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珍余 陳梅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沉水植物及其組合對水質的凈化效果。[方法]通過靜態模擬試驗,對3種不同的沉水植物(輪葉黑藻、苦草、粉綠狐尾藻)及其4種組合方式(苦+輪、苦+粉、輪+粉和苦+輪+粉)對水體中NH3-N、TP和CODMn的凈化效果進行研究。[結果]單一沉水植物中,苦草對水體中TP和CODMn的凈化效果相對較好,最大去除率分別達52.3%和43.2%,輪葉黑藻對NH3-N凈化效果最佳,最大去除率達60.3%。4種組合方式中,苦+輪的水質凈化效果相對最佳,對水體中NH3-N、TP和CODMn的最大去除率分別達62.6%、58.6%和40.2%。[結論]綜合分析3種沉水植物及其組合方式對NH3-N、TP和CODMn的平均凈化效果,輪葉黑藻、苦草、苦+輪和苦+粉的綜合凈化效果較好,表明輪葉黑藻、苦草、苦+輪和苦+粉更適合作為水體原位修復的種植植物。
關鍵詞沉水植物;輪葉黑藻;苦草;粉綠狐尾藻;組合;水質凈化效果
中圖分類號X5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9)01-0064-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1.02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當前,我國部分城市河流、湖泊和水庫等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水體富營養化,各種水體修復技術隨之應運而生,包括物理修復法、化學修復法、生物修復法和生態修復法等。此外還出現了一些較為新穎的水華防治技術,如Hayden等[1]采用水力沖洗、深水混合控制藻類水華;Wang等[2]利用曝CO2氣體調節水體pH抑制水華;Wu等[3]利用超聲波控制藻類生長。其中沉水植物修復技術具有改善水體溶解氧、水下光照強度等優勢[4],可抑制藻類生長,能有效增加水體空間生態位,為其他水生動物提供生存空間和產卵棲息地,是水生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5],在水體原位修復中扮演重要角色。針對不同沉水植物的水質凈化效果已有很多研究[6-9],但由于不同沉水植物生存環境不同,研究其水質凈化效果還需結合當地實際,鐘運芳等[10]調查發現重慶本土常見的沉水植物有24種,其中分布較廣的包括黑藻、亞洲苦草、竹葉眼子菜、穗花狐尾藻、輪葉狐尾藻、金魚藻、菹草、小葉眼子菜、大茨藻等。而粉綠狐尾藻目前在多項工程中得到了應用,比如重慶市苦溪河長生橋鎮河段生態修復工程[11]。為此,筆者選取苦草、輪葉黑藻和粉綠狐尾藻作為研究對象,研究這3種沉水植物及其組合方式對水質的凈化效果,為沉水植物的篩選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試驗選取的沉水植物和基質均在重慶市望海花市購買。沉水植物包括苦草、輪葉黑藻和粉綠狐尾藻,購回后,將其分株、洗凈,然后將其整體置于盛有清水的塑料桶中預培養、備用。基質材料選取白石子,購回后洗凈,烘干備用。試驗培養容器為上口徑34cm、下口徑27cm、高35cm的塑料桶,容積為20L;上口徑20cm、下口徑14cm、高7cm的塑料籃。
1.2供試水樣
試驗水樣為人工配制,水樣的成分及用量見表1。
1.3試驗設計及方法
試驗分兩組進行對比分析,分別為單一沉水植物組(以下簡稱“單沉組”)和沉水植物組合組(以下簡稱“沉合組”)。單沉組是將3種沉水植物進行單獨培養,而沉合組是3種沉水植物的4種組合方式,具體見表2。試驗為期30d。
試驗時,在每個試驗桶中分別放入1個型號大小相同的塑料籃,然后分別鋪設厚度為5cm白石子,預留出植物根系所需要的空間。然后,按照表2稱取相應的初始生物量的沉水植物,種植到相應的各個塑料籃中,空白組不種植沉水植物和放置基質材料。最后,向每個試驗組分別緩慢加入15L人工配制水樣。試驗期間,采用自來水補充蒸發水分,以保持試驗桶內水位不變。各試驗組均在避雨條件和自然光照下進行。
1.4測定項目及方法
試驗測定指標包括氨氮(NH3-N)、總磷(TP)和高錳酸鹽指數(CODMn)。NH3-N采用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TP采用鉬酸銨分光光度法,CODMn采用高錳酸鹽指數法。試驗開始后,在第5、10、15、20、25和30天分別取一定水樣進行水質指標測定。
2結果與分析
2.1單一沉水植物對NH3-N、TP和CODMn的凈化效果
2.1.1對NH3-N的凈化效果。
從圖1可以得出,輪葉黑藻、苦草和粉綠狐尾藻所在水體中NH3-N濃度都呈下降趨勢且下降幅度均大于空白組,3種沉水植物對NH3-N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試驗初期和中期,3種沉水植物對NH3-N的去除效果較高,后期部分沉水植物出現枯黃腐爛現象,3種沉水植物對NH3-N的去除效率逐漸下降。同時,由于不同沉水植物的生理特點、凈化機理等不同,所以不同沉水植物對NH3-N的去除效果也不盡相同。從水體NH3-N濃度變化趨勢可以看出,輪葉黑藻對NH3-N的凈化效果相對最佳,其中NH3-N去除率最大達60.3%;其次是苦草,其對NH3-N去除率最大達55.6%;最后是粉綠狐尾藻,對NH3-N去除率最大達54.8%。
2.1.2對TP的凈化效果。
從圖2可以看出,輪葉黑藻、苦草和粉綠狐尾藻所在水體中的TP濃度均有較為明顯的下降,且下降速率和幅度均大于空白組,說明3種沉水植物對水體中的TP都有較為明顯的去除效果,并且在試驗中期,3種沉水植物對TP的去除效果較高。從水體TP濃度變化趨勢可以看出,苦草對TP的去除效果相對最為明顯,其對TP的去除率最大達52.3%;其次是輪葉黑藻,其對TP的去除率最大達48.8%;最后是粉綠狐尾藻,其對TP總磷的去除率最大達39.9%。
2.1.3對CODMn的凈化效果。
從圖3可以看出,輪葉黑藻、苦草和粉綠狐尾藻所在水體中CODMn濃度都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且趨勢明顯大于空白組;輪葉黑藻、苦草和粉綠狐尾藻對CODMn均有較為明顯的凈化效果,試驗期間,苦草對CODMn的去除率最大達43.2%,輪葉黑藻對CODMn的去除率最大達36.5%,而粉綠狐尾藻對CODMn的去除率最大達19.6%。從圖中可以看出,苦草的去除效果最佳,其次是輪葉黑藻,最后是粉綠狐尾藻。試驗結束時,苦草、輪葉黑藻和粉綠狐尾藻所在水體中CODMn濃度分別為3.34、3.81和6.23mg/L,對CODMn的去除率分別為39.7%、35.0%和10.8%。
2.23種沉水植物的4種組合方式對NH3-N、TP和CODMn的凈化效果
2.2.1
對NH3-N的凈化效果。從圖4可以看出,3種沉水植物的4種組合方式的水體中的NH3-N濃度都呈下降趨勢,且下降趨勢均明顯大于空白;苦+輪、苦+粉、輪+粉和苦+輪+粉對水體中的NH3-N都有不同程度的凈化效果,試驗期間,隨著3種沉水植物的4種組合方式逐漸適應環境,它們對NH3-N的去除率均呈上升趨勢,并在試驗中期達到最大,其中苦+輪對NH3-N的去除率最大,達62.6%,后期隨著水體中NH3-N濃度的不斷下降和部分沉水植物水下部分葉片出現枯黃腐爛現象,4種組合方式對NH3-N的去除率也逐漸下降。從水體NH3-N濃度變化趨勢可以看出,苦+輪對NH3-N凈化效果最佳,其次是苦+粉,再次是輪+粉,最后是苦+輪+粉。
2.2.2對TP的凈化效果。從圖5可以看出,3種沉水植物的4種組合方式所在水體中的TP濃度都呈現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且下降幅度均大于空白組;由于3種沉水植物都各有特點,使得4種組合方式也各具特點,因此它們對水體中的TP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凈化效果。從水體TP濃度變化趨勢可以看出,苦+輪對TP的去除效果最佳,其去除率最大達58.6%;其次是苦+輪+粉,其對TP的去除率最大達55.4%;再次是苦+粉,其對TP的最大去除率達52.3%;最后是輪+粉,其對TP的最大去除率達39.8%。
2.2.3對CODMn的凈化效果。
從圖6可以看出,3種沉水植物的4種組合方式的水體中CODMn濃度都呈下降趨勢,且下降幅度明顯大于空白;4種沉水植物組合方式對水體中的CODMn都有不同程度的凈化效果。從水體CODMn濃度變化趨勢可以看出,苦+輪對CODMn的去除效果最佳,其對CODMn的去除率最大達40.2%;其次是苦+粉,其對CODMn的去除率最大達32.3%;再次是苦+輪+粉,其對CODMn的去除率最大達27.5%;最后是輪+粉,其對CODMn的去除率最大達17.0%。
2.3綜合分析
由于不同沉水植物具有不同特點,導致不同的沉水植物及其組合對NH3-N、TP和CODMn的凈化效果也不盡相同。同時,它們在不同時期對NH3-N、TP和CODMn的凈化效果也不相同。因此,應分析3種沉水植物及其4種組合方式分別對水體中NH3-N、TP和CODMn的綜合去除效果;同時,還應分析它們在不同時期對NH3-N、TP和CODMn的凈化效果。首先通過扣除空白組水體自身對污染物的自凈作用后,計算得出3種沉水植物及其4種組合方式每次對NH3-N、TP和CODMn的去除率,再將計算得出3種沉水植物及其4種組合方式對NH3-N、TP和CODMn的6次去除率進行平均即得出平均去除率(圖7)。
圖73種沉水植物及其組合對NH3-N、TP和CODMn的平均去除率
Fig.7TheaverageremovalratesofthreesubmergedmacrophytesandtheircombinationsforNH3N,TPandCODMn
從圖7可以看出,3種沉水植物及其組合對NH3-N的平均去除率從大到小依次為苦+輪(42.9%)、輪葉黑藻(41.5%)、苦草(38.6%)、苦+粉(36.2%)、輪+粉(33.6%)、粉綠狐尾藻(28.6%)、苦+輪+粉(28.4%);
對TP的平均去除率從大到小依次為苦草(43.8%)、苦+輪(41.5%)、苦+輪+粉(39.2%)、輪葉黑藻(33.9%)、苦+粉(29.9%)、粉綠狐尾藻(26.9%)>輪+粉(23.1%);
對CODMn的平均去除率從大到小依次為苦草(34.1%)、苦+輪(32.9%)、輪葉黑藻
(30.8%)、苦+粉(24.2%)、苦+輪+粉(21.1%)、輪+粉
(14.0%)、粉綠狐尾藻(13.5%)。因此,通過綜合分析3種
沉水植物及其組合方
式對NH3-N、TP和CODMn的平均凈化效果,發現輪葉黑藻、苦草、苦+輪和苦+粉的綜合凈化效果較好,更適合作為水體原位修復的種植植物。
3結論
(1)3種沉水植物(輪葉黑藻、苦草、粉綠狐尾藻)對NH3-N、TP和CODMn均有一定的凈化效果,且苦草對TP和CODMn水質凈化效果相對最佳。
(2)3種沉水植物的4種組合方式(苦+輪、苦+粉、輪+粉和苦+輪+粉)對NH3-N、TP和CODMn均有一定的凈化效果,且苦+輪對NH3-N、TP和CODMn的水質凈化效果較好。
(3)綜合分析,輪葉黑藻、苦草、苦+輪和苦+粉的綜合凈化效果較好,更適合作為水體原位修復的種植植物。
參考文獻
[1]HAYDENNJ,ROELKEDL,BROOKSBW,etal.Beyondhydraulicflushing:Deepwatermixingtakestheharmoutofahaptophytealgalbloom[J].Harmfulalgae,2012,20:42-57.
[2]WANGX,HAOCB,ZHANGF,etal.Inhibitionofthegrowthoftwoblue-greenalgaespecies(MicrosystisaruginosaandAnabaenaspiroides)byacidificationtreatmentsusingcarbondioxide[J].Bioresourcetechnology,2011,102(10):5742-5748.
[3]WUXG,JOYCEEM,MASONTJ.Theeffectsofultrasoundoncyanobacteria[J].Harmfulalgae,2011,10(6):738-743.
[4]錢珍余,王曉雪,鐘成華,等.不同基質對苦草凈化水質效果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36):13001-13004.
[5]胡蓮,萬成炎,沈建忠,等.沉水植物在富營養化水體生態恢復中的作用及前景[J].水利漁業,2006,26(5):69-71.
[6]王麗卿,李燕,張瑞雷.6種沉水植物系統對淀山湖水質凈化效果的研究[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8,27(3):1134-1139.
[7]孫作登,宋祥甫,付子軾,等.不同沉水植物對水質凈化效能的研究[J].上海農業學報,2012,28(2):30-35.
[8]常素云,吳濤,趙靜靜.不同沉水植物組配對北大港水庫水體凈化效果的影響[J].環境工程學報,2016,10(1):439-444.
[9]任文君,田在鋒,寧國輝,等.4種沉水植物對白洋淀富營養化水體凈化效果的研究[J].生態環境學報,2011,20(2):345-352.
[10]鐘運芳,王慈生,熊天壽.重慶市江河魚類餌料生物——水生維管束植物[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11(2):48-52.
[11]鐘成華,王濤,曾雪梅,等.苦溪河長生橋鎮河段污染水體的生態修復工程實踐[J].三峽環境與生態,2013,35(4):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