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琴
(江蘇省高郵市人民醫院,江蘇 高郵 225600)
慢性阻塞性肺病常被稱為是阻塞性肺氣腫,其是指終末細支氣管遠端部分擴張,并且還伴隨有氣腔壁的破壞,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或氣短、慢性咳痰、咳嗽。此病為慢性病變,病程時間長,對病患的健康和勞動力有著較大的影響[1]。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旨在研究探討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護理中采用人性化護理干預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具體情況如下。
選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療的病患108例,并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4例病患,其中研究組病患男29例,女25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2.5±12.5)歲,對照組病患男30例,女24例,年齡61~86歲,平均年齡(73.5±12.5)歲,對兩組病患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給予本組病患常規護理,主要包括病情監測,叮囑病患按時吃藥,告知相關注意事項以及飲食護理等。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本組病患人性化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①環境護理:在病患入院時,護理人員應以熱情的態度來接待病患,協助其辦理好相關的住院手續,并且將醫院的大體環境為病患及其家屬進行細心講解,有利于病患對醫院快速的熟悉。在病患入院之后,護理人員應時刻保持病房內的通風情況良好,將病房內的溫度和濕度保持在適宜的范圍內,并做好病房內的消毒清潔工作,避免院內感染;
②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該定期組織相關的座談會,為病患講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發病機制、發病誘因、并發癥、危害以及相關的防治措施等相關知識,使病患對疾病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對于病患的疑惑要進行及時的解答,以減少病患的錯誤認知而引起焦慮情緒,從而避免由此帶來的不良影響,也保證每一位病患都能大概了解和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知識,提高其自我健康維護的能力。
③心理護理: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程較長,病患通常會出現焦躁、抑郁以及悲觀等不良情緒,對于病患的病情會產生相應的不良影響,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與病患之間的溝通,告知病患此病屬于慢性疾病,治療效果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見效,讓其放緩身心,保持平和的心態配合治療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對病患進行心理壓力疏導,幫其樹立起良好的心理狀態來接受治療;
④排痰及吸氧護理干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出現呼吸困難的時候,護理人員應該及時協助病患采取半臥位的舒適體位,并時常協助病患進行翻身,教會病患有效的咳痰方法,若是病患的痰液黏稠不易被排除時,護理人員可以遵照醫囑給予病患氨溴索口服液進行霧化治療,配合正確的叩背,多飲水,將痰液進行稀釋有利于病患將痰液排除體外,保持口腔的舒適;另外護理人員還要向病患講解相關氧療知識,使其認識到長時間低流量吸氧可以有效預防肺功能惡化[2];每天堅持15小時吸氧。
⑤呼吸護理干預:為了防止病患出現氣道過早閉合,減少病患的呼吸阻力,并對病患的心肺功能進行鍛煉,從而改善病患的呼吸肌功能,護理人員可以教會患者進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以及縮唇呼吸,其中腹式呼吸是降低病患呼吸阻力的,而縮唇呼吸則是增加氣道外口阻力,避免氣道過早閉合的。避免用力排便加重心肺負擔,同時還要控制病患糖類的攝入量以及鹽的攝入量;在病患的病情穩定之后,護理人員根據病患的心肺功能情況可以指導病患進行相應的運動,例如散步、太極拳等[3];
采用WHOQOL—BREF量表對兩組病患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并對比,并對比兩組病患的護理有效率。
療效判定標準:病患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各項生命體征趨于正常,各項實驗室檢查指標恢復正常,則視為顯效;病患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胸片檢查顯示肺部陰影基本吸收,且痰培養轉陰,則視為有效;病患的臨床癥狀沒有明顯改善,則視為無效;
總體護理有效率=(顯效+有效)×100%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表1 對比兩組病患的生活質量(n=54)

表2 對比兩組病患的總體護理有效率(n=54)
最近幾年以來,由于吸煙、大氣污染以及肺部慢性感染等原因誘發慢性支氣管炎,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逐漸演變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此病在早期的診斷并不容易,要結合病患的體征、既往病史、肺功能檢查以及胸部X線檢查來對病情進行綜合判斷。若是病患有氣急逐漸加重史,對肺功能進行檢測顯示殘氣以及殘氣/肺總量增加,最大通氣量有所降低,第一秒用力呼氣量/用力肺活量減少,彌散功能減低,氣體分布不均勻,在使用氣管擴張劑進行治療后,肺功能沒有明顯的改善,則能確定此病[4]。慢性阻塞性肺炎病患的呼吸道出現黏膜炎性水腫,會分泌出大量的痰液,其氣道會出現阻塞或者是變窄的現象,會致使病患的呼吸阻力變大,通氣量減少,而且不能及時將痰液排除,導致反復感染,炎癥難以消散,長此以往就會導致病患出現呼吸肌疲勞,通氣功能出現障礙,最后造成越堵越憋、越憋越喘的惡性循環,對病患的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5]。
以往臨床上以疾病為中心的常規護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目前臨床的護理需求,人性化護理是以病患為整個護理過程的中心,圍繞不同病患的需求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最大限度的為病患提供滿意的護理,為病患創造良好的護理環境,緩解病患的不良情緒,提供相應的對癥護理緩解病患的臨床癥狀,并給予病患適當的飲食干預以及運動護理等,從而確保治療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研究組54例病患提供了人性化護理干預,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病患的社會關系、心理功能、生理功能以及環境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總體護理有效率明顯提升。
綜上所述,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患的護理中采用人性化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病患的生活質量,有著較好的臨床護理效果,值得大力的推廣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