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共有242家來自亞洲、歐洲、南北美洲、中東及非洲的畫廊參展,它們呈現各類現代及當代藝術作品。除往屆參展畫廊外,今年共有21家畫廊首次參展。近日,本刊藝術欄目編輯在Art Basel HK中游走探新,除了有新的藝術家面孔之外,還有新的藝術思想值得我們深思:如何讓中國水墨畫走入當下?如何將影像藝術與空間結合起來,讓公眾沉浸于非日常的場域?藝術只是一個窗口,放眼窗外,思考可以縱橫無限。

巴塞爾藝術展與全球主要合作伙伴瑞銀集團(UBS)在近日發布了第三版的《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由著名文化經濟學家、Arts Economics創辦人Clare McAndrew博士撰寫,對2018年全球藝術市場進行了全面及宏觀層面的分析。

2018年全球藝術市場銷售額達674億美元,年比增長達6%。過去十年間,藝術市場的價值增長了9%。美國、英國與中國依舊為全球領先藝術市場,共占超過8成。美國以44%的市場占有率成為最大市場。盡管存在脫歐危機及未來不確定性,英國市場依舊以21%領先占比19%的中國市場。中國市場占比的下滑主要由于高質量作品供給緊縮,貿易和債務危機使得市場主導地位的拍賣行業價值下降。

2018年藝術展銷售總額估計達165億美元,年比增長6%,占藝術經銷商銷售額的46%。經銷商于2018年平均參與四場藝術展,低于2016年和2017年報告顯示的五場。2018年參與藝術展成本為大約48億美元,年比增長5%。藝術展的數量在不斷增加,雖然展會模型也在轉型中,藝術展依舊是全球藝術銷售的中堅力量。

藝術經銷商和藝廊銷售額年比增長7%至大約359億美元。美術與裝飾作品及古董的公開拍賣銷售額達291億美元,按年增長為3%。今年的報告中,影響最為深刻的新發現是經銷商對市場表現最佳的藝術家的依賴程度,在一級市場中接近三分之二的總銷售額來自藝廊的前三名藝術家。更重要的是,42%的銷售額是來自于其中某位藝術家。
2018年藝術經銷商平均完成73次交易,連續三年上漲。32%的新買家的交易額低于100萬美元,另外25%的銷售額則超過100萬美元。長期收藏家(五年及以上連續買家)的銷售額大幅上升至50萬美元至100萬美元和100萬至1000萬美元,與2017年相比,年比增長10%和7%。
在戰后和當代藝術市場,趙無極是2018年拍賣市場的最高價值藝術家。他的藝術作品總拍賣價值達到了3.1億美元,其中油畫作品《Juin-Octobre 1985》在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以6,520萬元創下中國油畫世界拍賣紀錄,同時也成為了香港歷年拍賣最高價值作品。
藝術市場仍然存有性別不平衡的問題。在一級市場活躍的藝廊,2018年代理的藝術家中有36%是女性藝術家,平均占銷售總額的32%。然而在二級市場,銷售數據則明顯低很多。最值得期待的是,無論在一級還是二級市場中,中東和非常畫廊代理的女性藝術家有極高的代表性。

同美國相比,在對高凈值收藏家的調查中顯示亞洲新興市場的年齡差異巨大。在新加坡,46%的藏家為千禧一代,香港則是39%。千禧一代的藏家們在藝術收藏方面要比其他年齡層更活躍。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千禧一代藏家中69%曾購買美術品,77%曾購買裝飾藝術。
網上藝術市場在2018年達到大約60億美元的新高,年比增長11%,占全球銷售額9%。同時二線拍賣行錄得19%的網上年度銷售。經銷商表示,2018年網上銷售占總銷售額的6%,同2017年相若。 2018年中超過半數的(52%)買家是新客戶,增長了7%。根據2018年對五個國家的市場進行的調查表明,93%的千禧一代高資產凈值藏家表示,他們曾于網絡平臺購買藝術品或物品,而嬰兒潮一代中則大部分從未于網上購買過藝術品。
藝術市場和經濟市場一樣,隨著宏觀經濟與政治問題的影響而變化。數字科技的發展也使得藝廊和拍賣行這樣傳統的線下交易平臺轉為線上銷售。藝術收藏的門檻也逐漸變得更加年輕化,更多的千禧一代選擇藝術作為投資的項目。雖然兩性平權依舊是全球最受矚目的話題之一,但是我們依然看到了更多女性藝術家的出現。

劉國松14歲開始學傳統國畫,后受西洋現代藝術的吸引,改走全盤西化的路子,創立“五月畫會”,掀起了現代藝術風潮。劉國松28歲時,又深感一味追隨模仿西洋現代藝術流行模式的不當,再重拾東方畫系的水墨題材,進行水墨畫的革新,倡導中國畫的現代化,并以創建既中國又現代的水墨畫的新面貌為己任。他自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往來于臺灣和大陸之間,從自然和現實生活中獲取靈感,創作了《宇宙系列》《西藏組曲》,甚至是衛星發射等系列作品,在抽象與具象之間尋找出中國畫新的形式語言。
劉國松的創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的藝術思想與理論推動中國畫進入一個多元的新時代,將停滯五六百年的中國繪畫,推向現代而進入一個多元的世紀,呈現出文藝復興的朝氣。
劉國松的作品,常常挑戰人們的讀畫經驗,他放棄了傳統中國畫一味追求的筆墨韻致,也不追求西畫塑形狀物的精細或痛快的描寫性。在他上世紀60年代初被國際藝壇接納時的創作中,在他吸收中國狂草藝術所創造的抽象表現性作品里,還保留了某些類似描寫性的痕跡,上世紀70年代的太空系列作品,《月蝕》《如來》《宇宙即我心》等。在他近期開始的《春波蕩漾熊貓?!贰堆紫牡狞S龍》等九寨溝系列作品的波光里,則多了些許溫情。劉國松的親切隨和,會在這些作品里不時流露,那是歷經滄桑后的平淡和優美,也是這位藝術大師晚年生活的一種鏡像。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世界畫廊(Galerie du Monde)展位,劉國松向本刊記者分享了他獨到的藝術見解,在藝術創作中,他從“全盤西化”到自主探索全新的繪畫語言讓中國水墨畫走入當下;在生活中,他從過去青睞的西方古典音樂跨越至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未來,劉國松的實驗室還會有何創新?讓我們拭目以待。
朱昶全1989年出生于山東,2010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朱昶全通過分析影響人的日常行為中種種潛在因素來揭示當下日常生活的規律。他認為影像的效力并非源于自身承載的意義,而是緣于它們的潛在力量,能夠釋放觀者自身積累的經驗,并能在這巨大的社會機器運作之中更加自覺。雖然朱昶全創作常使用的媒介是影像,但平時他涉獵的領域特別廣泛,比如物理、生物科學、人工智能、語言學等等,總感覺時間特別緊迫并且不是專業涉入,所以比較容易停留在概念上。對他影響比較深的是道家學說,“它像是個電腦程序編排我獲得的經驗?!?p>
在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2019中,其數碼藝術作品《一個動作的歷史》引發了我們對于影像藝術與公眾藝術的思考。朱昶全受MGM COTAI與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llens Center of Contemporary Art)之委托,專為MGM COTAI的視博廣場而創作《一個動作的歷史》。在這個作品里,主體是“記憶”,建立在空間概念上,并非在討論空間本身。朱昶全說:“‘記憶比較抽象,我們以不同的記憶編織自己的生活空間并使生存空間得到拓展,其承載物也以不同的形態存在。選擇不同的語言盡可能地通過具體和精確的形象傳遞出來。《一個動作的歷史》項目是一種編織“記憶”的方式,提供一個觀看角度能與觀眾之間發生雙向投射的動作?!敝礻迫M軌蜃畲蟪潭鹊貙⒂跋袼囆g與空間結合起來?!癕GM COTAI在整個過程中非常開放且對藝術有前瞻的理解,因為藝術本身是無用的并且有可能會挑戰觀者的經驗,對于商業而言與影像藝術合作應該是有點冒險的?!敝礻迫M軌驗榇蟊娞峁┮环N經驗或者制造一個熟悉又非日常的場域,切分日常慣性的生活經驗。
卡塔琳娜·格羅斯于1961年生于德國布萊斯高的弗萊堡,目前生活和居住在柏林及新西蘭。卡塔琳娜·格羅斯被認為是過去15年間國際上極具開創性的畫家,以噴槍為主要繪畫工具,成功地開創了前所未有的繪畫形式。她將斑駁陸離的顏料涂覆于展覽空間的墻面、自己的床上、公共廣告牌、整棟房子及其周邊環境中,創作出大型繪畫作品。從法國蓬皮杜中心、蘇黎世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國際頂級藝術機構,到紐約洛克威海灘(由MOMA PS1 委托制作)、科隆地鐵站、丹麥海岸線等日常場域,都留下過格羅斯攝人心魄的大型在地作品。
卡塔琳娜·格羅斯華南首次個展“呢喃的泥土”日前已在廣州 K11面向公眾開放,展覽將持續至6月2日。“呢喃的泥土”由K11 Art Foundation藝術總監劉秀儀(Venus Lau)策展,烏爾里希?洛克(Ulrich Loock)協力策展,共分為三個展區——《絲綢工作室》《腹中》《陳列室》,引領觀眾沉浸在如迷宮般的空間體驗中。除了重磅藝術展覽,廣州 K11還舉行了“Color Runway 2019春夏時尚發布會”,演繹春夏最新色彩潮流,將“Color Magic 色彩魔力之旅”的主題活動推至高潮。同時,廣州 K11還首次發起全民色彩任務挑戰,通過貫穿線上線下的一系列互動體驗活動,掀起一股勢不可擋的色彩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