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晶,馬澤輝,杜迎春,楊曉麗,俞德洪,彭永昌,吳明松,楊文武,馬潔艷
(1.彌勒市人民政府糖業辦公室,云南 彌勒 652399;2.彌勒市農業農村和科學技術局,云南 彌勒 652399)
試驗研究甘蔗新品種(系)的豐產性、穩定性、適應性及其利用價值,為甘蔗品種推廣應用提供依據,加快育種成果的轉化和利用。根據云南省現代農業甘蔗產業技術體系試驗要求,2016年1月下旬對七個云南甘蔗品種進行試驗示范,現將七個云南甘蔗品種第二年宿根試驗結果小結如下。
云蔗07-2800、云蔗08-1609、云蔗09-1601(云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甘蔗研究所),云瑞09-826(云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甘蔗研究所瑞麗育種站),德蔗09-78、德蔗09-84(德宏州甘蔗研究所),滇蔗02-277(云南農業大學)。以新臺糖22號為對照種。
本試驗位于彌勒市朋普鎮者圭村小組北邊(東經103°19′,北緯23°57′),試驗地海撥1147m。試驗地為緩坡旱地,紅壤土,中等肥力。
采用大區互比法,隨機排列,不設重復,行距1m,小區面積200㎡,667m2下種量8000芽。試驗上茬于第二年1月收獲,管理較為粗放,6月下旬雨后667㎡撒施尿素60kg,8月中旬雨后667m2撒施尿素40kg,未培土,全生育期未灌水,及時防治蟲、草害。
第二年4月25日調查宿根蔗頭數和發株數(每品種調查三個點,每個點面積30m2),6月5日調查分蘗數,定期對試驗情況進行觀察記載,收獲前調查株高、徑莖、有效莖、田間錘度、蔗莖產量,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對蔗莖產量進行統計分析。
宿根發株率:云蔗09-1601(137.7%)、德蔗09-84(119.7%)、云蔗08-1609(118.5%)、云蔗07-2800(109.5%)四個品種宿根發株率高于對照(96.6%),云瑞09-826、德蔗09-78與對照相當,滇蔗02-277低于對照。
分蘗率:德蔗09-78(66.1%)、云蔗08-1609(59.5%)、云蔗07-2800(54.3%)、云蔗09-1601(48.6%)四個品種高于對照(40.9%),其余三個品種低于對照。
株高:德蔗09-78(232.8cm)與對照(233.2cm)相當,其余參試品種表現均不如對照,云蔗09-1601(213.1cm)、云蔗08-1609(212.9cm)、云蔗07-2800(208.2cm)、滇蔗02-277(205.8cm)、德蔗09-84(204.5cm)、云瑞09-826 (173.7cm),低于對照20.1cm~59.5cm。
莖徑:云瑞09-826(3.28cm)、云蔗09-1601(3.07cm)、云蔗07-2800(3.05cm)表現為中大莖,其余參試品種在2.54cm~2.90cm之間為中莖種。
有效莖:云蔗08-1609公頃83270條、德蔗09-78公頃69815條優于對照的公頃67920條,其余參試品種表現不如對照,公頃少對照2220-31900條。
以上各項試驗數據均見表1。
參試品種除云蔗08-1609公頃產量120.93t比對照公頃產量96.54t增產25.26%,其余參試品種比對照不同程度減產,減產幅度為3.17%~59.26%。 經Duncan’s新復極差法顯著差異性測驗,除滇蔗02-277極顯著比對照減產外,其余參試品種與對照種差異都沒有達到顯著水平。所有參試品種11月蔗糖分均比對照高,其排序為:德蔗09-84(12.07%)、滇蔗02-277(11.73%)、云蔗08-1609(11.31%)、德蔗09-78(10.92%)、云蔗09-1601(10.39%)、云瑞09-826(10.09%)、云蔗07-2800(8.99%)、對照新臺糖22號8.44%。見表1。

表1 參試品種性狀表現
第二年宿根試驗表明:參試品種綜合性狀表現較好的品種是云蔗08-1609,其宿根發苗、產量、蔗糖分均優于對照,其次為德蔗09-78,其宿根發苗、產量與對照相當,蔗糖分優于對照,上述兩個品種可在彌勒蔗區進一步擴大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