬來西亞同期吸收外資總額的32%,繼續保持馬來西亞第一大投資來源國地位。
“馬來西亞和中國無論是過去的海上絲綢之路,還是現在的雙邊經貿關系,都給雙方的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我希望更多的中國企業家能夠赴馬來西亞投資,馬來西亞將繼續保持跟中國友好的合作關系,與中國開展貿易。”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穆罕默德在2018年8月訪華期間表示。
馬來西亞吸引中國企業的原因離不開其引資政策和措施。2010年以來,馬來西亞推行經濟轉型計劃,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吸引外資的政策與措施。一是在制造業及特定服務業領域,外資可100%全資投資;二是外匯不管制。資金、利息、花紅及利潤,都可以自由匯出,沒有限制;三是在雇傭外籍員工方面。關鍵職位可永久給予外籍時限職位根據需要,給予外籍員工1—5年的職位;四是投資新興工業,可享有5年—10年的70%或100%的公司所得稅減免優惠;五是進口原材料、機械及設備等可免關稅;六是合格資本支出可享有5年60%或100%的投資賦稅減免優惠;七是再投資可繼續獲得15年合格資本支出60%的投資賦稅減免優惠。
而且,對外直接投資的流向取決于區位稟賦的吸引力。馬來西亞區位綜合資源優勢突出,在區位條件、自然資源、外交資源、勞動力、基礎設施等各方面都對外商直接投資有著較強吸引力。比如,馬來西亞是東盟地區基礎設施投資總體風險最低的國家之一,僅次于新加坡。此外,馬來西亞所管轄的馬六甲海峽正好可以作為中國通向東盟經濟共同體的門戶。除了坐擁地利之外,馬來西亞的另一大優勢是它擁有極其發達、對企業充滿吸引力的運輸和物流基礎設施和生態系統。
與此同時,馬來西亞政局穩定,政府效率較高;經濟增速較快,金融市場發展相對完善;科學技術水平較為發達,知識產權保護措施相對完善;勞動力素質高,可以提供企業管理人員;政府服務到位,投資環境比較好;中國與馬來西亞貿易的基礎較好,有利于雙邊投資合作的發展,北京大學發布的“一帶一路五通指數”也顯示,中國與馬來西亞之間的“貿易暢通”指數高達8.93,在東盟中僅次于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擁有良好的貿易基礎和便利化水平。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馬來西亞經濟轉型計劃的深入對接,中國對馬來西亞的直接投資出現激增,把馬來西亞作為海外投資首選地之一也是自然。中國各路知名企業最近在馬來西亞掀起的投資熱潮已經讓外界看到了中國對馬來西亞的濃厚興趣。例如,阿里巴巴已經公布了要在馬來西亞建立地區分銷中心的計劃。2018年5月,岱銀紡織(馬來西亞)有限公司二期12萬錠紡紗項目正式投產。
在市場調研及全球經濟分析中,根據美國一項“2017年最佳投資地點”調查報告,馬來西亞以其優越的親商環境和穩健的經濟增長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投資地點。近日,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該報告對世界140個國家和地區的競爭力進行了排名,是衡量全球各經濟體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經濟繁榮程度的重要參考,經濟快速發展的馬來西亞位列前25名。
紡織業一直是馬來西亞重點發展的行業,據了解,馬來西亞紡織行業主要由四個版塊構成,即基礎紡織(紡紗、織造、印染后整理等)、服裝制造、紡織制成品及輔料。其中紡紗、織造產業占比較低,印染和制衣業發展相對成熟。根據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的統計,目前馬來西亞紡織行業共有注冊工廠970家,其中400家服裝廠,570家紡紗、織造、針織、后整理工廠,解決了近10萬工人就業。
紡織業是馬來西亞十大出口行業之一。美國、日本和土耳其是馬來西亞紡織服裝出口的主要國家。中國是馬來西亞紡織服裝的主要進口市場。2017年,馬來西亞自中國進口紡織服裝29.18億美元,占馬來西亞從全球進口紡織服裝產品總額的77.23%。同期,馬來西亞出口中國的紡織品服裝金額為2.06億美元,占馬來西亞出口全球紡織服裝產品總額的6.65%。
近幾年,政府為加快制造行業和服務行業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創新型產業過渡,根據財政預算出臺了一項新的稅收鼓勵政策(ACA政策),即自動化資本減免政策。紡織等行業都可根據新政策獲得200%的自動化資本津貼。
岱銀紡織(馬來西亞)在馬來西亞投資的紡紗項目致力于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現代化紡織工業園,是中國在馬來西亞投資最大的紡織項目,岱銀紡織(馬來西亞)二期項目投產后,在馬來西亞的產能達到22萬錠,下一步,岱銀紡織將繼續做好第三期項目的規劃建設,公司總規模將達到50萬紗錠,年出口創匯額4億美元。
該創新型項目不僅填補了當地紡織領域的“空白”,還帶動了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已成為中馬紡織國際產能合作共贏的典范。
“對于希望投資馬來西亞的紡織服裝企業,建議緊跟該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創新型產業過渡的趨勢,重點發展科技含量高,用人少、污染少的企業投資辦廠,不鼓勵勞動密集型企業來投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于2018年11月帶隊在孟加拉、馬來西亞進行紡織投資情況調研后表示。
對中國企業來說,盡管馬來西亞投資吸引力很強,但也需要規避一些潛在的風險。
首先,馬來西亞貪污腐敗相對嚴重。雖然近年來總統為了在2018年大選中保持執政地位,加大了反腐力度,但貪腐問題仍然廣泛存在,限制了馬來西亞吸引外資的能力。對此,中國企業投資前需要有針對性地對馬來西亞項目地環境做好盡職調查,并做好反腐反貪的內部合規工作以減少風險。
其次,勞工制度限制較多。根據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發布的國別指南,馬來西亞勞動法令規定月薪不超過1500馬幣的勞動者,工作時間每天不能超過8小時,或每周48小時;女性工人不得在晚上10點至早上5點間從事工業類工作等,這些規定增加了勞動生產成本,也導致體力勞動者供給不足。因此,中國企業要認真遵守馬來西亞勞動保護、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等各方面的強制性規定、指導性規定,還要充分了解馬來西亞的勞動救濟制度,重視勞動糾紛的解決程序和過程。
再次,高級人才缺乏,人才流失嚴重。英國海斯(HAYS)調查公司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有93%的馬來西亞人意欲赴新加坡、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尋求工作機會,其中33%是高級人才。針對馬來西亞人才缺乏、人才不匹配等問題,中方企業赴馬來西亞投資時,應優先選擇投資環境相對成熟的地區,此類地區吸引人才能力較強,能暫時緩解人才缺乏問題。
同時,馬來西亞社會輿論對中國投資的抵制。盡管馬來西亞非常支持“一帶一路”倡議,但不乏部分媒體針對“一帶一路”的產能合作,宣稱其是中國國內過剩的產能輸出與高污染企業的轉移,輿論環境導向會使中方企業赴馬投資處于不利的地位。行業專家指出,中方企業應加強履行社會責任,同時改進項目宣傳工作。中國企業應在“民心相通”和海外形象塑造上狠下功夫,如優先雇傭馬方勞動力、舉辦人才技能培訓班、支持中馬雙方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的交流等,從源頭消除輿論的不利影響。
最后,產業鏈有效供給能力較弱,削弱產品競爭力。馬來西亞國內的部分行業,因其配套設施產業鏈的供給能力相對較弱,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或生產設施嚴重依賴進口,使產品的生產成本加重,其競爭優勢被削弱。行業人士建議,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投資時,必須充分利用當地原有的產業基礎,在吸引主導產業進入的同時,注意吸引上下游配套產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利用民營經濟與市場契合度高的特點,迅速形成產業配套能力。
從長遠來看,無論是馬來西亞的投資環境,還是“一帶一路”倡議及精神,都將為中馬兩國關系的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機遇,“一帶一路”將會為準備好抓住這些機遇的馬來西亞企業帶來大量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