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保監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深刻領會新發展理念內涵,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積極服務綠色發展。
建立以綠色信貸制度為主體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一是建立綠色信貸政策框架。2007年以來,原銀監會先后制定發布一系列監管政策和指引,初步建立了以《綠色信貸指引》為基礎的綠色信貸制度框架,有效促進了信貸資金投向環保、低碳領域。二是建立綠色信貸統計監測體系。2013年,原銀監會印發《綠色信貸統計制度》,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涉及重大風險的企業信貸情況、支持節能環保項目及服務貸款情況、綠色信貸資產質量情況等進行定期統計,為完善綠色信貸考核評價機制奠定基礎。三是建立綜合考核評價體系。2014年,原銀監會印發《綠色信貸實施情況關鍵評價指標》,并從2015年起每年組織國內主要銀行機構開展綠色信貸自評價,督促其全面對照標準自查綠色信貸工作中的缺陷。2017年,指導銀行業協會印發《中國銀行業綠色銀行評價實施方案(試行)》,開展綠色銀行評價工作。綠色銀行評價情況將接受社會監督,綠色信貸考核評價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
引導綠色信貸支持綠色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在綠色信貸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務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一是綠色信貸資產規模穩步增長。2013年至2018年6月末,國內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從5.2萬億元增至9.09萬億元,增速持續高于整體貸款增速。從項目類型看,綠色交通項目、可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項目、工業節能節水環保項目的貸款余額及增幅規模位居前列。二是貸款資產質量整體良好,不良率遠低于同期各項貸款整體不良水平。2013年至2017年,國內21家主要銀行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貸款不良率,持續低于同期各項貸款不良率。三是綠色信貸的環境效益逐步顯現。按照貸款資金占項目總投資的比例計算,截至2018年6月末,國內21家主要銀行機構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貸款預計每年可支持節約標準煤2.11億噸,減排二氧化碳當量4.60億噸,相當于北京10萬輛出租車停駛220年。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創新綠色信貸風險防控機制和融資服務方式。一是創新綠色信貸風險防控機制。2006年以來,在財政部、原銀監會的引導下,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亞洲開發銀行等通過貸款風險補償方式,與國內銀行機構開展綠色信貸合作,有效推動國內商業銀行擴大節能減排貸款規模,提高綠色信貸風險抵御能力和專業服務能力。二是多渠道擴大綠色信貸資金來源。2016年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發行綠色金融債3036億元,約占同期境內發行的全部綠色債券的66%,有效擴大了綠色信貸資金來源。三是探索開展能效融資和特許經營權質押融資服務。多家國內銀行機構接受節能服務公司提供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未來收益權,并將其作為質押或作為其他擔保抵押物的補充,為節能服務公司提供貸款。部分銀行機構探索以特許經營權收益權為質押,為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運營提供融資。
運用綠色金融工具提升對環境和社會風險的管控能力。一是穩步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發展。根據《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要求,銀保監會參與制定《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管理辦法(草案)》,對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投保范圍、承保、理賠等進行初步規范。同時,支持和引導保險公司發揮專業優勢,聘請第三方對企業開展風險管理,降低環境風險。目前,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省(區、市)已擴展至30個,試點涉及重金屬、石化、危險化學品等多個領域。二是督促引導銀行機構將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納入信貸管理全流程。在信貸準入環節,嚴格執行“環保一票否決制”,禁止介入不符合國家政策,節能、環保、安全等指標不達標,審批手續不齊全的項目。在審貸管理環節,運用“規模和審批優先、利率激勵、評級優待”等正向激勵和“下調信用等級、壓縮授信規模”等約束方式,倒逼企業認真落實國家節能環保政策。在資金撥付和貸后管理環節,持續監測客戶對環境和社會風險的管理狀況,并將其作為決定信貸資金撥付的重要依據。通過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對涉及環境、安全等重大風險企業貸款采取督促整改、壓縮退出、清收處置等措施從嚴管理,實現對環境和社會風險的有效管控。
進一步營造有利于綠色金融規范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銀保監會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總結和評估以往政策實施效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綠色信貸和綠色保險的各項制度,著力構建統一規范的銀行保險綠色金融管理體系,從理念、規則、流程、服務等方面督促引導銀行保險機構更加深入、更加扎實地發展綠色金融。同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積極配合和協調有關部門制定促進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支持政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充分發揮政策引領和導向作用。
激發銀行保險機構發展綠色金融的內生動力。銀保監會將指導銀行保險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制定差別化的行業信貸政策和保險政策,發揮綠色金融的引導機制,對資源環境要素進行市場化定價,把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環境污染的負外部性內部化,將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帶來的負外部性轉化為“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高資金成本,在促進綠色發展的同時降低金融風險,實現激勵相容,激發綠色金融助推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同時,鼓勵和引導銀行保險機構提高專業水平,加強團隊建設,進一步完善內部激勵約束,優化績效考核體系,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激發員工做好綠色金融服務的能動性,更好地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轉型升級。
凝聚全面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共識與合力。2008年以來,銀行保險監管部門先后與環保、安監、工信、能源等主管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及時向銀行保險機構通報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重大違法違規企業信息,以及涉及落后產能的企業信息,為相關金融機構完善信貸決策、防范化解風險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同時,督促銀行保險機構進一步加強信息披露,增進社會公眾對銀行業和保險業綠色金融發展情況的了解,加大溝通交流和宣傳力度,提升自身的社會與環境表現。鼓勵銀行保險機構積極參與相關綠色項目的國際合作,借鑒國際良好實踐經驗,全面推進綠色金融發展。
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提升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銀保監會將指導銀行業和保險業以提升服務能力為核心,不斷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完善綠色信貸和綠色保險管理體系,設立綠色金融專營機構,拓寬綠色項目融資渠道,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引導資金“脫虛向實”投向綠色項目,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高質量綠色發展領域。同時,指導銀行保險機構著力破解資產抵押、產品設計、風險控制等關鍵環節的梗阻問題,加大對節能環保行業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逐步降低融資成本,著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堅持服務民營經濟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