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翠 徐明旭 王繼利 李春光
【摘 要】“工藝路線及組合夾具”實驗是《機械制造技術基礎》專業課程的主要實驗之一。由于該實驗授課內容較多,專業性、實踐性較強,導致學生在有限的實驗課上很難將涉及的專業知識消化理解。鑒于此,提出3點教學模式改進措施:一、預熱實驗;二、集中實驗;三、開放實驗。同時,考慮該實驗能夠搭建成品這一特點,提出了2點教學方法的改進。經過幾屆實驗教學的嘗試,取得了良好的實驗教學效果。
【關鍵詞】工藝路線;組合夾具;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 F2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7-010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7.044
【Abstract】Experiment of process route and modular fixture is one of the main experiments about fundamentals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Due to the large amoun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professional and practical,it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digest and understand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volved in the limited experimental courses.In view of this,put forward 3 teaching mode improvement measure.At first preheat experiment,second ?focus on experiment,at last open experiment.At the same time,considering the feature that the experiment can build the finished product,two improvements of teaching methods are proposed.After sever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attempts,good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 words】Process route;Modular fixture;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0 前言
高等教育教學中實驗教學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該部分在培養人才方面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各高校重要的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及綜合素質的主要教學手段[1-3]。因此,實驗教學在整個高等教育中起著無以替代的作用,毫不夸張的講課上的理論教學也是為實驗教學服務的。因此,研究適合的、行之有效的實驗教學方法對提升實驗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是一門理論性及實踐性都非常強,且具有重要工程應用價值的課程。該課程中設立的實驗課不但能夠消化、理解學生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提高其動手能力及綜合素質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日后進一步學習深造及畢業后從事專業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4-5]。
“工藝路線及組合夾具”實驗是《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開設的一門重要實驗。通過多年來對該實驗的講授,發現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第一、組合夾具涉及的組件學生們不熟悉;第二、制定工藝路線學生們不熟練;第三、部分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很有必要對該實驗模式及教學方法進行整體改進。
1 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進
動手能力的培養是機械工程類專業培養學生的一個重要部分,動手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課程實驗和各種實習。其中,課程實驗主要針對本專業課的某些內容開設的,更有針對性,較靈活一些。它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知道該理論知識如何應用。學以致用是最難能可貴的,實驗課完全能夠達到這個目的。鑒于實驗課的重要性及結合多年的實驗教學,這里就“工藝路線及組合夾具”實驗提出3點教學模式的改進措施。
首先,針對該實驗中學生們不會制定工藝路線及部分組合夾具部件不認識且不會用的問題,提出預熱實驗的措施。在做實驗的前兩周,先開設預熱實驗,主要對學生們講解工藝路線的制定及組合夾具中涉及的部件,讓學生認識部件的同時知道如何使用該部件。由于組合夾具的部件都是些鐵件,較沉,所以任課教師不能把各個部件都帶去課堂給學生展示。因此,學生只有感性認識沒有感官認識。通過預熱實驗的開設,既能夠彌補課堂上欠缺的理論知識,又能對實驗中涉及的部件有所了解,涉及到該部件的專業知識能夠更好的掌握。
然后,進行集中實驗。即在一定的時間段內,集中學生選做實驗。這一過程中,根據實驗工件數,分成實驗小組,每小組依據工件獨立制定工藝路線,根據本組制定的工藝路線設計并搭建出某一工序的組合夾具。這樣,既省去了原實驗模式中介紹工藝路線的過程,也節約了介紹組合夾具組件及其應用的時間。整個過程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們的想象力,給學生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再不是給學生劃框框的那種“填鴨式“教學。
最后,開放實驗。畢竟預熱實驗和集中實驗的時間還是有限的,同時,學生們的層次也有很大的差異,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也不一樣,此外,還有部分同學的學習熱情很高,因此,對實驗室進行后續的開放。有需求的同學可以隨時到實驗室進行實驗,以及觀看、學習實驗涉及的部件等。
2 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進
2.1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由于實驗中不但要涉及工件的工藝路線,并且還要設計并組裝組合夾具,這樣就導致了多次拆裝的問題:設計時候也許不知道能否實現,當組裝時有可能就出現了問題。為了避免實驗過程的反復拆裝,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實驗教學中。將實驗中涉及的部件,利用三維軟件設計成立體模型,然后以單元模塊的形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先在電腦上組裝,演示能夠行得通,然后在用實物進行組裝實驗。
2.2 實驗結果的分享
以往教學中,學生們做完實驗,就各自回去完成實驗報告,在指定時間節點交取報告。現在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將實驗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由于每組的工件是不一樣的,并且一樣的工件學生們設計組合夾具的工序也不一定一樣。因此,設計的組合夾具都不同。每組派一名學生作為該組的代表,講解工序的制定和組合夾具的設計過程。同時講解為什么要這樣設計組合夾具,設計的組合夾具的優缺點等。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們的表達能力,又彼此開擴了視野,激發了彼此的創造性和創新意識,能夠相互學到更多的知識。該教學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們做實驗的熱情,取得了很好的實驗教學效果!
3 結論
考慮該實驗涉及內容較多及學生層次差異問題,提出了3點教學模式的改進措施。同時鑒于實驗能夠設計搭建出“成品”這一特點,提出了2點教學改進方法。經過幾屆的實驗教學,這些方法的實施,調動了學生們做實驗的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鄧麗容,王曉剛,陸樹河等.省級礦物材料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與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3):120-122.
[2]楊期勇.新建本科院校化學實驗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29(10):193-196.
[3]王麗梅.基于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方法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1(31):19-21.
[4]朱曉翠,李春光,王繼利,許彬彬.《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世界,2016(4):159-207.
[5]于駿一,鄒青主編.機械制造技術基礎[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