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希華,徐 標,李恒慶,宗雪梅
山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山東 濟南 250101
糞大腸菌群,是指一群能在(44.5±0.5)℃ 溫度下生長,發酵乳糖、產酸產氣、需氧和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國外又稱耐熱大腸菌群。主要來源于人畜糞便,可導致腸道傳染病傳播[1]。水源水一旦被糞便污染,就存在腸道病原菌污染引起腸道傳染病甚至流行病的可能。因此,糞大腸菌群的檢測可準確及時地監控水源水受糞便污染的狀況,為相關部門有效預報和控制流行疾病的發生與傳播提供重要依據。
目前,國內外糞大腸菌群的檢測方法可分為多管發酵法、快速紙片法、濾膜法、酶底物法、熒光原位雜交(FISH) 技術、PCR 技術等[1-3]。國內糞大腸菌群監測方法主要有濾膜法、多管發酵法,并且這2種方法均屬于國標方法[4],被國內環境監測部門廣泛采用。這2種方法分析成本低,結果較準確,但是操作繁瑣,需專業人員嚴格控制無菌條件,操作時間長(至少需要48 h),并需要驗證試驗,不能快速對水的衛生狀況作出評價[3],不適合應急現場監測。因此,采用更為快速、簡便、精確的監測方法顯得尤為重要。熒光法可以彌補傳統方法的不足,無需專業技術人員和嚴格無菌條件,無需驗證試驗。熒光法操作簡單,一般人員經過簡單培訓即可在現場完成操作,并且測定范圍廣,無需稀釋,測定范圍可達108MPN/100 mL,消除了人為帶入的誤差。全自動微生物監測儀可獨立自動完成培養、測試、結果判讀、發送報告等工作,故不受場地限制,可直接應用于現場監測。監測時間為動態時間,與待測樣本中目標細菌的濃度有關,濃度越高,檢測時間越短,最快可2 h內給出陽性測試報告,最長需要18 h。并可在第一時間將測試報告發送到指定郵箱,更適合應用于應急現場監測,做到早期預警,防止進一步危害的發生。
2010年,加拿大皇后大學研究人員和加拿大水質專家組成科研團隊,提出使用聚合物光學傳感器檢測同類型微生物熒光指標的方法。該方法目前已經在全球十余個國家和地區得到廣泛應用,并獲得多個權威部門的認證,這些部門包括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美國環保署、AOAC協會、新西蘭衛生部、菲律賓衛生部等。
實驗所用儀器和設備主要有微生物快速測定儀、培養箱、冰箱、高壓蒸汽滅菌器、天平、采樣瓶等。
實驗試劑包括:糞大腸檢測試劑套筒(以下簡稱FCA套筒)、乳糖蛋白胨培養液、EC培養基、伊紅美藍瓊脂、硫代硫酸鈉溶液、無菌水等。
將一定量的水樣與培養基混合均勻放置于44.5 ℃溫度下培養,糞大腸菌群在選擇性培養基上產生β-半乳糖苷酶,并分解熒光底物釋放出熒光產物(疏水)。熒光產物逃離水樣聚合至光學檢測區,通過光度計測定,依據熒光強度與水中糞大腸菌群數成一定關系的原理,建立數學模型,從而得出糞大腸菌群的濃度。
打開電源開關,設置添加樣品,錄入樣品編號,選擇TECTA-FCA-FC選項,點擊“ADD”,設置完成。將注入100 mL水樣的FCA套筒放入指定檢測池。關閉上蓋,儀器開始自動檢測。當儀器檢測到糞大腸菌群,自動檢測停止,并報告檢測數據。
微生物檢測數據為偏態分布,按其統計分析要求,檢測所得結果全部經對數(以10為底)轉換后,再進行精密度與準確度的統計分析。
采用有證標準物質美國IDEXX糞大腸菌群標準菌株(NCTC 9001)驗證方法準確性,標準菌株濃度為653MPN/100 mL(65~1 350MPN/100 mL)。
將無菌水加入FCA套筒中,并定容至100 mL。將標準菌株加入套筒中,蓋緊上蓋,搖勻。放入微生物檢測儀中檢測。
在6家實驗室對標準菌株進行測定,每家實驗室平行測定6次,測試結果見表1。

表1 標準菌株測試結果Table 1 Standard strain testing results MPN/L
對實驗室數據進行匯總統計分析,計算實驗室內相對誤差,以計算熒光法的準確度。結果表明:6家實驗室平行測定結果均在標準菌株濃度(65~1 350MPN/100 mL)誤差范圍內,實驗室內相對誤差為-2.75%~1.71%,準確度較高。
實驗室精密度的研究需要采集高(4.6×107MPN/L)、中(4.6×105MPN/L)、低(4.6×103MPN/L)3個不同濃度水平實際水樣進行測試,在6家實驗室中每家實驗室平行測定6次。
將待測水樣加入FCA套筒中,并定容至100 mL。蓋緊上蓋,搖勻,放入微生物檢測儀中檢測,測試結果見表2~表7。

表2 1號實驗室實際水樣精密度測試數據Table 2 No.1 laboratory regular water sample precision test data
注:i為實驗次數,S和RSD為原始數據以10為底,對數轉化后計算所得,下同。

表3 2號實驗室實際水樣精密度測試數據Table 3 No.2 laboratory regular water sample precision test data

表4 3號實驗室實際水樣精密度測試數據Table 4 No.3 laboratory regular water sample precision test data

表5 4號實驗室實際水樣精密度測試數據Table 5 No.4 laboratory regular water sample precision test data

表6 5號實驗室實際水樣精密度測試數據Table 6 No.5 laboratory regular water sample precision test data

表7 6號實驗室實際水樣精密度測試數據Table 7 No.6 laboratory regular water sample precision test data
對實驗室的數據進行匯總統計分析,計算實驗室內精密度,以實驗室內和實驗室間相對偏差表示[5]。監測結果表明:6家實驗室內的相對標準偏差范圍分別為1.30%~3.93%、1.94%~4.72%、1.88%~4.54%,實驗室間的相對標準偏差分別為1.14%、1.59%、1.72%,精密度較高。
選擇不同的地表水、廢水樣品進行熒光法與多管發酵法比對測試[6-9],討論方法適用性。實驗中采用38份地表水及污水水樣進行糞大腸菌群的監測,多管發酵法所用培養基、試劑和測定方法參照《水質 糞大腸菌群的測定 多管發酵法和濾膜法(試行)》[4]的相關要求,熒光法操作步驟同上,熒光法和多管發酵法測糞大腸菌群的線性回歸分析見圖1。相關系數(r)為0.984 4,標準化系數為0.984,回歸系數(B)為1.077,表明熒光法與多管發酵法結果之間有顯著的線性相關關系。

圖1 2種方法測定結果變化趨勢Fig.1 The tendency chart of the ammonium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s
對2種方法檢測的糞大腸菌群結果進行配對t檢驗[10-11],用來檢驗2種方法測定結果的差異性,統計結果表明,2種方法無顯著差異。結果見表8。

表8 熒光法和多管發酵法t檢驗結果Table 8 Results of t test by fluorescence and multi-tube method
精密度和準確度實驗表明,熒光法測定糞大腸菌群具有較高精密度和準確度;熒光法和多管發酵法相關性實驗表明,2種方法在測定結果一致性、相關性等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初步認為熒光法可應用于地表水和廢水中糞大腸菌群的檢測。
熒光法相比于傳統多管發酵法具有明顯優點,操作簡單,監測時間短,可在現場直接監測,測定范圍廣,可同時測定多個樣品,能快速判斷水樣的微生物污染狀況,尤其適用于應急現場監測,可應用于地表水、廢水中的糞大腸菌群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