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源
摘要:高校是人才培育與發展的第一戰線,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高校應該切實發揮自身作用,在管理中滲透教育思想,從而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提升人才培育的效果。本文從現階段高校管理工作的新形勢入手,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現狀進行具體闡述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應對策略,從而達到創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目的。
關鍵詞:高校 學生管理工作 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8-0186-02
一、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一)學生管理工作的復雜化
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制度改革的推進,我國教育行業變得更加多元化,著重考慮學生綜合素質和個人能力的培養。多元化的培育方針和當前嚴峻的社會形勢給高校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國屬于經濟大國和教育大國,人才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隨著我國的逐漸強大,西方一些敵對勢力開始四處散播中國威脅論的謠言,妄圖通過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的傳播,攻擊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動搖人民政治信仰和共產主義信念,這是眼下十分嚴峻的問題。目前高校學生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和當前形勢認識不足,很容易被這些錯誤言論蠱惑。由于我國尚處在社會發展轉型階段和經濟水平快速增長的拐點,在發展中暴露出的問題和各種社會矛盾層出不窮。在這個階段高校學生很容易產生思想上的動搖,對我國制度和發展失去信心,從而造成高校學生的思想滑坡,最終造成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思想泛濫的嚴重后果。
(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出現,使得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有了新的實踐載體。因為網絡具有快速即時的特點,有著一定的時效性,高校可以使用校園網絡平臺開展學生的管理工作。在新的教育模式改革下,學生的管理工作不再是傳統的成績管理、檔案管理、教師工作記錄管理和教學進度等,也不僅是利用網絡進行信息存儲的功能,而是利用網絡建立一個校園網絡信息化平臺,以實現高校管理工作的創新發展。我們可以設想,在有了這個平臺之后,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將變得簡單輕松。例如,利用網絡進行學生和教師檔案管理,可以隨時查閱某個學生的資料和個人情況;還可以利用網絡下發各種通知,并且可以做到實時通知,大大提升了信息傳播的效率和范圍。學生也可以利用此平臺查詢成績和獲取學習資料,畢業生還可以利用平臺來獲取外部就業情況,掌握當前就業形勢,給自己制定相關計劃目標,促進個人成長發展。
(三)學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情況
我國當前的社會發展處于轉型期,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使得當代高校學生具有一定特殊性,導致他們的群體特征顯著。他們大都在優越的環境中成長,周邊接觸的都是網絡、多媒體。但他們個性鮮明,背后也潛伏著各種危機,例如現階段學生的思想狀況,由于長期被網絡和自媒體的新鮮事物所吸引,他們接受新事物的時間被大大縮短,思想逐漸開放,個人創新意識也隨之提升,對社會充滿了好奇心。這種思想使得高校學生對新事物和新挑戰充滿斗志。同時,由于這些學生成長過程無拘無束相對寬松,生活條件優渥,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洗禮和生活的磨難,往往在面對失敗和挫折時總是不堪一擊,在經受打擊后一蹶不振,不能夠接受失敗帶來的陰霾,從而自暴自棄。此外,由于高校學生的群體依賴性較強,基本都是依賴家庭和父母,沒有獨立性,缺乏實踐能力。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和權利金錢意識的灌輸,個人思想和拜金主義嚴重。由此看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點是應該思考現階段如何突破管理層面,創新管理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充分掌握當代高校學生的心理特征,對其所處社會環境進行深入分析,從根本上做好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
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現狀分析
(一)形式感嚴重,缺乏管理力度
我國高校當前的職能部門主要包括后勤管理部門、教務中心以及教導處等,管理工作集中于教育教學。同時,由于高校學生的管理重任幾乎都在輔導員和班主任教師的身上,而班主任工作大都是由專業課教師或者各系的干部擔任,這種一人兼任多職的工作,會讓班主任覺得自身工作不重要,不能夠認清自我價值和重要性,從而導致班主任在實際工作中缺乏規劃,對班級管理工作沒有實質性改進。班主任職務設置的不完善,也使得部分班主任無法勝任自身工作,不具備學校所要求的能力,無法做到解決學生問題和管理學生,從此可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太浮于表面,實際管理力度不夠。
(二)忽略了服務職能
部分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沒有認清管理的概念,錯誤地以為管理就是管制,例如限制學生人身自由,規定學生的作息時間,等等。這些做法只會增強學生的逆反心理,不能從思想上約束學生,導致學生難以管理。此外,在管理學生過程中,還忽略了服務職能。例如高校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基本都建立了相關的規章制度,但是其本質是限制學生,只體現了管的特點,卻忽略了管理工作的基本職能,那就是管理工作本質上是為學生服務的,并不是為了進行管制。同時,由于當代高校學生個性較強,思想活躍,如果學校過多強調管理教育,忽略對學生心理思想和德育方面的教育引導,只會使學生厭倦學校管理工作,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學校也無法培育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三)忽略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我國高校管理工作對于學生的成績管理過于重視,太看重學生的成績和個人能力,忽視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因為新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且長期的工作,具有系統性,其中涵蓋多項內容。但是部分高校卻過分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考試成績以及個人能力等,對學生的個人能力評價高于德育教育。并且這種能力評價,基本是以考試的方式展開的,無法全面系統地去評價學生,忽視了學生其他能力的發展。這些情況都導致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過分重視能力評價而忽視了能力培養,重視智力發展輕視了德育發展,并且在培養方式上基本都是群體培養,一些學生的個性能力得不到展示,無法發展個人能力。這正是由于高校管理工作中,出現了實際重心偏離的現象,導致高校學生的德育水平較低、心理問題嚴重、綜合素質較差。
三、創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具體策略
(一)強化學生道德誠信教育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應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將學生的德育教育納入制度管理中,用制度來約束學生的誠信行為。將學生的道德誠信量化,作為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標準,并將誠信系統納入高校管理制度,各高校的規章制度中均要體現出誠信評價這項內容。并且可以在學生的評分機制中加入誠信評分,使學生規范自身行為,樹立誠信榜樣,做到自我完善。此外,學生獎學金的發放也可以融入誠信考核,例如將學生的誠信記錄作為發放省政府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和三好學生的評定標準。對誠信度較高的學生予以獎勵,反之則進行懲罰,讓學生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同時也促進了學校管理工作的進步。
(二)強化學生心理和思想管理
高校輔導員作為管理學生的第一責任人,高校可充分利用輔導員的優勢向學生展開心理管理。因為輔導員是最接近學生的,可以有效掌握學生自身的心理情況和動向,并能給學生提供解決方案和相關幫助。輔導員要利用自身優勢,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深入開展學生的心理管理工作,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及時關注學生心理變化和最新動向,發現學生存在心理方面問題時要及時進行溝通疏導。除了心理管理,高校還要重視學生的思想管理。高校要利用網絡和設備,及時更新社會最新動態,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輿論,讓學生了解社會問題,并對熱門問題進行分析盤點。讓學校的思修教師和哲學教師等組成教育團隊,分析社會現狀背后的實質性問題,可以使學生了解社會形勢,正確分析社會問題,不被表象所蠱惑。或者對學習進行就業咨詢、心理輔導等,解決學生最關心的問題,緩解學生壓力,使學生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狀態。
(三)重視學生的參與度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本質是為學生服務,而不是對學生進行制度規范,限制學生自由等。所以高校管理工作應該圍繞學生展開,讓學生成為服務對象,例如在學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可以請學生參加,使學生了解到管理制度背后的內涵和存在意義。將學生意見納入管理制度的制訂中,并且對于學生的反饋要及時回應,強化校方與學生的關系互動,密切與學生的聯系。并且讓學生參與制定的管理制度,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因為他的受用方就是學生,更能體現校方以人為本的工作作風,有效落實管理工作。
(四)管理工作要目的明確
當前形勢下,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要有計劃、有目標地進行,管理過程要做到科學合理,該管理的,一定要進行管理,不需要的可以放手讓學生參與管理,不要干預學生的生活,打著管理工作的旗號來過多地管制學生。此外,高校管理工作要樹立誠信和法治觀念,尊重學生應享有的公民權利,不能侵犯其合法利益,要進行依法管理。
四、結語
綜上,當前階段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不能只局限于對學生的管制,應該系統全面地進行管理,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不能以偏概全,要進行創新管理。例如,強化學生誠信管理、德育管理和心理管理,堅持以學生作為管理服務對象,關心學生的綜合個性發展,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健康不受到侵害,使學生樹立誠信為本的品質,才能有效促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騁,宋亞靜.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策略分析[J].決策探索(下),2018(11):73.
[2]趙晨.新時期高校學生工作創新策略探討[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8(7):171-172.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