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芬 鄧集湘 譚安雄
【摘 要】目的:探討立體化教學模式在藥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護理學專業兩個班級作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應用立體化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教學結束后進行實驗理論及實驗操作考核、問卷調查評價教學效果。結果:實驗組的實驗理論及實驗操作考核平均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學生綜合能力增強(P<0.05)。結論:藥理學實驗教學應用立體化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較好,值得推廣。
【關鍵詞】立體化教學;藥理學;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7-021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7.088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 in pharmac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s Two classes of nursing specialty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were adopted respectively. After the end of the teaching, the teaching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experimental theory, experimental skill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the average score of experimental theory and skill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 Conclusion The better teaching effect in ?pharmac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Pharmac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及作用規律的學科,它既是理論科學,又是實踐科學[1],實驗教學是藥理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在本校專科護理學專業藥理學的實驗教學中嘗試了立體化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較滿意。
1 研究資料及方法
1.1 研究資料
選取邵陽學院2017級專科護理學專業1、2班為研究對象,1班設為實驗組,2班設為對照組。兩組學生人數均為40人,性別均為女性。1班學生平均年齡19.2±1.2歲;2班學生平均年齡18.9±1.4歲。兩組學生年齡和平時成績等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藥理學實驗教學由相同的兩名教師指導,授課教材、實驗內容相同。理論課的授課教師、教學方法及教學進度相同。
1.2 研究方法
兩組的實驗教學內容均為“氯丙嗪對體溫的調節作用”,相關藥物的理論課均已學完。兩組的實驗分組相同,40名學生分為8小組,由兩名教師同時指導,每名教師指導4小組。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教師先講解實驗原理、目的、用品、步驟和注意事項,再演示實驗操作方法,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實驗操作,教師從旁指導。實驗結束后,教師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討論。課后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報告和思考題。
實驗組采用立體化教學模式[2]。教師于實驗課前2周制作好學習任務單,發布在教師空間課堂教學平臺。學習任務單列出實驗目的、可提供的實驗藥品、動物及器材,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設計,制作PPT。實驗設計需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設計思路、實驗對象及分組、實驗步驟、實驗注意事項等。學生課余時通過紙質教材、虛擬實驗室和教師空間課堂提供的理論課課件、實驗設計方法課件、理論課教學視頻、動物實驗操作方法微課等學習實驗設計的方法和動物實驗操作技術,復習氯丙嗪的藥理學知識,理解實驗原理。各小組經過學習、討論后分工合作,制作實驗設計的 PPT。在此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和瓶頸均可通過QQ群、微信群或教師空間課堂交流區與同學、老師及時交流。實驗課堂上,小組代表分別講解實驗設計PPT,師生共同討論優缺點,投票選出2個較佳者,分別由2個小組完成實驗。學生操作實驗時,教師巡回查看,及時答疑、糾錯。實驗操作結束后,各小組代表匯報實驗現象和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點評、答疑后,師生共同討論、對比兩種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最后教師對本次實驗課進行總結。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對本組的實驗設計進行書面評價和反思。每個成員需獨立完成實驗報告及思考題,統一上交教師批閱。
1.3 教學評價
教學結束后對學生進行實驗理論和實驗操作考核,兩組考題內容一致,滿分值均為100分。考核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包括學習興趣、自學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項目[3]。發放調查問卷8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是100%。
1.4 數據分析
數據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檢驗,均以P < 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實驗理論及實驗操作考核成績
實驗組的藥理學實驗理論及實驗操作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的問卷調查情況
實驗組的學習興趣、自學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3 討論
藥理學實驗通過對整體動物或離體器官、組織的藥物處置,觀察藥物的藥理效應,使一些枯燥的概念和理論形象化,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能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研精神。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主動講解和演示,學生被動聽課學習,按規定的步驟完成實驗操作。在整個實驗教學中,教師占絕對的主體地位,學生主觀能動性缺乏,不利于調動學習興趣和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教學質量堪憂。筆者對本校專科護理學專業部分班級的藥理學實驗教學實施了立體化教學模式。教師將電子教材、理論課件、實驗設計方法課件、動物實驗操作微課和實驗學習任務單上傳至教師空間課堂,通過線下紙質教材、虛擬實驗室與線上空間課堂有機結合,向學生提供一個多元化、立體化的教學資源庫,便于學生隨時隨地自主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知識。在實驗教學時摒棄了教師講、學生做的傳統教學方式,采用了課前學生自主學習,分組設計實驗方案,課中學生講解方案,師生點評,擇優實驗操作,課后學生書寫實驗反思、實驗報告的方式,把線下、線上、課前、課中、課后教學活動有機整合起來,形成一種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實驗組采用立體化教學模式后,實驗理論考核成績和實驗操作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應用立體化教學模式能提高學生對實驗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自學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藥理學實驗教學采用立體化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較好,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值得進一步推廣。
立體化教學模式在藥理學實驗教學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它對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還受學生學習習慣的影響,需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使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王嗣雷,譚安雄.護理藥理學(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5:1-2.
[2]魏靜波,劉輝,曲銀娥,等.組織胚胎學實驗課“立體化教學”效果的調查與分析[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6):95-98.
[3]秦永亭,李晨,陳珊珊,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高職護理專業生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9, 17(2):29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