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源
紙張是印刷主要的承印物之一,其質量特性對彩色圖像的還原再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印刷企業中,為了印制符合要求和標準的印刷品,許多印刷從業者更多地只是關注設備、油墨等方面的調試,往往忽略了紙張對印刷品的影響。印什么“活兒”用什么紙,讓色彩原原本本的再現,也是印刷從業者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本文主要從紙張的各個質量特性,以及相應的對色彩還原的影響進行分析討論,僅供同業參考指正。
紙張粗糙度對色彩還原效果的影響
紙張粗糙度(平滑度)是評價紙和紙板表面凹凸程度的特性指標,通常是指在一定的真空度下,一定容量的空氣在壓力的作用下,通過紙張試樣表面和光滑玻璃面之間的空隙所用的時間。紙張表面越粗糙,空氣遇到的阻力就越小,所用的時間就越少,反之時間就會越多。
紙張粗糙度(平滑度)對色彩還原效果有一定的影響,以膠印為例,當印刷過程中紙張與橡皮布緊密接觸時,如紙張過于粗糙,油墨為了填補凹槽,必然會有色彩上的缺失,這樣的情況雖然可以加大墨量和壓力,但是又會產生網點擴大等新問題,因此色彩要有足夠的再現,必然需要紙張要有一定的平滑度,油墨轉印均勻,再現性好。不同的紙張表現粗糙度適用于不同的印刷品,如要純文字的印刷品時,可以降低紙張平滑度的要求,如要印刷彩色圖片,則需用像銅版紙這樣高平滑度的紙張。此外,一張紙兩面平滑度的差異容易忽視,差異大的紙張會導致兩面的印刷色彩效果完全不一致,需在選紙時注意。
紙張白度對色彩還原效果的影響
紙張白度是表示紙張物質表面白色程度,即白色或接近白色紙的表現對藍光的反射率,以相對于藍光照射氧化鎂標準板表面的反射率來表示。藍光反射及漫反射率越高,紙張白度就越高,反之紙張白度就越低。
白度高的紙張,可增加油墨和紙張的反差,增強圖像的鮮艷程度,使色彩高度,真實的還原在紙張上;而白度低的紙張,紙張從色彩上會發黃或偏灰,這樣光線在透過墨層進行反射或漫反射的過程中,影響人眼對墨層反射光的感知,進而降低了色彩飽和度。一般來說,如要讓精美圖案得到有效的還原,紙張的白度不得低于80%,當然紙張白度并不是越高越好,高白度的紙張會刺激人眼,有不舒服感,另外高白度的紙張一般含有熒光增白劑,雖然業界還未對熒光增白劑是否對人身體有害下定論,但是減少化合物的攝入,有助于人們的健康。
紙張光澤度對色彩還原效果的影響
紙張光澤度是指紙張鏡面反射光與完全反射光之間的接近程度,通常的表示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鏡面光澤度,即鏡面反射光量與入射光量間的比值; 另一種是反差光澤度,即鏡面反射光與總反射光間的比值。
紙張在一定光照下,會有部分光反射,紙張反射光越多,越聚集,說明紙張的光澤度越好,當然這是建立在紙張有一定平整度的基礎上。當紙張越光亮,紙張上墨層所表現出的色彩就越鮮艷,亮度就越高,符合高質量圖像還原性的要求。不過高光澤的的紙張,保證了色彩再現的同時,在高亮光、高聚集度下,容易刺激人眼。另外,紙張光澤度不均勻,也就是所謂的紙張“斑點”,也會直接影響色彩鮮艷的均勻性。
紙張表面強度對色彩還原效果的影響
紙張表面強度是指紙張表面纖維、填料、膠料間或紙張涂料粒子間及涂層及基層間結合強度,它一般指的是紙張在高速印刷的過程中,抵抗油墨粘連的能力。
當紙張表面與印版或橡皮布轉印分離時,油墨的分離度大于紙表面粒子間結合度,油墨就會把紙張纖維拉下來,長時間不清理,堆積在印版或橡皮布表面,就會影響色彩網點的形狀,更甚造成糊版。如紙張表面強度很差,在印刷過程中,會出現剝紙的現象,剝落的碎紙片會粘到印版或橡皮布上,由于碎紙片處于凸出的狀態,在油墨轉印時碎紙片位置周圍會出現“白環”,造成印刷品質量問題。
紙張吸墨性對色彩還原效果的影響
紙張吸墨性是關乎色彩飽和度的一項重要指標,由于紙張是利用纖維制造成的,以及內部為毛細管結構,其對油墨有相當程度的吸附作用,一般將這種作用稱為紙張的吸墨性。
印刷時,油墨從印版或橡皮布轉印到紙張上,油墨的一部分滲透到紙張內部結構中,另一部分經過物理及化學反應在紙張表面形成墨層。如果紙張有過強的吸墨性,會使油墨中顏料粒子填入紙內,大大影響墨層厚度,厚度越薄,色彩飽和度越低,越缺乏光澤度。如紙張沒有達到一定的吸墨性,油墨的滲透率降低,固化速度減慢,墨層不容易附著在紙張表面,會導致背面蹭臟,影響印刷品質量。因此,選用合適吸墨性的紙張,將提高色彩還原效果。
綜上所述,紙張的性能會對印刷色彩還原性有直接的影響,了解紙張光學及物性的特點,利于保證圖像色彩的清晰度、真實度、飽和度,大大提高印刷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