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惠國
(浙江漓鐵集團有限公司機動處,浙江紹興 312041)
漓鐵集團于2014年7月開始實施“以破代磨”技改項目,即以“三段破碎+輥磨”流程替換原“一段破碎+自磨開路+頑石破碎+格子型球磨”的一段磨礦流程,同時保持100萬t/a處理量不變,產品質量不變,于2015年6月完成所有設備的安裝并穩(wěn)定運行。該項目的關鍵設備為成都利君公司生產的CLM140-60高壓輥磨。設備主要設計參數及配置:電機功率2×400 kW,輥子規(guī)格:D1400×B600,結構形式為軸+耐磨輥套+可換柱釘,輥子轉速21.9 r/min,通過能力(263~365)t/h,工作壓力(8.5~12)MPa。礦石性質為磁鐵礦,普氏硬度(8~12)單位,比重3.389 t/m3,給礦粒度 15 mm,給礦水分<5%,排料料餅厚度(25~35)mm,其中<0.09 mm礦石>20%。給料調節(jié)方式為調節(jié)板+變頻器。
(1)設備運行參數。電機電流48 A,工作頻率35 Hz,輥子轉速15.3 r/min,通過量205 t/h,工作壓力10.5 MPa,給料調節(jié)板開度7.5%~20%,原始輥隙20 mm。
(2)給料。礦石性質為磁鐵礦,普氏硬度(8~12),比重3.389 t/m3,最大給礦粒度20 mm,平均粒度11.29 mm。給礦水分4%,給礦量100 t/h。
(3)排料。返料量105 t/h,平均粒度3.66 mm。其中<0.074 mm礦石占16.75%,排料料餅厚度23 mm。
一次磁選給料平均粒度1.16 mm。其中粒度<0.074 mm礦石占21.89%。
分析輥磨投產后的運行參數可知,設備運行中存在2個問題:①電機長期運行在低速高電流及過流狀態(tài)下,設備經常因過熱保護裝置動作而停運,影響正常生產,同時縮短電機的使用壽命。②工作間隙小(僅23 mm),由于給礦水分高(破碎作業(yè)防塵用水過大)而在原始輥縫下工作,造成斷釘多,每月須更換斷釘150粒左右,又由于沒有建緩沖倉,斷釘時不能及時更換,造成輥套非正常磨損。更換時(僅運行12 000 h)凹陷表面>40%,最深處達60 mm,輥磨機破碎效果大幅下降,影響產品質量和產量。
針對高壓輥磨運行中存在的問題,2017年4月下旬對輥磨輥套進行了改型更新。輥套直徑不變,寬度從600 mm改為500 mm,工作壓力從10.5 MPa降至8.5 MPa(修改原則是輥子投影面上的壓力不變),并于當月投入運行。
(1)輥套改型后設備運行參數。電機電流40 A,工作頻率 35 Hz,輥子轉速 15.3 r/min,通過量 220 t/h,工作壓力8.5 MPa,給料調節(jié)板開度75%~100%,原始輥隙25 mm。
(2)給料。礦石性質為磁鐵礦,普氏硬度(8~12),比重3.389 t/m3,最大給礦粒度20 mm,平均粒度11.29 mm,給礦水分4%,給礦量100 t/h。
(3)排料。返料量120 t/h,排料平均粒度4.42 mm,其中粒度<0.074 mm礦石占16.55%,排料料餅厚度32 mm,一次磁選給料平均粒度0.89 mm,其中粒度<0.074 mm礦石占25.72%
(1)輥磨輥套改型前后運行數據顯示,減少輥磨工作面寬度,減少了電機負載,確保了電機裕度,電機電流明顯下降,電機不再過熱而保持穩(wěn)定運行。輥縫工作間隙從23 mm增至32 mm,較大的工作間隙減少了斷釘,斷釘數量大幅減少至每月40粒以下,改型后輥磨運行時間>5000 h,輥套完好無損,預計使用壽命>20 000 h。
(2)改型前后輥磨機排料數據顯示,排料平均粒度從3.66 mm增至4.42 mm,返料從105 t/h增加到120 t/h,說明輥磨效果有所下降;一次磁選給礦平均粒度從1.16 mm降至0.89 mm,-200目礦石含量從21.98%升至25.72%;但從給礦量100 t/h和產品質量對比穩(wěn)定性分析,綜合效果沒有下降。
(3)電機工作頻率仍為35 Hz,說明設備能力富裕。但調節(jié)板開度75%~100%,并經常運行在100%處,繼續(xù)減少寬度存在難題,主要原因是老廠房改造輥磨機給料倉高度未達到設計高度。
(4)針對低頻運行時的電機高電流發(fā)熱問題,選用變頻器調節(jié)給礦,并采用相應措施,如采用變頻電機、增加電機裕量等。另外,改型后的5組測試數據顯示(表1)輥子轉速與輥磨機破磨效果有一定的關聯性,特別在30 Hz頻率以下運行時,破碎效果下降明顯。
CLM140-60高壓輥磨輥套的改型更新,解決了輥磨機運行過程中電機過載、過流、過熱自跳問題;解決了輥子斷釘多,輥套早期磨損大、壽命短等問題。提升了設備的本質安全和運行的可靠性。改造后,年減少斷釘1000粒以上,輥套使用壽命延長8000 h以上,年綜合節(jié)省機修費用60萬元人民幣以上,同時大大降低了機修強度。

表1 改型后測試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