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利
【摘 要】語用距離存在于圖書館的各個窗口,圖書館員應掌握語言交際策略,運用合適的稱呼語、靈活的委婉表達、巧妙的無聲語言與讀者展開不同的交際模式,動態地調控館讀之間的語用距離,實現圖書館高效和諧的信息服務。
【關鍵詞】圖書館;場域;語用距離;調控;館讀
中圖分類號: G251.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7-022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7.093
【Abstract】Pragmatic distance exists in each window of the library. Librarians should master the strateg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then can use the appropriate salutation, flexible euphemism, clever silent language. dealing with different readers and the way of communication, dynamically regulating the pragmatic distance between the library and readers. then achieve efficient and harmonious information service of the library.
【Key words】Library; Field; Pragmatic distance; Regulation; Librarian-reader
0 引言
館讀關系和諧的基礎在于館讀之間的溝通方式與技巧,鑒于圖書館工作性質和服務內容的特殊性,館員與讀者交流無時無刻不存在著,而只要他們之間有交流,語用距離就會產生,但是對語用距離的推定和判斷大部分情況下存在著差異,因此很容易造成館讀交流障礙,從而引起語用沖突。因此,對語用距離的調控研究勢必成為圖情行業的現實需要。
1 何為語用距離
語用距離簡單來講就是交際雙方在特定的交際場所所感知和確認的彼此之間的關系密切程度,也可用語用親密度等詞來描述。[1]何兆熊說,在語言活動中,尤其是在有一名說話人和至少另一名聽話人參與的交際活動中,對交際者所談及的事件內容等作出正確的理解都要把這些事件和某些語境構成要素聯系起來,[2]運用語用分析方法,從語言與心智結合的維度探究交際主體的真實意圖與指向,挖掘交際者的心理基礎,探探究詞語與當時環境的對應關系,從而嘗試判斷彼此的心理距離,借以展開恰當的對話。
2 語用距離特征分析
語用距離有兩個典型特征:即開變性和可洽商性??勺冃灾刚Z用距離一直是變化不定的,在任何交際過程中,語用距離很少處于恒定狀態;而可洽商性則是指語用距離在雙方交際過程中是可以洽商和修改的。任何交際行為中所使用的話語都潛意識體現了交際雙方之間的語用距離,發話人在特定交際行為中所使用的語言是發話人認為他與受話人之間特定語用距離的反映,[3]是完全可以受發話人調控的。因此,交際雙方語用親密度越高,對話語禮貌的要求就越低;反之,交際雙方語用親密度越低,對話語禮貌的要求則越高。
3 圖書館場域語用距離調控策略
語言是人們最基本的交流手段,生活中語言準確但語用不當的現象屢見不鮮,原因多重,對語用距離的誤讀即是其中重要方面。語言本身所具有的變異性、商討性和順應性特征為人們靈活使用語言提供了基礎,同時也為語用距離的應用提供了動態發展的空間。
3.1 稱呼語
稱呼語在語言文化習俗的規約下,根據地位關系、一致關系、親屬關系等原則,在特定語境中遵循話語角色規范,與他人展開交流。稱呼語不但可以幫助交際雙方建立聯系提供雙方信息,還試圖嘗試傳遞當時的語境信息和交際雙方社會關系信息。稱呼語針對不同語境和不同對象,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因此稱呼語更多體現的是交際雙方情感的變化。
3.2 稱呼語的語用距離調控
館員對讀者的稱呼是館員創建的最初語境,也代表著與讀者建立的初始語用距離。初始語用距離是發生在交際之前雙方感知和推斷的情感親密度。館員通過對讀者的先入為主的觀察判斷,推定他們的初始語用距離,然后選擇合適的交流方法。而與此同時讀者也會對館員做出相應的語用距離判斷,如果雙方判斷一致,交流便可順利展開,相反如果二者的初始語用距離推斷有偏差,就會出現交流障礙,此時需要重新嘗試語用距離判定。同一語境,交際對象不同,稱呼也不盡然相同。因此稱呼語的運用,是將無標記的社會規約意義轉化為有標記的語境意義,通過對常規的偏離及對規約的背離,寄托某種言外之意,傳達修辭主體的情感態度和言語動機。[4]不同讀者不同語境不同稱呼是館員開展工作的前提。
語言的變異性——即指“語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選擇的可能性”[5]。語言的變異性促使會話者在初始語用距離判定有偏差的情況下改變語用策略,再次整合語言達到與當前語境和交際對象的切適性。館讀關系與普通人際關系還不一樣,通常人際關系處于恒定狀態,比較容易選擇語用距離,而陌生的館讀之間,初始語用距離完全靠交際雙方觀察揣摩,因而需要館員學習語用距離技巧。
3.3 委婉表達
委婉表達的語用功能在于交際的文化心理效應,要想達到預期的交際目的和效果,首先要考慮所表達內容的可接受性和認同性。[6]圖書館讀者形形色色,心理素質完全不同,是語用矛盾多發之地,針對這種情況,委婉表達更凸顯得十分必要。文雅含蓄的委婉語言不僅使館讀交流效果提高,委婉表達本身所具有的禮貌性特征更是館讀之間初始語用距離的良好開端。
3.4 委婉表達的語用距離調控
館讀之間的委婉表達不僅是交流展開的直接橋梁,也能有效改變初始語用距離。初始語用距離判斷正確此后的交流即為交際語用距離。交際語用距離顧名思義是交際雙方進入正式交流模式表現出來的語用親密度。初始語用距離是探路石,交際語用距離則是如水一樣不斷順應著交際語境的,交際語用距離的主要變化手段是委婉表達的恰當運用。圖書館員的委婉表達最常見的反映是館員與讀者交流的內容上,如:“拿代書板”表達為“同學,請你用代書板”;也可以轉換句型,把祈使句變為反問句,如:“不能把書折破!”表達為“好書是不是應該一起愛惜呀?”等??此坪唵蔚木湫娃D換,卻明顯是不同的語用距離表達,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館讀沖突。
語言的商討性——即指“語言選擇不是機械地做出的,而是基于高度靈活的原則和策略進行的”[7],語言的商討性促使委婉表達的產生。恰當動聽的委婉表達改善語境的同時也負載了超出語言表面符號之外的語義信息。委婉表達是語言交流中的潤滑劑,使得刻薄呆板的話語變得曲折而含蓄,減輕交流時的壓力,是新時代館員與讀者溝通交流急需掌握的技巧。
3.5 無聲語言
無聲語言交流是利用眼神、肢體、面部表情、時間、姿態、著裝、空間、環境等傳達信息的方式,分為以下幾類:形體語言(臉部表情、眼睛、手勢、觸摸手臂); 副語言(音質、音量、語速、語調、大笑、嘆氣); 空間利用(談話的距離、方向); 溝通環境(圖書館的建筑設計、館內的設置和裝潢、館內的清潔度、光線)。[8]以上非語言不僅能夠肯定或否定、強調或減弱語言符號的意義,特定環境下還能代替有聲語言,超越有聲文字難以傳達的內容。無聲語言作為有聲語言的重要輔助手段,在很多情況下可以彌補圖書館員有聲語言交流限制,更加生動形象地深度傳遞館員交際意圖,同時也展現了圖書館員豐富的思想感情和語用距離調控技能,動態地維護館讀之間的語用距離。
3.6 無聲語言的語用距離調控
美國人類學家霍爾曾指出:“一個成功的交際者不但需要了解他人有聲語言,更重要的是能夠觀察他人無聲信號,并且能在不同場合使用這些信號”。[9]譬如讀者有疑惑,館員主動詢問,讀者會心情放松;如果在交流同時館員一直保持微笑,能使讀者更愉悅的接受信息。館員主動迎接讀者,報之以熱情,而不是低頭一直專注自己的事情對讀者視而不見,這些都能降低雙方語用距離。同時,館員優雅的坐姿、挺拔的站姿、含蓄的蹲姿、矯健的行姿[10],也體現了對讀者的歡迎尊重和對自身工作的負責。館讀之間無聲語言交流的內涵是深邃無止境的,館員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能提高或者降低雙方語用距離。
語言的順應性——即指“語言能夠讓其使用者從可供選擇的項目中作靈活變通,從而滿足交際需要[11]”。語言順應是雙向的或多維的,即語言順應語境、語境順應語言,甚至兩者同時順應,還可以是交際主體的彼此順應,[12]無論何種順應,語言發展都是動態的,而非存在于事先確定的語境或場景。作為當代館員,必須學會無聲語言的符號選擇和運用,順應語境選取合適的無聲語言與讀者展開游刃有余的交流。
【參考文獻】
[1]王建華.話語禮貌與語用距離[J].外國語,2001(5),26.
[2]劉函.人稱指示語的語用距離研究[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4),110.
[3]王建華.禮貌的語用距離原則[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4) ,31.
[4]王瑞敏.稱呼語及其語用功能分析[J].安徽文學,2006(10),65.
[5][7][11]劉和林.人際交往.話語得體.語用距離[J].外語學刊,2011(1),59.
[6]常敬宇.委婉表達法的語用功能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3),33.
[8]周順和,趙恒芬.論高校圖書館員與讀者的非語言交流行為[J].圖書館,2010(3),101.
[9]朱曉琴.論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中的非言語因素[J].情報雜志,2007(7),114.
[10]郭春玲.圖書館讀者服務中的肢體語言運用[J].情報探索,2012(3),93.
[12]劉和林.人際交往.話語得體.語用距離[J].外語學刊,201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