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成 ,徐曉慶,彭萬勇
摘 要: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認知合理、情緒穩定、行為適當、人際和諧、適應變化的一種完好狀態。素質教育理念下高職大學生正確的自我意識、積極的學習心態、良好的情緒、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戀愛觀等對高職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高職大學生;途徑
2017年1月,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宣部等22個部門印發《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指出:“高等院校要積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重視提升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保持良好的適應能力,重視自殺預防,開展心理危機干預?!睘榱寺鋵崱吨笇б庖姟肪窦耙?,完成到2030年,實現全民心理健康素養普遍提升的基本目標,高校應盡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責和義務。
一、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素質教育觀提出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的全面發展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和諧發展,加強對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生活的前提條件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學習生活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兩者相互制約、相互影響。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使學生可以從容的面對學習壓力和生活中受到的挫折與失敗,把學習生活的經歷轉化為自我成長、自我完善的動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保證
現代心理學研究發現,影響思維的因素可以分為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理性因素包括邏輯推理、邏輯判斷等思維能力。非理性因素中的個人心理健康狀態對保證思維的清晰,形成良好思維習慣等有直接的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心情愉悅、情緒穩定,面對客觀現實冷靜,就會使大腦皮層的神經活躍,很好發揮比較、分析、判斷等抽象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保證
大學是一個集體、小社會,和諧的人際關系對于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健康的心理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樂觀開朗、活潑大方、熱情自信、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會使人神情愉悅,給他人帶來正能量,自然會得到眾人的賞識和接納。反之,悲觀消極、沉默冷淡、自私自利、不思進取的精神面貌,滿滿的負能量,會被他人拒之千里。
(四)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康成長的保證
在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管控情緒、調節心態,積極的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壓力與挑戰,提高抗挫折的能力,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主動的學習,促進高職大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二、高職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近年來,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使得處世不深的高職大學生產生了困惑和迷惘。有的學生思想偏激,不能適應社會環境變化,心理失衡;還有少數學生因心理問題而產生極端行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高職學生常見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自卑或自負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和高考政策的不斷改革調整,社會對高職院校的膚淺認識,使有些學生帶著自卑心理走進高職校園,自己通過單獨招生、分類招生等形式進入職業院校,和其他同學考入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覺得低人一等,產生自卑心理。也有同學通過專業特長等進入高職院校,缺乏對自身的正確評價,過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對未來和現實期望過高,從而產生自負心理。
(二)學生自我封閉和孤獨無助
高職院校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域,存在著文化差異,由于受到社會、學校、家庭及個人性格等方面影響,有些同學心理活動含蓄、內隱、不善言談、不愿與人溝通交流;有些同學性格孤傲,喜歡獨處,不愿加入集體活動,對他人及事物漠不關心。正因這些性格缺陷,使得他們有了性格孤僻和自我封閉的傾向。
(三)學生心理壓抑和負擔過重
社會競爭、就業困惑、父母期望等帶來的各種壓力,使高職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壓力不斷增加。有些同學由于成績不理想、擇業前景不樂觀和人際關系不融洽等原因,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因此,加強對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正確面對自己、社會、現實,及時調節好心態,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現代教育工作的需要。
(四)學生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矛盾
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和生理日趨發展成熟,正處于青春期的他們有了性的欲望與沖動,但心理發展還不夠成熟,不能深刻理解愛情的意義,不能樹立正確的戀愛觀。生理成熟和心理不完全成熟之間的矛盾,導致學生情緒激動、心理壓抑、困惑、性沖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反應,不能使學生健康快樂的學習和成長。
(五)學生缺乏抗挫折的能力
新時代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現代高職大學生多數是在家長和老師呵護下成長起來的,缺乏對現實生活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心理上存在著依賴性,不能獨立勇敢的面對挫折與失敗,從而產生消極、沉淪的負面情緒。
三 、培養高職大學生健康心理的途徑與方法
心理健康是高職大學生學習成才的基本條件,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在新時代、新的社會需求前提下,做好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高等教育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一)提高自我認識水平、不斷調整學習生活目標
每個高職大學生進校時,都設立了自己的學習生活目標,現在我們需要幫助學生回頭看,當初設立的目標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應該不斷的進行修正和調整。一個人目標設立的過底,很容易實現,不利于自身潛力的發掘,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如果目標設立的過高,超過自己的能力范圍,最終導致失敗,產生挫敗感,會使人自暴自棄。
(二)增加心理健康理論與實踐課程,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