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麗
(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101)
某廠50000Nm3/h制氫裝置采用烴類水蒸汽轉化與PSA凈化提純的工藝生產氫氣。受全廠氫氣平衡的影響,目前裝置長期處于低負荷運行狀態,產氫負荷僅為設計值的50%左右,低于設計操作彈性的下限值(60%設計負荷)。
基于裝置目前的生產和操作狀況,通過對低負荷運行參數與設計指標進行比較,評價裝置的操作運行情況,為進一步優化操作提供依據。
制氫裝置生產純度為99.9%(mol)的氫氣,裝置主要由原料氣壓縮、原料氣精制、轉化及余熱回收、變換及變換氣換熱冷卻、變壓吸附氫提純、鍋爐給水及蒸汽發生等部分組成。工藝原則流程圖見圖1。

圖1 制氫裝置工藝原則流程圖
制氫裝置設計原料為天然氣,實際加工原料采用重整氫提濃PSA解析氣為主,補充了少量天然氣。原料中要求含氫2%~5%(mol),重整PSA解析氣氫氣含量58.57%(mol),重整PSA尾氣和天然氣混合進料中氫含量遠高于要求的指標,故不需要再配入氫氣,原料組成見表1。

表1 原料組成

表1(續)
表2列出主要工藝操作參數,并與設計值進行對比。重整PSA解析氣中含有烯烴,故加氫反應器的操作溫度略低于設計值,以保證烯烴飽和放熱升溫不會導致反應器溫度超出催化劑熱點溫度;裝置處于低負荷狀態,裝置壓降小且氫產品壓力低于設計值,相應的各個反應器的壓力均低于設計值。

表2 工藝操作參數

表2(續)
2.2.1 加氫反應器
2.2.1.1 操作條件
鈷鉬催化劑在進行加氫脫硫時,操作溫度通??刂圃?50~380℃范圍內,壓力通常控制在3.0~4.0MPa(g)。當溫度低于320℃,催化劑活性較低,加氫效果下降;溫度超過400℃時,催化劑表面會出現聚合和結碳。加氫反應器實際操作溫度337℃,操作壓力2.28MPa(g)。
2.2.1.2 空速
空速對加氫反應有較大影響,空速增大,原料在催化劑床層中停留時間縮短,反應不完全,故欲使原料中有機硫達到一定加氫程度,最好在較低空速下進行[1]。但為了提高生產能力,在保證出口硫含量滿足要求的前提下,通常采用盡可能高的空速,一般氣體空速范圍為500~1000 h-1。
由表2可知,進入加氫反應器的原料為10133.5Nm3/h,催化劑選用西北化工研究院開發并生產的T201型鈷鉬加氫催化劑,一次裝入量為19.17 m3。
空速=10133.5/19.17=528.6 h-1
加氫反應器空速的設計指標為805 h-1,實際空速滿足設計要求。
2.2.2 脫硫、脫氯反應器
2.2.2.1 操作條件
中溫型脫硫劑要求操作溫度為200~380℃,最高活性溫度要求大于350℃,特別是在催化劑使用末期,提高一點反應溫度,對提高硫容量,延長更換周期都有利,但不能超過400℃,以防止烴類熱裂解而造成結碳;提高壓力對提高反應速度有利,一般在常壓~4MPa(g)范圍內使用。
脫硫、脫氯反應器操作溫度為320℃,操作壓力為2.28MPa(g);操作溫度和壓力的設計指標分別為370℃、3.2MPa(g),操作溫度和壓力低于設計指標。
2.2.2.2 硫容
脫硫反應器入口H2S的平均濃度C為6ppm,氣體流量V氣為931.9 m3/h,有效運轉時間t為3年,年操作時間8400h,脫硫劑選用T305型,一次裝入量為34.56 m3,堆密度為1.1~1.3kg/L, 則脫硫劑裝填重量G為41472kg。
硫容=(C×10-6×32/22.4×V氣×t)/G×100%=0.48%
實際硫容遠低于350℃時T305脫硫劑36%的飽和硫容,大大延長了脫硫催化劑的使用壽命。
2.2.3 中變反應器
2.2.3.1 操作條件
中溫變換的作用就是將轉化工藝氣中大量的CO轉換成CO2以便盡可能多產H2,并使氣體容易凈化得到較純氫氣。為了提高CO轉化率,宜采用較低的反應溫度,中變操作溫度一般采用330~380℃;反應平衡不受壓力的影響,但增加壓力能加快反應速度,當壓力高于2.0 MPa(g),變換率提高就不明顯了。
中變反應器操作溫度為330~376℃,操作壓力為2.16 MPa(g);操作溫度和壓力的設計指標分別為340~408℃、2.6MPa(g),操作溫度和壓力雖然略低于設計指標,但在設計推薦值范圍內。
2.2.3.2 中變變換率
轉化氣進中變反應器組成的CO濃度設計值為13.03%(mol),實測值為9.95%(mol);分液罐出口中變氣組成中CO濃度設計值為2.79%(mol),實測值為1.60%(mol),通過計算,中變變換率設計值為76.45%,實測值為82.6%。實測的中變變換率高于設計值,說明CO的轉化率比設計值高,反應更完全。
2.3.1 水碳比
裝置低負荷運行時,物料在轉化爐管內難以均勻分布,容易產生偏流,使爐管局部受熱不均,嚴重時爐管會出現紅管、花斑現象,同時由于低流速,低空速,熱量不能及時帶出,嚴重時會造成某些催化劑失活,影響催化劑和爐管的使用壽命[2-3]。
因此在低負荷生產時,要采用較高的水碳比,提高物料總流量,使物料在爐管內分布更均勻,減少催化劑結炭,延長催化劑和爐管的使用壽命。但是提高水碳比相應的也增加了能耗,本裝置水碳比的設計指標為3.2。
由表2可知,3.5MPa蒸汽配氣量為32600kg/h,進入加氫反應器的流量10133.5Nm3/h,實際碳流量為10095Nm3/h,故
實際水碳比=32600×22.4/(18×10095)=4.02
2.3.2 碳空速
碳空速越大,原料在轉化催化劑床層停留時間越短,反應不完全,使轉化爐出口殘余甲烷升高,轉化催化劑結炭增加,Z417/Z418碳空速一般為1000~2000 h-1。
進入轉化爐碳流量為10095Nm3/h,轉化催化劑選用Z417/Z418,一次裝入量為12.8/17.27m3。故:
碳空速=10095/(12.8+17.27)=335.7 h-1
轉化反應碳空速的設計指標為835 h-1,實際碳空速遠低于設計指標。
裝置設計產氫量為5.44t/h,標定期間實際產氫量為2.87t/h,能耗分析見表3。

表3 能耗分析

表3(續)
由表3可知,本裝置原設計能耗為1286.8Kg標油/t純氫,標定期間實際能耗為1435.21 Kg標油/t純氫,高出設計值12%,原因分析如下:
(1)裝置低負荷運行時,機泵等動力設備效率降低,耗電量比較大,電耗較高;裝置調整負荷后,循環水冷器沒有進行調整,因此循環水消耗總量變化不大,但是單耗明顯上升[4]。
(2)由于標定在低負荷工況下運行,操作水碳比4.0高于設計水碳比3.2,導致外送蒸汽量降低,裝置實際能耗增加。
(3)凈化風設計消耗量為700 Nm3/h,而實際消耗量為11472 Nm3/h,相對于設計能耗,凈化風的實際能耗增加了很多,這是因為轉化爐工業電視探頭需要用大量的凈化風來降溫,而設計時沒有考慮這種工況下的用風量。非凈化風主要用于壓縮機活塞桿的降溫,所占能耗很小。
裝置低負荷運行對關鍵設備操作參數有較大影響,通過降低加氫反應器入口溫度,增加配汽量,從而增大水碳比等措施,使裝置能夠平穩運行,建議在保證氫氣平衡的前提下,盡量降低裝置能耗,提高精細化操作水平,增加節能設施,降低裝置電耗,從而使產氫成本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