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專題”復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策略,能有效地改變學生的學習認知方式,把精力集中于真正的問題上,特別對于薄弱學校的高三數學二輪復習,微專題能幫助學生將知識面廣的知識結構化、條理化和系統化,引導學生對關鍵知識點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快速系統地整合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微專題;二輪復習;效率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尤其是高三數學第二輪復習,一般安排在3月下旬到4月底,是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促進靈活運用的關鍵時期,是提升學生素質、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要提升效率就必須在落微、落實上下功夫,對于薄弱學校的高三數學二輪復習,“微專題”教學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微專題”是指立足于學情、教情、考情,選擇一些切口小、角度新、針對性強的微型復習專題,也可以是一個相關聯的、可以單獨研究的知識體系,或者某種數學思想方法,力求解決復習課中的真問題、小問題和實問題。 微專題教學是指以某個知識點或數學思想方法等作為一個研究主題的中心, 從該知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入手,內化知識,構建結構進行知識遷移,整合并運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小切口”教學方法。其特征首先是內容的靈活,不受當前所涉章節內容或形式的制約,根據學生的實際及其可接受的程度隨時確定,因此,微專題的來源既可以是學生的推薦,也可由教師編擬;其次是時間的靈活, 根據教學需求選取個別高頻考點組織實施的小型的、完整的微型復習專題,對提高學生能力有很好的實效性等特征。
當前高三的數學二輪復習課大都采用大專題復習形式,教師運用不同方式講解數學中很多關鍵的概念、原理、規律,學生多是表現為當時理解,過后模糊不清,甚至遺忘,效果不佳,尤其對于薄弱學校的學生,運用傳統的復習模式教學效果更是不理想,而微專題復習模式,強調圍繞主干知識,從細微處入手對知識進行拓展,結構優化,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知識的覆蓋面,但求知識的分析和拓展深入而透徹。著名的特級教師孫維剛老師把站在系統的高度教學知識分成了三層含義:①每個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識的傳輸,都是在見樹木更見森林、見森林才見樹木的狀況下進行的;②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去問為什么,尋找它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系;③在系統中進行教學,做到“八方聯系,渾然一體”,最終達到融會貫通。而“微專題”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設計,正好體現了這三層含義,教師可以不受復習內容的限制,進行跳躍式教學,隨時拓展知識,優化結構,這樣不僅節約時間,而且能快速提高解題能力和應試能力,是一種設計創新、節約時間、教學效果顯著的復習方法。為了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經驗,我們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設置微專題:
一、關注“熱點”巧設“微專題”
通過近幾年的高考數學試題可以發現,以現實生產、生活以及數學史為背景考察相應的知識是高考的一個熱點,所以取材于現實生產、生活的以及數學史構建微專題,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加強學生對概念原理和規律的運用。
二、抓住“重點”精設“微專題”
通過對歷年高考數學真題的研究,發現有些考察的內容及題型是不變的,所以教師抓住這些高頻考點,精設微專題,可以大大提高復習的針對性。
三、源于“易錯易混點”構建“微專題”
在練習過程中,學生會在某個具體知識點的某個細節上暴露問題,這就是常提到的疑點。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微專題予以有的放矢地解決。例如對函數概念理解不到位;三個“二次”的關系把握不準;立體幾何的有關證明書寫不規范;……抓住這些易錯易混點,構建“微專題”對問題“精準”解決。
四、根據“難點”提煉“微專題”
梳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提煉“微專題”,逐個突破,讓難點不難。例如圓錐曲線、導數的應用等。
五、源于“思維方法”的創設“微專題”
近年高考越來越突出對能力的考查,復習時教師要經常變換“視角”,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問題解決的經驗,提升實踐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心理學家麥基奇認為:保持和理解知識的學習策略主要包括復述、精加工和組織策略。“微專題”以新的組織形式引領復習,有效地避免了線條式展開、綱要式羅列、題海式訓練等。打破原有的知識體系,合理設定“微專題”,使知識系統化、靈活化。
“微專題”的復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復習策略,能有效地改變學生的學習認知方式,特別對于薄弱學校高三數學的二輪復習,微專題能幫助學生將知識面廣的知識結構化、條理化和系統化,引導學生對關鍵知識點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快速系統地整合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微專題”的創設,有利于提升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對專題復習內容的有力補充和對高考重點、熱點問題的及時強化。微專題的設計加強了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巧,促使教師不斷深入了解內容和學生。教師可以將不同的章節內容融會貫通,深入剖析《課程標準》、《考試大綱》、《考試說明》,掌握不同知識點的層次要求,對教學效果進行及時反思,對學生未能掌握的知識進行合理的彌補,使每一節課的復習更高效。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
[2] 2017年高考考試大綱[M].人民教育出版社.
[3] 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施振偉.淺談“微專題” 在高三復習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教學],2014.
[5] 谷輝.“微專題”引領高效生物復習.教學參考[J].2015.
基金項目: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基于薄弱學校“微專題”在高三數學二輪復習中的應用研究》課題成果(DX[2017]GHB167)。
作者簡介:李維興(1981.10- ),男,漢族,甘肅岷縣人,本科,教師,一級,研究方向: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