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光晶 史慧芹 李強峰
摘要為保持枸杞栽培的優良無性系性狀,以寧杞7號當年生枝條為試材,采用扦插繁育技術L9(34)的正交試驗設計,研究不同激素種類和濃度、不同部位的插穗、扦插時間對扦插成活率、生根數、根長的影響。結果表明500 mg/L的IBA、處理插穗部位為基部、扦插時間在6月5日時,扦插成活率最高;250~500 mg/L的IBA、處理插穗部位為基部和中部、扦插時間為6月5日—7月5日時,插穗生根數最多;500 mg/L的ABT、處理扦插部位為梢頭、7月5日扦插時,插穗根長最長。
關鍵詞寧杞7號;扦插;植物激素;濃度
中圖分類號S567.1+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9)01-0045-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1.015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枸杞(Lycium barbarum L.)為茄科(Solanaceae)枸杞屬(Lycium)多年生木本植物[1]。枸杞是我國重要藥用植物資源,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衰老、預防腫瘤及抗氧化的特性[2-4]。扦插育苗具有保持樹種或品種遺傳特性、繁殖系數高、成苗快速、成本低等特點[5],但不管是枸杞的綠枝扦插還是硬枝扦插,其扦插成活率不僅與插穗質量和外部環境條件有關,還與育苗所用的不同時期和植物激素種類及其使用濃度等因素有密切關系。有報道指出,IBA、NAA和ABT生根粉對枸杞扦插成活率有影響[6-10]。
目前,寧杞7號是青海更新換代的主栽品種。在枸杞經濟林栽培中,為保持其優良無性系性狀,常采用扦插繁育技術。筆者通過研究寧杞7號綠枝扦插的適宜時間、植物激素種類及適宜的使用濃度[11],于2017年5—8月份在西寧市城北區瑪可河林場溫室大棚內開展了相關試驗;通過對各時期不同激素處理的枸杞生根量進行比較分析,篩選出扦插成活率、生根數、根長最佳扦插條件組合,為實現青海省寧杞種苗的自繁自育,以及寧杞7號的優質壯苗及規模化生產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湟中地區瑪可河林場西寧育苗基地溫室大棚中進行。溫度一般在18~35 ℃,濕度一般在60%~85%,土壤類型為栗鈣土,質地良好,土層深厚,肥力中等,水源充足,有灌溉條件。
1.2試驗材料試驗材料取自于湟中地區的“寧杞7號”當年生枝條。
1.3試驗設計
采用L9(34)正交試驗設計,該試驗為4因素3水平,以不同激素(A因素)、濃度(B因素)、部位(C因素)、時間(D因素)為研究因子,正交試驗設計見表1。
隨機抽取10株當年生枸杞種苗對其各部位的含水量進行測定,從而確定含水量對整株苗木各部位成活率的影響,進而探討分析含水量與成活率之間的關系。取濃度分別為500、250 mg/L的3種不同激素(吲哚丁酸、α—萘乙酸、生根粉),同時對枸杞的基部、中部、梢頭各150根插穗進行2 h的浸泡處理,以清水狀態下的插穗作空白對照組,然后依次進行扦插試驗。生長育苗期為14 d,觀察各個處理間的枸杞插穗存活率,并在各處理中隨機抽取15根插穗,測定其生根數和根長并計算均值。 為觀察枸杞各個部位在某一特定時間段的生長勢最良好,分別在6、7、8月份進行扦插試驗。
1.4指標測定
在2017年6月5日、7月5日、8月5日進行扦插。6月20日、7月20日、8月20日隨機選取15株不同激素處理過的寧杞7號種苗進行測定并記錄數據。
1.4.1扦插成活率的測定。自扦插后的14 d生長育苗期滿時,觀察在不同時期使用不同激素種類及濃度梯度對寧杞7號扦插苗木的基部、中部、梢頭3部位的影響,觀測并記錄完整的數據。
1.4.2扦插生根數及根長的測定。自扦插后的14 d生長育苗期滿時,調查每插穗的根數,用直尺測量根長。
1.5數據處理采用Excel 2010和DPS 6.55軟件對各項指標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處理對寧杞7號的扦插成活率的影響對不同處理插穗成活率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濃度間的扦插成活率P=0.105 2>0.05,說明不同濃度間的扦插成活率無顯著性差異;激素不同水平間的扦插成活率P=0.047 6<0.05,不同部位水平間的扦插成活率P=0.008 5<0.05,不同時間水平的扦插成活率P=0.002 1<0.05,這說明不同激素、部位和時間水平間的扦插成活率具有顯著差異。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激素與濃度都存在同一水平內的顯著性差異,但不同部位與時間段內存在非同一水平內的顯著性差異,因此寧杞7號的中部扦插苗對成活率的影響更顯著;6月份扦插的寧杞7號種苗成活率優于7、8月份。
由表3可知,在正交試驗的9個處理中,A1B1C1D1處理的影響有極顯著差異,說明在激素為IBA、濃度為500 mg/L、插穗部位為基部、扦插時間為6月5日的扦插條件組合下,扦插成活率最佳。
2.2在不同處理對寧杞7號的生根數的影響
對不同處理插穗生根數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激素不同水平間的扦插生根數P=0.045 6<0.05,濃度不同水平間的扦插生根數P = 0.000 1,部位不同水平間的扦插生根數P =0.02<0.05,時間不同水平間的扦插生根數P=0.003 9<0.05,說明激素、濃度、部位和時間不同水平間的扦插生根數均具有顯著性差異。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激素與部位之間對各個水平都存在同一水平內的顯著性差異,但不同濃度與時間段內存在著非同一水平內的顯著性差異,因此濃度為500、250 mg/L的扦插苗對寧杞7號綠枝扦插苗生根數的影響力更顯著;6月份扦插的寧杞7號扦插苗生根數高于7、8月份。
由表3可知,正交試驗的9個處理中,A1B1C1D1、A1B2C2D2存在極顯著性差異,說明激素為IBA、濃度為500和250 mg/L、插穗部位為基部和中部、扦插時間為6月5日和7月5日時的扦插條件組合對插穗生根量的影響最佳。
2.3不同處理對寧杞7號的根長的影響
對不同處理插穗根長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激素不同水平間的扦插苗根長P=0.031 2<0.05,濃度不同水平間的扦插根長P=0.029 7<0.05,部位不同水平間的扦插根長P=0.042<0.05,時間不同水平間的扦插根長P=0.000 1,說明激素、濃度、部位和時間不同水平間的扦插根長均具有顯著性差異。
從表2可以看出, 不同激素、濃度、部位之間對各個水平都存在同一水平內的顯著性差異,但時間段內存在著非同一水平內的顯著性差異,因此7月份扦插的寧杞7號扦插苗根長高于7、8月份。
由表3可知,正交試驗的9個處理中,A3B1C3D2存在極顯著性差異,說明激素為ABT、濃度為500 mg/L、扦插部位為梢頭、扦插時間為7月5日時的扦插條件組合對插穗根長的影響最佳。
3小結
(1)不同扦插時間和激素濃度對寧杞7號扦插苗生根率的影響存在差異。在寧杞7號綠枝扦插試驗中,6月份的扦插成活率明顯高于7、8月份,當插穗部位為中部時,綠枝的扦插成活率最高;濃度為250 mg/L的扦插成活率明顯高于濃度為500、0 mg/L;在扦插成活率的9個處理中,當扦插條件組合是激素為IBA、濃度為500 mg/L、插穗部位為基部、扦插時間為6月5日時,插穗成活率的顯著性差異最明顯。
(2)不同扦插時間和激素濃度對寧杞7號扦插苗生根數的影響存在差異。6月份扦插的寧杞7號插穗生根數高于7、8月份;在插穗生根數9個處理,當扦插條件組合是激素為IBA、濃度為500和250 mg/L、插穗部位為基部和中部、扦插時間為6月5日和7月5日時,插穗生根數的最多。
(3)不同扦插時間和激素濃度對寧杞7號扦插苗根長影響存在差異。方差分析顯示,7月份的插穗根長明顯高于6、8月份,濃度為500 mg/L的扦插成活率明顯高于濃度為250、0 mg/L;在扦插根長的9個處理,當扦插條件組合是激素為ABT、濃度為500 mg/L、扦插部位為梢頭、扦插時間為7月5日時,插穗根長最長。
參考文獻
[1]趙世華,杜相革,唐慧峰,等.無公害枸杞生產實用技術[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5.
[2] 姚佳,許大為,蒙寬宏,等.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3):41-42.
[3] 周良,蘇智先,胡進耀,等.臥龍自然保護區白泥崗珙桐群落的物種多樣性研究[J].四川林業科技,2004,25(1):31-35.
[4] 孔翔,汪霖,趙九洲.珍稀瀕危植物珙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23):152-154.
[5] 楊建民,黃萬榮.經濟林栽培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135-140.
[6] 張峰,上官鐵梁.山西翅果油樹群落的多樣性研究[J].生態學報,1999,23(5):471-474.
[7] 上官鐵梁,張峰.我國特有珍稀植物翅果油樹瀕危原因分析[J].生態學報,2001,21(3):502-505.
[8] 姚連芳,趙一鵬.矮牡丹瀕危機制分析與保護對策[J].中國農學通報,2005,21(5):156-158.
[9] 王軍.IAA·ABT 6號對蒙杞1號枸杞新品種硬枝插穗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14):200-201,275.
[10] 陳曦,李建國,陳彥珍,等.不同枸杞嫩枝扦插苗成活生長對比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30):11963-11964.
[11] 徐青萍,馬明呈,種運順.植物生長素對大果沙棘大田扦插育苗成活率的影響[J].防護林科技,2007(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