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玉,鄧偉蓮,溫偉強
(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馬家龍社康中心,廣東 深圳 518000)
糖尿病屬于內分泌代謝紊亂疾病,病程長,極易紊亂蛋白質代謝、脂肪代謝以及糖代謝,進而紊亂水電解質代謝,同時也極易累及多臟器、系統,使得器官發生病變,若處理不及時,不僅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還會危及到患者的身體健康[1]。隨著臨床研究加深,發現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也會直接影響到血糖控制效果。故而,本文特此實施了社區護理干預,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而達到控制血糖、改善其預后的目的。現做如下報道:
本文88例糖尿病患者均為本社區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通過電腦隨機法分為常規組、研究組,兩組各44例。研究組中男性觀察對象24例,女性觀察對象20例,年齡31-69歲,平均(49.1±1.9)歲;病程2-14年,平均(8.2±1.7)年。常規組中男性觀察對象23例,女性觀察對象21例,年齡33-68歲,平均(49.3±1.7)歲;病程3-15年,平均(8.5±1.9)年。兩組資料客觀對比,P值>0.05,無差異統計學意義,可分組研究。
常規組44例行常規化護理,研究組44例則在常規化護理的同時進行護理干預,具體為(1)健康宣教。向患者普及疾病相關知識,讓患者自覺養成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明白堅持用藥治療的重要性,同時指導患者正確監測血糖、尿糖,加強自我護理。另外,為患者講解降糖藥物的治療作用,并說明藥物不良反應,讓患者掌握應對措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針對性疏導患者心理,同時囑咐家屬多關心患者,為患者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以加強治愈的信念,消除緊張不安、擔憂、抑郁等不良情緒,以免情緒幅度波動過大而影響血糖控制。(3)飲食護理。圍繞患者的飲食習慣,為患者制定具有個性化的膳食方案,通過飲食治療來達到穩定血糖的目的。同時發揮家屬督促、監督作用,讓患者按時按量進餐,嚴控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質的分配,以合理控制總熱量。(4)日常生活護理。鼓勵患者適當運動,比如快走、慢走、打太極拳等,有利于控制體重、降脂、降糖以及降壓,改善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護理人員以患者身體情況,制定合理的運動鍛煉計劃,讓患者循序漸進運動,期間不斷予以鼓勵、支持。(5)并發癥護理。①糖尿病足。囑咐患者穿著透氣、柔軟的襪子以及寬松舒適的鞋子,以便于肢體良好循環,以免肢體麻木、不靈活或疼痛。②皮膚感染。囑咐患者保持干凈衛生,注意皮膚清潔,勤換衣物,以免感染,對于水皰和傷口,需及時處理。③便秘和腹瀉。囑咐患者定時排便,養成習慣,合理科學飲食,多攝入粗纖維食物,或輔以藥物治療,以免加重患者痛苦。
治療依從性分為優、良、差三個等級,依從性=(總例數-差的例數)/總例數*100%。用4級評分法評定患者用藥、飲食、運動等方面的依從性,4分為完全做到,3分為基本做到,2分為偶爾做到,1分為做不到。根據總分評定等級,即總分低于16分視為差,16-22分視為良,超過22分視為優。總分越高,說明患者治療依從性越高。
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本文研究中獲得的數據,用卡方檢驗[n(%)]計數資料差異。最后以P<0.05表示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依從性93.18%顯著高于常規組79.55%,組間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依從性對比[n(%)]
隨著臨床對糖尿病的研究不斷加深,諸多報道指出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與治療依從性具有密切的關系。依從性指的是患者日常飲食、用藥以及運動等行為與醫師囑咐所保持的一致性。國內報道發現,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偏低[2]。而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齡、教育水平、用藥品種過多、用藥次數頻繁、藥物不良反應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3]。故而本文特此對社區糖尿病患者開展了護理干預,結果發現,研究組治療依從性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這是因為護理干預提倡心理-生物-社區醫學相結合的治療和護理模式,從患者日常生活飲食、用藥治療、運動等方面作為出發點,進行針對性的干預,不僅糾正了患者不良生活飲食習慣,加強了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而且還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壓以及血脂的控制,以鞏固臨床療效,獲得了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