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菲 劉芳
為了改善城市居住環(huán)境,實現(xiàn)城區(qū)合理的用地分區(qū),更新、完善城市道路系統(tǒng),強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很多城市都在對舊城進行翻新改造,重新整合規(guī)劃,以促使經濟出現(xiàn)新的增長點。然而,在翻新改造過程中,有些安全隱患不得不防,有些法律責任亦不得不防。
【案情回顧】
某城區(qū)初始修建柏油路時未修建下水道,致使雨天路面積水過多,影響交通通行,引發(fā)不安全因素。為改造該路段,該區(qū)政府通過招投標方式將該工程承包給A水務建設集團,約定由該水務建設集團對下水管道進行設計并施工。
A水務建設集團的設計方案通過審查后,立馬著手開始施工。進行簡單的隔離后,A水務建設集團下屬的工人開始對路面進行處理。沒多長時間,原本平整的路面上就多了幾個大洞。傍晚下班后,工人陸續(xù)下工,但誰都沒注意在施工路段設置安全標示及警示。
劉某下班回家一向都走這條施工路段。與往常一樣,劉某下班后騎車經過該路段。天略有些黑,路燈燈光略有些暗,劉某雖然注意到路旁存在一些隔離措施,但是由于沒有明顯的路障,劉某以為是道路慣常的養(yǎng)護維修,于是放心騎車通過。然而,在車速未減的情況下,劉某雖然看到有路坑,但還是連人帶車摔進去了。
由于此次事故,劉某被送往醫(yī)院,并被確診為骨折。治療休養(yǎng)一個多月,劉某因此次事故所導致的醫(y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營養(yǎng)費、護理費、誤工費、交通費等損失已達10萬余元。劉某在與A水務建設集團協(xié)商賠償未果后,將A水務建設集團訴至法院。經調解,A水務建設集團賠償了劉某的上述損失。
【法官講法】
《民法總則》第120條規(guī)定:“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侵權人通常可以分為直接侵權人與間接侵權人。所謂直接侵權人,顧名思義,就是直接從事侵權行為的人。而間接侵權人,是指雖未直接從事侵權行為,但因為其行為與直接侵權人之間存在特殊的關系或開啟了一個危險源,他負有監(jiān)督、管理直接侵權人以防免損害發(fā)生的義務。由于他未盡該義務而導致侵權損害后果發(fā)生,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91條第1款規(guī)定:“在公共場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條款是關于地面施工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承擔問題的規(guī)定。因地面施工引起的侵權行為是由于施工人違背其應有的注意義務所致,所以對于受害人而言,其無須對施工人的過錯進行舉證,而是適用過錯推定原則,由施工人通過反證的方法證明自己沒有過錯。關于“設置明顯標志和采取安全措施”的認定問題,這些標志和措施應當足以保證一切在施工地點正常活動,通行之人免受因施工形成的危險因素(如坑、溝、障礙物)的損害。所以,即便施工人設立了標志和措施,但未能達到足以保障他人安全的程序時,仍構成對其注意義務的違反。

本案中,A水務建設集團在道路上挖坑后,未及時設置警示標志提示路人,導致劉某受傷,違背了施工人應盡的注意義務,故劉某有權按照《侵權責任法》第16條、第91條第1款之規(guī)定,要求A水務建設集團賠償其醫(y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
【案情回顧】
某處城鄉(xiāng)結合部的老村地下排污管道每遇下雨即被堵塞。適逢夏季多雨,地下管道又被堵塞,該村村委會決定在清理排污的同時,整體更換地下管道。
某日晨許,施工隊在老王家門外的胡同口用切割機切割水泥路面,施工產生的水泥灰漿鋪滿了老王家門口的路面。老王晨起飯后準備去附近乘坐公交車上班,但在路過胡同時,因灰漿路滑而摔倒受傷。施工工人發(fā)現(xiàn)后,趕緊將老王送往醫(yī)院進行治療。經診斷,老王的主要傷情為:左股骨干骨折。為治療病癥,老王連續(xù)住院治療26天。其間,村委會為老王墊付了住院費用3萬余元。然而,由于老王年事已高,病情多次反復。出院后,老王又多次到醫(yī)院復查,并自行支付了5萬余元門診費用。
因老王向該村村委會索賠未果,故其訴至法院主張其在治療過程中的醫(y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營養(yǎng)費、護理費等費用,并且要求做傷殘鑒定。但村委會抗辯稱,雖然老王系因路面未及時清理而摔傷,但老王在通行過程中未盡到安全注意義務,并且其自身在摔傷前患有左膝病癥,村委會只同意在合理損失范圍內承擔次要責任。此外,經鑒定,老王此次事故的傷殘等級為九級且其病因系外傷和既往病變共同作用之結果。

法院經審理認為,道路路面、地下設施施工應當在確保施工安全的情況下進行,因未盡到安全施工責任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本案中,顯然村委會對老王的摔傷事故負有責任,理應承擔責任,但考慮到原告的過錯,判令村委會在先行墊付費用外再行賠償原告損失5萬余元。
【法官析法】
《侵權責任法》第89條規(guī)定,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條規(guī)定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意指堆放、傾倒、遺撒行為人和公共道路管理部門。就本案而言,造成老王損害的責任主體即為雇傭人員施工的村委會。從規(guī)則原則角度而言,根據《侵權責任法》第7條和第89條的規(guī)定,從法條的文義角度解釋,村委會的致害行為應當適用無過錯責任規(guī)則原則。從責任承擔角度而言,因村委會的致害行為適用無過錯規(guī)則原則,故其施工人員在切割水泥路面維修地下管道時未能對施工產生的水泥灰漿及時妥善清理,導致原告途經該路段時滑倒受傷,對因此造成的損失,村委會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村委會能否減輕賠償責任呢?根據《侵權責任法》第26條、第27條之規(guī)定,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fā)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因此,能夠減輕侵權人賠償責任的“過錯”僅指受害人的過失行為。至于何種過失行為才能減輕侵權人的賠償責任,《侵權責任法》中并未有明確規(guī)定,《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2條第2款規(guī)定:“適用民法總則第106條第三款規(guī)定確認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本案中,原告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對通過濕滑路面時可能產生的危險具有清醒的認知并盡到足夠的安全注意義務,因原告未能充分盡到上述義務,其自身亦有一定過錯,故法院最后酌情減輕了村委會的賠償責任。
【案情回顧】
某位處老城區(qū)的小區(qū)樓體外墻及樓頂防水因為多年未做維修養(yǎng)護,導致多處外墻皮脫落、且有部分樓體的外墻開裂,每逢雨季,一些業(yè)主家里就會漏雨。經過多數業(yè)主的申請和同意,物業(yè)公司從住建委申請啟用了小區(qū)公共維修基金,委托建筑公司開始維修樓頂及樓體外墻存在的上述問題。
某日,居住于該小區(qū)的趙某在樓前行走時,恰在樓頂部做防水工程的施工人不慎將一個鐵片從六樓頂部掉落至趙某身旁。該鐵片長11厘米、寬2厘米、重76克,墜落地點距離趙某約1米。趙某當即受驚,俯身查看情況后,向樓上大聲呵斥了幾聲。此時,趙某感覺身體略有不適,趕緊回自己屋里準備躺著休息一下。
然而,回家后,趙某感覺更是胸悶不已。于是乎,趙某又下樓來做深呼吸平復。正好碰到鄰居吳某回家,于是趙某就向其抱怨自己剛剛遭遇高空墜落物一事,邊抱怨邊表述自己受到強烈驚嚇,當前心臟還在砰砰跳。吳某看鄰居臉色確實較往常差了許多,建議趙某安靜平復一下。然而,由于趙某聲音過大,引來眾人圍觀。趙某亦未能控制情緒,持續(xù)向眾人抱怨自己的遭遇。說著說著,趙某突然覺得胸痛不已、難以站立。恰好,接到工人電話的建筑公司施工隊負責人前來查看并處理突發(fā)情況,發(fā)現(xiàn)趙某病發(fā)后迅速將其送往醫(yī)院。

經診斷,趙某為急性心肌梗死,疑似病危。經搶救并經后續(xù)治療,趙某最終恢復健康。但趙某因此事花費醫(yī)療費、護理費等3萬余元。心氣不平的趙某向建筑公司求償,并要求其支付精神撫慰金。但建筑公司施工隊負責人表示,其在協(xié)助趙某治療時發(fā)現(xiàn)趙某本身即存在心臟病,故拒絕賠償。
后趙某訴至法院,法官認為雖然趙某的病情在日常生活中可因許多因素誘發(fā),但本案中不排除施工隊的行為誘發(fā)了趙某的病情,進而認定建筑公司施工隊的行為與趙某的病情在法律因果關系上具有高度的蓋然性,但因該行為僅具有誘發(fā)性,起決定因素的仍為趙某自身的特殊體質,故施工隊應當承擔次要責任,酌定為20%。至于精神撫慰金,考慮趙某的過錯程度及病情等因素,酌定為3000元。扣除建筑公司已支付的醫(yī)療費,建筑公司還應賠償趙某5000余元。
【法官析法】
本案系高度危險活動損害責任糾紛。所謂高度危險活動損害責任糾紛,是指從事高空、高壓、地下挖掘或者高速軌道運輸工具等高度危險活動造成他人損害的,高度危險活動的經營者就其所應承擔的侵權責任所引發(fā)的糾紛。高度危險活動損害責任糾紛屬于高度危險作業(yè)糾紛的一種,其民事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即不根據作業(yè)人是否存在過錯,而是根據損害的客觀存在和根據作業(yè)人的活動及所從事的業(yè)務的危險性質與所造成的損害結果的因果關系,來確定作業(yè)人的賠償責任,除非存在受害人故意、不可抗力或者受害人有過失。受害人的過失既包括重大過失,也包括一般過失。《侵權責任法》第73條規(guī)定:“從事高空、高壓、地下挖掘活動或者使用高速軌道運輸工具造成他人損害的,經營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擔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fā)生有過失的,可以減輕經營者的責任。”
本案中,鐵片的墜落系施工人員所致,這是雙方均無異議的事實,故本案爭議的焦點是鐵片墜落行為與趙某的損失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1.根據趙某的既往病史,日常生活中許多因素可能成為其病發(fā)的誘因,趙某本次病情發(fā)作與之前的病史具有一致性,即其特殊體質是本次病發(fā)的決定性因素;2.施工不當行為具有較大危險性,對于一般人來說,遭遇類似情況亦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恐懼、憤怒等情緒,現(xiàn)場錄像顯示原告事發(fā)后的行為及證人證言均可證實趙某在事發(fā)時有恐懼及持續(xù)性憤怒情緒,即施工不當行為對誘發(fā)趙某病情具有高度可能性;3.趙某遭遇高空墜物后至原告病發(fā)的時間較短,故誘發(fā)其病情的其他因素可排除性較強。從上述分析可見,趙某的病發(fā)與鐵片從高空墜落之間的因果關系具備了高度蓋然性的因果關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證據規(guī)定》第4條第1款第2項之規(guī)定,高度危險作業(yè)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因此在建筑公司不能提供相反證據的情況下,應當認定建筑公司對趙某的損失負有責任。但是趙某病發(fā)的決定因素仍為趙某自身的特殊體質,故法院判令建筑公司承擔次要責任的結論合理合法,兼顧了高度危險作業(yè)責任設立的宗旨和作業(yè)人與受害人的權益衡平。
【案情回顧】
為謀求發(fā)展,經多方論證,老城的區(qū)政府計劃新修一條外通的高速道路。在修路方案通過后,A建設公司通過招標投標競得該路段的建設任務。A建設公司決定由丁某負責該項目的雇傭包工部分。丁某接到任務后,開始著手雇傭工人開工。
張某平日在老家務農,由于時年收成欠佳,張某決定外出打工貼補。聽一直在外務工的老鄉(xiāng)介紹,張某感覺到建筑工地工作最為牢靠、工資也比較高。因此,在老鄉(xiāng)的牽線搭橋下,張某與丁某聯(lián)系上,并受其雇傭到該公司的高速公路項目部干活。張某主要從事鋼筋加工工作,并與公司約定勞務費每天200元。
鋼筋加工危險性較強,張某總是小心翼翼地進行工作。一日,張某在切割鋼筋時被從機器上掉落的鋼筋砸到,導致右手中指受傷。丁某恰在場監(jiān)工,于是趕緊連同他人將張某送往醫(yī)院。經診斷:張某右手中指外傷,開放性骨折。張某先后在醫(yī)院及診所輸液、換藥,總計花費2000余元。
但外傷難愈,醫(yī)生叮囑張某不適隨診,至門診復診,每三天換藥一次,十四天拆線,休息兩周。為此張某連續(xù)兩周停工,保證手傷愈合。基于此,張某訴至法院,請求丁某和A建設公司賠償其醫(yī)療費、誤工費等總計近3萬元。丁某認可張某在工作中受傷的事實,但認為張某主張的金額過高,只同意賠償1萬余元。A建設公司則認為,其公司并未聘用張某工作,亦不認識張某,故不同意承擔賠償責任。

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某受丁某雇傭工作,張某在勞務中受傷,因丁某未主張亦未提供證據證明張某在受傷中存在過錯,故丁某應當就張某遭受的合理經濟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審理中,經核實丁某系個人從A建設公司承包的工程,其沒有取得相應的工程資質,根據《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1條第2款之規(guī)定,A建設公司應當與丁某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故法院最終判決丁某賠償張某2萬余元,A建設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法官析法】
《侵權責任法》第35條規(guī)定,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該條將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確定為過錯責任,即根據提供勞務一方和接受勞務一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該條取代了《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1條“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所確立的無過錯責任規(guī)則。即自《侵權責任法》實施之后,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的規(guī)則原則應當為過錯責任原則,雇主責任承擔的比例取決于雙方的過錯大小。
本案中,張某在工作中受傷,因張某在本次事故中并不存在過錯,故應由丁某承擔全部賠償責任。需要說明的是,本案中,丁某并不具有相應的承建資質,根據《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1條第2款之規(guī)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fā)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fā)包或者分包業(yè)務的雇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因此,就本案而言,張某為了保障自己的損失能夠得到充分賠償,其將A建設公司列為共同被告,要求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請求,亦應得到支持。
【法官提示】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履行過程中,與施工行為相關聯(lián)的發(fā)包人、承包人、施工人員、行人等,都應當對施工過程中的各種事實和法律上的安全風險和隱患提高認識,防患于未然。
作為發(fā)包人,應當積極做好承包人的資質審核,切勿為了節(jié)省施工成本將工程發(fā)包給沒有資質的承包人,以免在日后的勞務糾紛中承擔連帶責任。
作為承包人,應當在施工過程中盡到相應的警示和提示義務,警示燈、指示牌等提示行人的相關標識必須依法及時張貼懸掛,避免因未盡到提示義務而承擔不必要的賠償責任。對于一些高危作業(yè),建議承包人通過購買公眾責任保險、員工意外傷害保險等方式分散可能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
作為具體的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盡到謹慎注意義務,嚴格按照施工程序規(guī)定進行施工,避免因自己的過失行為導致自己或者第三人受到損害。對于因自己的過錯導致第三人受損的,雖然法定的第一賠償責任人是施工人員所在的單位,但其單位在履行完賠償義務之后,是有權根據施工人員的過錯主張追償的。
作為行人,應當積極提高自身的注意義務,能夠遠離施工現(xiàn)場的盡量遠離,不能遠離的,要謹慎通行,一旦遭受損害,亦要學會依法、理性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