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陽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第六工程分公司,湖北武漢 430060)
當前我國的公路網正在持續擴大,大長隧道的施工也很普遍。此時,要想提升隧道的施工質量與效率,就必須打造機械化施工模式,做好相關的機械化配套工作,在降低隧道施工風險的同時還能改善隧道施工環境,同時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也可得到改善。整體來說,隧道的機械化作業已經是今后的隧道施工技術主流。
以烏魯木齊繞城高速公路為例,該項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不僅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西部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是“三橫兩縱兩環八通道”的重要一環。項目涉及到隧道施工,葛家溝隧道長度達1452.5 m,所在區域為典型的東山斷層破碎帶地形,整體來說地質條件復雜,伴隨有明顯的大跨度、大開挖特點,而這均是施工中的難點內容。
(1)應對施工實際需求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做好機械配置工作。在當前的隧道施工作業中,多以大型機械為主,但如果隧道需要進行分布開挖,此時所能允許的機械操作空間相對狹小,因此大型機械依然停留在全斷面施工階段。總體來說,機械設備的配置應與現場環境形成相協調的關系,由此在最大限度上發揮出設備的作業效率。
(2)引入的所有機械設備均能實現協同作業,只有各機械設備之間形成良好的配合,才能創造更高的施工效率。對此,應確定合理的施工工序,只有工序足夠合理,才能夠提升設備之間的協作能力[1]。
(3)綜合考慮工程技術經濟的要求,以此為基礎進行機械配置。盡管部分機械能夠帶來更高效的施工效率,但工程成本對其產生了制約作用,此時應選用低成本、高效率的設備。機械設備應具有一定的自動化水平,同時滿足低能耗施工的基本需求,綜合考慮經濟、環保、效率3方面因素,確定最適宜工程實況的機械設備。
(4)確保施工質量,做好安全保障工作。設備需要交由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操縱,但縱觀當前國內現狀可知,多數操作人員對設備作業的重視程度不足,一方面存在技術的缺失,另一方面則是工作態度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即便引入了高效的機械設備,也無法將其施工效率發揮到最大水平。
考慮到隧道的實際特點,綜合分析合同工期的要求,對隧道進出口作業區域進行了相應的機械化配套,具體圍繞開挖、混凝土噴射、仰拱以及襯砌這4大施工環節而展開。
(1)開挖環節,引入2臺三臂鑿巖臺車,由此完成鉆孔處理,為后續的光面爆破創設條件。
(2)噴錨環節而言,引入三臂鑿巖臺車,由此完成錨桿鉆孔處理,而后使用濕噴射混凝土機械手進行施工作業。
(3)仰拱環節,引入自行式移動棧橋,在此基礎上綜合使用自行式仰拱移動邊模,在其協同配合下完成仰拱施工。
工程選用了型號為JXU—1000的鉆機(圖1)。此設備具有高度的可操縱性,它可以在施工中更換不同功能的動力頭,由此具有針對性地對錨桿、鉆探、注漿等環節進行施工。鉆機可以對鉆孔出水情況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鉆進壓力以及速度進行合理的調整,同時對前方施工區域內的地質條件做以預測,對應預測距離可達到30 m。

圖1 JXU—1000鉆機
基于光面爆破的方式完成隧道開挖作業,相較于傳統的人工手持風槍鉆孔作業方式而言,此處的炮眼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引入了三臂鑿巖臺車(圖2)。此設備對于長隧道而言具有較高的適用性,所創造的鉆進效率高,同時具有低噪聲、低污染的特點。鉆孔施工時應遵循底板眼、周邊眼、輔助眼、掏槽眼的基本作業順序,當完成斷面施工后應形成154個鉆孔。其中任何一個鉆孔的深度都應達到4 m,單孔所需的作業時間(2~3)min。結束鉆孔作業后便可進行人工裝藥,由于采用的是機械鉆孔的方式,因此整個環節所需的施工時間較少,能夠確保爆破輪廓線的準確性。

圖2 三臂鑿巖臺車
在進行初期支護作業時,宜選用多功能立架臺車,此設備共設有3層,由此可以提升鋼拱架施作業的靈活度。基于提升初支噴混凝土效率的目的,工程引入了型號為GSP-D的濕噴機,此設備可以自動對確定合適的材料配合比,而后進行均勻攪拌,在運輸罐車的作用下將材料輸送至指定施工地點,而后注入噴射機中,在機泵的作用下將材料推送到噴頭部位,此時受電腦自動化程序的指導便可完成高壓噴射施工。所選用的濕噴機可以靈活地進行移動,兼泵送、噴射于一體,所能創造的最大噴射高度達到17.5 m,對應寬度上限為31.4 m,因此作業范圍極廣。基于濕噴機作業的方式,能夠顯著緩解噴漿作業人員的工作強度,同時能夠提升混凝土的密實性與粘結水平[2]。
應及時進行仰拱混凝土施工,盡可能縮短中間空檔時間,使其盡早閉合成環。當完成施工后支護結構應具有足夠的穩定性,在此基礎上可以進行開挖作業,而后進行灌注仰拱混凝土施工。基于減少施工干擾,提升掌子面掘進效率的目的,工程選用了液壓棧橋,通過全自動化的方式能夠提升現場的交通運輸能力,此時不會對仰拱澆筑作業造成影響,確保掌子面前方能夠進行正常的機械通行。
如果只選用三臂鑿巖臺車,顯然無法達到預期施工要求,此時有必要對該設備的工效進行分析,具體數據見表1。
由表1可知,單臺三臂鑿巖臺車所能創造的效率較高,相當于傳統方式7個人的效率,但依然未達到高效掘進的要求。之所以出現此現象,是因為設備單次成孔數量僅為3個,同時在成孔后還需要對其位置進行調整,此過程將會耗費大量時間,因此最終的效率與7人鉆進幾乎相當。通過調配后,單洞配備了2臺設備,能夠縮短38%的時間。出于成本控制的考慮,應將左右洞室的鉆孔時間進行錯調,確保2臺設備能夠同時服務于同一洞內施工,此時進尺深度得到提升,由原132 m上升到144 m。

表1 三臂鑿巖臺車施工功效分析
對現場情況進行分析可知,盡管引入了單臺濕噴機械手,但工作效率依然遠遠不足,當引入2臺相同設備進行同時作業后,此時所需的施工時間縮短至3 h,相比以往單臺設備作業方式,縮減了2 h。當利用濕噴機械手進行作業時,對混凝土產生的回彈率進行檢測,所得結果為10%左右,由此可知,基于此方式能夠對回彈現象進行良好控制。
在進行初期支護開挖作業時,對其單個循環所需的時間進行統計,當單次進尺為3.6 m時,對應所需的時間為970 min。以此為基礎進行分析,將單月進尺設定為30 d,基于下述資源配置方式可以創造的開挖深度達161 m。以三臂鑿巖臺車為主,在此基礎上引入了濕噴機械手以及仰拱棧橋等設備,通過彼此之間的協同作業下,對于單個循環為3.6 m的施工要求而言,月進尺深度達到了161 m,這對于Ⅳ級圍巖工程而言表現出高度的效益性。
工程引入了濕噴機械設備,在進行噴錨作業時可以顯著降低區域內的粉塵濃度。相較于干噴混土方式而言,全新方式下對應的呼吸粉塵量由原來的21.7 mg/m大幅縮減至0.4 mg/m。此外全塵也已經降低到1.5 mg/m。噴射混凝土施工時均以電機作為主要驅動動力,整個過程不存在尾氣排放問題,同時也不會對掌子面的穩定性造成影響,設備的安全性極高,所創造的施工效率優良,充分彰顯了“安全快速,以人為本”的核心工程理念。
經實踐證明可知,在進行隧道施工時,做好機械設備的配套工作可以顯著提升施工效率,為隧道施工營造安全穩定的環境,有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展開。總體來說,機械化配套的合理性對于隧道工程的開展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