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一個綜述的視角出發,闡釋了農村農地確權政策產生的資源稟賦效應。學界已有研究發現,農地確權主要有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和信貸資源三種資源稟賦效應?;趯ξ墨I的梳理,本文提出能夠使得這三種資源稟賦效應發揮實際作用的啟示性建議:為提高農民的參與度、增強對農民職業技能的培訓和提高農民對金融資源的可得性,并提出了未來農地確權政策的進一步研究方向。
關鍵詞:農地確權;資源稟賦效應
一、 引言
土地產權的穩定切實關系到農戶的土地權益,界定清晰、權屬明確的農地產權制度有助于農戶對生產要素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有助于增強農戶對土地價值的穩定性心理預期,從而促進農業發展,提高農民福利。近些年來,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其他一些國際機構倡導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開展農村土地產權制度變革,一些國家的確權改革已取得初步的成效,也引發學界對農地確權政策效果評估的熱議。世界范圍內農地確權制度改革也促使了我國農地確權工作的推進,且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迅速的背景下,為農地確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促使農業生產需要開展規模化、集約化的經營,而目前我國農村土地細碎化現象較為普遍,農戶開展大規模農地經營需以法定形式確立土地產權,激發農地交易市場的活力;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與城市的界限越來越窄,農民也多了除了務農之外的就業選擇。農民擇業偏好的改變要求農業土地資源的重新配置,要求通過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方式,增強農民土地經營權的排他性,解決農村勞動力流轉后的土地拋荒、棄耕等問題。,研究農地確權通過改變農戶持有的資源稟賦的方式影響農戶的收入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也可為制定下一步土地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指引方向。本文認為,農地確權主要對農戶產生了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和信貸資源三種資源稟賦效應,本文主要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對上述三種資源稟賦效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總結已有文獻的研究特點和研究結論;其次,在總結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總結農地確權政策的資源稟賦效應得以發揮的啟示性結論;最后,提出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
二、 農地確權的資源稟賦效應研究綜述
1. 農地確權的土地資源稟賦效應。農地確權以頒發土地承包經營證的方式將農戶持有的土地資源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為農戶在土地交易市場上進行農地流轉交易提供了法律保障。改變了農戶土地交易只能局限于“熟人社會”的歷史狀態,增強了農戶的社會信任感。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強化了農民對土地資源的產權強度,增強了農戶配置土地資源的自由度。實現了農戶之間從農業土地資源的爭奪到農業土地資源合法化交易的轉變,減少了農戶之間不必要的土地糾紛。
農地確權的土地資源稟賦效應的基本邏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農地確權提升了農戶對土地資源配置的空間,農戶可以自主的安排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方式和勞動時間,可以自主決策土地轉入或轉出。衡量農地確權后農地流轉的變量主要有土地轉入規模、轉出規模和租金率。一種較為主流的觀點認為農地確權促進了農地流轉,既有文獻在這一方面提供了證據:Deininger和Jin(2005)基于中國三個貧困省份數據發現,農地確權提高了農村土地的循環率,降低了農村土地市場的交易成本,而他們的理論模型估計結果也表明,農村土地交易市場分配手段比行政分配手段更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Yahui Wang等(2018)基于CHARLS數據發現,農地確權提高了土地市場的租金率,且使農地的租金率上漲了3.9%。與上述數據相同,黃佩紅(2018)發現農地確權降低了農村土地轉出的可能性,提高了農村土地轉入的可能性。Li(2012)基于成都市農地確權相關案例發現,確權帶來了土地租金率的上漲。Yan和Huo(2016)基于河南省實地調查數據發現,農村農地確權增加了農戶參與農村土地租賃市場的概率,土地使用權證書的頒發顯著提高了農戶參與土地租賃市場的頻率。程令國(2016)基于CHARLS數據,得出相同的結論,且驗證了農地確權提高土地租金率的結論。在此基礎上,李金寧等(2017)基于浙江省農戶調查數據,發現確權不確地的方式更有助于農村土地的流轉。
另一個與上述有明顯差異的研究視角是,認為農地確權并不會促進農村農地流轉。該視角主要基于行為經濟學的相關理論,認為農民對土地持有一個心理賬戶的估算,確權后在土地市場上的交易價格若低于其心理預期價格,農戶就會放棄土地交易。Deininger等(2005)基于中國九省數據驗證了上述結論。另外,農戶與土地之間的關系并不是簡單的生存工具,還可能存在情感上的依賴關系。這種情感依賴抑制了確權后的農地流轉。蔡潔、夏顯力(2017)基于甘肅天水調查數據發現農地確權對農民參與農地流轉有抑制作用。林文聲等(2017)基于H省農村經濟數據實證分析,發現農地確權對農村農地流轉同時具有促進和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可能源于農民的“戀農情節”。田甜等(2017)也從鄉土習慣的角度,分析農地確權政策可能與農民生活習慣之間存在潛在沖突,是否確權應由農民自由選擇。
2. 農地確權的勞動力資源稟賦效應。農地確權政策為農戶提供了土地使用權的法律證明,使農戶不再被捆綁到農業生產中,拓寬了農戶職業選擇的自由度,從而增加了農戶的勞動力資源稟賦。學界對這一稟賦效應的研究集中在兩種觀點上,一是農地確權增加了農戶的農業生產勞動力資源稟賦,表現在確權后農戶對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投資的增加;Schweigert(2006)以危地馬拉數據為基礎,發現農地確權政策使得農業生產更能實現規?;洜I的農戶增加了農業生產人數投入,并以此促進了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與之類似,林文聲等(2017)以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數據為實證基礎發現,農地確權增加了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時間,他們又基于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數據實證研究表明,農地確權政策顯著增加了農戶家庭務農人數占比,從而提高農戶的農業生產效率。張莉等(2018)基于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數據發現,農地確權頒證促進了農戶勞動力留在農業生產部門,并未顯著向二三非農產業專業。
另一方面是農地確權促使了農戶由農業部門轉向非農部門就業的可能性,表現在確權后農戶轉變為個體經營、外出務工等非農職業從事者。Bezabih等(2014)基于埃塞俄比亞數據驗證了這種農地確權的非農勞動力資源稟賦效應,確權政策頒布確實促進了農業向非農的正向流動。劉曉宇(2008)使用中國農村調查數據發現了相同的結論。也有學者發現了農地確權與非農就業之間的反向因果效應,Janvry等(2015)以墨西哥為例,發現農地確權對農戶的非農就業有正向激勵,同時,非農就業者多的村莊更傾向于推行農地確權政策。許恒周(2018)基于農戶生計多樣化視角評估了農地確權政策的效果,與兼業型農戶相比,發現非農從業農戶對確權政策的效果評價更好。有學者認為農地確權的勞動力資源稟賦效應存在個體異質性,朱建軍(2018)基于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數據得出結論,農地確權對外出務工的影響值存在于受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群體和年輕人群體,在老年人和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的群體中并不顯著。
進一步,也有學者探討了農地確權、勞動力流轉和農地流轉之間的中介效應聯系,程令國(2016)基于CHARLS數據庫的分組回歸結果表明,確權后,相對于一般農戶,外出務工農戶更傾向于將農地流轉出去;許慶等(2017)同樣基于CHARLS數據,驗證了農地確權對農地轉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且農村勞動力流動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應進一步進行農地確權,改革戶籍制度。
3. 農地確權的信貸資源稟賦效應。農地確權頒證將土地承包經營證書發放到農戶手中,該證書已經成為很多金融機構認可的貸款憑證(Heltberg,2002),因此,農地確權具有顯著的信貸資源稟賦效應。但基于各國資源環境、金融市場發展程度等因素的差異,各國研究產生了支持和反對兩種觀點。支持者認為:Feder(1988)基于泰國農村數據發現,農地確權政策確實有顯著的信貸效應,且在信貸市場完善的地區更加明顯。Erica Field(2004)以秘魯全國城市土地所有權項目為基礎,估計出土地產權確立對市民產生的信貸效應,土地產權變更有助于改善信貸配給,提高窮人的貸款可得性;但這種信貸效應僅存在于公共部門,不存在于私人部分。Potamites(2014)基于印度尼西亞的住戶調查數據發現,農村農地確權確實存在顯著的、正向的信貸效應,至少可以部分的解釋為確權地區農戶的信貸信息有所改善,這些信息具體包括農戶的資產質量,還款能力等,提高了農戶參與到信貸市場的可能性。類似的,李景榮等(2018)基于中國九省調研數據實證分析驗證了中國農地確權制度改革信貸效應的存在性,且農地確權是農地價值影響農民信貸的負向中間調節變量。以同樣的數據為基礎,米運生等(2018)得到相同的結論,并進一步將農地確權的信貸效應解釋為確權降低了農民獲得貸款的固定資產門檻、收入門檻和交易費用門檻。也有學者從農村金融發展的角度分析農地確權的信貸效應,彭魏倬加(2016)以湖南四縣調查數據為基礎,認為農地確權使得農戶從金融機構貸款的能力上升、貸款額度上升和貸款利率下降。
反對者認為:Michael R. Carter(2003)基于巴拉圭地區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在農戶都有正向投資需求的前提下,農地確權改革的信貸效應能否發生取決于農戶擁有的土地畝數,大、中畝數土地農戶因農地確權狀況改善自身的信貸條件,但小畝數農戶不會受到影響,長此以往,會加劇農戶之間的貧富差異。Galiani和Schargrodsky(2010)基于阿根廷的一項確權改革,發現農地確權具有顯著的減貧效應,但這種效應不是通過改善信貸機會發生的,而是通過增加住房投資,增加子女教育等途徑實現的。Domeher(2012)以加納官方數據為例,發現農地確權并未為農戶帶來信貸上的額外好處。Do(2008)研究了1993年越南土地法的影響,比較該法律實施前后的結果表明,農地確權并未給農戶帶來更多的信貸機會。Petracco(2010)基于烏干達數據也發現了相同的結論,農戶對土地的自由保有權提高了農戶的信貸資源稟賦,而非土地使用權。
三、 基于農地確權的資源稟賦效應綜述的啟示性建議
1. 提高農民對農地確權工作的參與。已有文獻發現,農民存在對土地的心理依賴和“戀農情節”,從而可能使農地確權政策產生反向效果。抑制這種反向效果的可行性措施是增加農民的參與感,在農村農地確權工作中,讓農民了解農地確權政策的全過程。農地確權有關會議保證農戶代表的出席率,保證農民為自己主張土地產權的權利。
這樣的做法雖然未能從根結上改變農民對土地的心理依賴,但卻可以提高農民對農地確權相關工作的信任感,讓農民了解確權工作確實以法律的形式將農民使用土地的權利確定下來,以此鼓勵農民參與到農村土地租賃市場,增加土地的流轉率。
2. 增強對農民的職業技術培訓。農地確權政策頒布以后,提高了農戶的勞動力資源稟賦,提高了農戶轉業的可能性。但很多農戶從事農業生產時間較長,只對農業生產的基礎性知識和技能比較了解,但仍缺乏農業專業化生產和從事非農行業相關知識和技能。農業生產專業化知識和技能的缺乏可能阻礙農戶開展大規模的農業生產經營活動;非農職業技能的缺乏抑制了很多農戶農轉非的意愿,也使得很多外出務工農戶在非農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薄弱,
增強對農民職業技術培訓是更好的實現農戶勞動力資源稟賦效應的前提條件。一方面,對有繼續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化經營的農戶開展職業農民培訓,引導農戶使用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實現規模化、集約化、農場化的經營模式;另一方面,對有農轉非意愿的農戶開展非農行業職業培訓,農戶掌握了更多除農業生產技能以外的技能,有助于提高農戶在非農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拓寬農戶的職業選擇范圍,從而提高農戶外出打工的工資性收入和自主經營的經營性收入,提高農民的福利水平。
3. 改善農民對金融資源的可得性。農地確權提高了農戶的信貸資源稟賦效應,即農地確權政策頒發的土地承包經營證成為很多金融機構認可的貸款憑證。但這一項貸款憑證能否發揮作用還取決于地區金融資源的可獲得性,即該確權村莊是否有銀行、信用合作社等正規的金融機構,這些金融機構是否承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作為貸款抵押憑證。若沒有完善的金融服務機構體系,農戶貸款面臨著空間地理上的障礙,農戶取得貸款需要到縣城或省城層層審批,增加了農戶取得貸款的難度和時間成本,影響農戶取得貸款進行農業或非農業生產經營的進程。
因此,農地確權的信貸資源稟賦效應發生的前提是農戶對金融資源的可得性。為了更好的實現土地承包經營證的借貸功能,應在村落中構建更多的金融機構服務網點,并向農戶宣傳金融知識,促使農戶在安全的信貸環境中實現其信貸權利。
四、 研究展望
1. 進一步研究農戶對農地確權政策的主觀評價。已有文獻多側重農地確權政策產生的客觀事實效果評價,忽略了農戶對該政策的主觀認知和主觀評價上的相關研究。農地確權政策的初衷是為了保證農戶的土地產權,提高農民福祉,所以農戶的主觀政策評價應作為評估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未來研究農地確權問題,應深入到農村地區開展實地調研,調查農戶對農地確權政策的主觀評價,可采用打分制的總體評價方法,同時調查農戶對農地確權政策的了解程度、接受程度、政策參與程度等細節性問題。農戶的主觀評價雖然是一種主觀心理感受,卻影響著農戶對農地確權政策的信任程度,農戶對農地確權政策的主觀評價高,表明其對該政策有很高的信任度,而農戶對政策的信賴則是促使農地確權政策的資源稟賦效應得以實現的關鍵鏈條。
2. 將三種資源稟賦效應納入統一的分析框架。從已有研究來看,農地確權政策效應評估與很多變量有關聯,而且變量之間關系復雜。已有研究以其中一個或多個變量為研究重點進行了計量經濟學分析,但將變量間的復雜關系納入統一框架的研究尚少。農地確權產生的三種資源稟賦效應之間也存在著較為復雜的相關關系,例如農地確權政策的土地資源稟賦效應的作用下,農戶可能增加了農地流轉行為,而農戶的土地轉出增多時,還可能促進農戶向非農業部門的勞動力轉移,這是農地確權的勞動力資源稟賦效應;而農戶向第二、第三產業部門轉移時,可能還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為抵押品發生借貸行為,這體現在農地確權的信貸資源稟賦效應。因此,對農地確權資源稟賦效應的研究應構建統一框架,控制農戶生產要素、社會經濟環境和農戶個體特征等變量,分析農地確權影響農戶資源稟賦的綜合效應和長期的動態效應,解析不同的資源稟賦效應之間的關聯性,使確權政策的效果評價更具有系統性。
參考文獻:
[1] 林文聲,王志剛,王美陽.農地確權、要素配置與農業生產效率——基于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8,(8):64-82.
[2] 李哲,李夢娜.新一輪農地確權影響農戶收入嗎?——基于CHARLS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8,(8):182-190.
[3] 應瑞瑤,何在中,周南,張龍耀.農地確權、產權狀態與農業長期投資——基于新一輪確權改革的再檢驗[J].中國農村觀察,2018,(3):110-127.
[4] 熊彩云.確權對農地流轉的促進作用[J].宏觀經濟管理,2014,(12):48-51.
[5] 黃季焜,冀縣卿.農地使用權確權與農戶對農地的長期投資[J].管理世界,2012,(9):76-81,99,187- 188.
作者簡介:薛暢(1991-),女,漢族,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人,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財政理論與實踐。
收稿日期:201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