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茂嵐 杜 娟
南昌航空大學,江西 南昌 330063
隨著設計品牌數量的與日俱增和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時尚產業要求產品設計更新迅速,導致許多快時尚品牌漠視版權保護,品牌款式設計隨意模仿、抄襲的現象愈演愈烈。甚至一些頗有名氣的中端品牌“抄襲”小眾獨立設計品牌的現象也十分常見,顯然我國時尚行業內的“抄襲”態勢非常嚴峻。時尚知識產權,也稱其為“時尚知識所屬權”。主要指原創設計師及其團隊在腦力勞動方面對概念時尚單品創造并完成的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專有設計權利。智力創造也多種多樣,譬如人工智能發明、藝術原創設計、現代文學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獨立知識產權。隨著人們對原創設計版權意識提高,時尚產業中對原創設計的界定顯得尤為重要。
(一)原創設計是對傳統既定事物的一次提升性懷疑與否定,當下藝術設計師一般從自然生態、古典藝術作品、東西方文獻汲取靈感,薈萃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時尚符號語言;是一種源源不斷的思維產物,以傳統固有為原型,具有集體共識與承前啟后的社會價值。一些頂級時尚品牌之所以會被人們熟知,正是因為其獨具特色的廓形設計、二次面料再造技術和色彩搭配。例如,法國某奢侈品牌的提花粗紡針織面料;意大利某奢侈品牌的綠紅兩色相間三色帶;美國某輕奢品牌的鵝卵石圖案。
(二)目前,世界上有四大公認的時裝周,分別是“米蘭時裝周、巴黎時裝周、紐約時裝周、倫敦時裝周”。各大頂級時尚品牌各有風格,品牌展示基本上揭示和決定當年及次年的世界時尚潮流流行趨勢,其原創優點突出,代表古今服裝元素的完美交融。每一個品牌的原創單品的誕生過程都是非常繁復。例如:華倫天奴、香奈兒、路易威登、迪奧等品牌設計師和他們的團隊會在不同系列時尚單品發布之后,觀察時尚界的態度,如果有好的口碑和反應,就會經調整之后把當中的新理念、新靈感元素放到后面的RTW成衣系列設計中。由此不難看出成功的原創作品需要誕生必須經過復雜冗長的過程,所需的財力、人力、物力對于一個品牌而言都是極大考驗。
在時尚設計產業中,目前很多設計師對于借鑒與抄襲的界定是不清晰的。時裝發布會后,當季的流行元素、廓形、面料會迅速影響眾多二三線品牌設計師的設計方向。借鑒設計是在原作品的原創設計之上注入自己的原創設計元素,使得成品具有設計師的個人思想與概念,它并不是單純復制。而抄襲是具有一定的復制性,即對原作存在一定量甚至通篇照搬的情況。這種行為,由于侵害了他人的智力成果,所以具有違法的性質。通過對不同品牌資料查閱與案例對比分析,筆者認為可以將“抄襲”分為三個等級。
設計元素的完全照搬,如2017年,西班牙某快時尚品牌與意大利某奢侈品牌都推出一款“銀色褶皺半身裙”。裙身設計雖然款式簡單,但該品牌的裙子,無論是廓形、顏色、面料材質甚至裙長都與原創品牌前期推出的服裝秀樣品是一模一樣,這是抄襲中的代表性案例。
任何一件待出售商品都至少有一個賣點去吸引消費群體。案例分析來同樣來自于西班牙某快時尚品牌與法國某奢侈品牌夏款。T恤上衣裝設計主賣點是領口的五角星標志。兩款衣服雖然五角星顆數并不一樣,但五角星在衣服裝飾的位置、色彩、圖形細節,以及整件衣服的深藍色調、短袖、圓領、無腰身設計點幾乎一模一樣。所以可以判定為抄襲。
第三等級是旁觀者最難去判定抄襲與借鑒的界限。單用言語闡述并不能非常清楚,所以可以很好的斷定是否為抄襲案例。一般將相似點超過50%就可被認定為抄襲。這種所謂的“神似”使得許多量產服裝設計師有機可趁。經過調研,可以采用數據分析法:

對比項顏色形狀長寬高材質品牌A黑色+金色長方體20cm12.5cm8cm牛皮品牌B黑色+金色長方體22.5cm15.5cm9cm牛皮相似度100%100%88%80%88%100%對比項大/小金屬金屬顆粒金屬排列包鏈設計鎖扣設計功能品牌A5/2833矩形螺旋狀金色矩形單肩包品牌B3/3134矩形螺旋狀3金色矩形單肩包
時尚設計行業與藝術是不可分割的,是基礎介質與上層建筑的關系。所以通過上述案例,判定設計是否抄襲,可以從以下幾個設計要素入手:廓形、色彩、面料材質、圖形、裝飾的細節、成品尺寸、數量對比。以色彩為例,人類的眼睛可以辨識的色彩超過一百萬種。但是我們常常看見一種顏色,卻不知道如何來稱呼它。這對判斷涉及是否構成抄襲,產生了很大的障礙。所以對于辨識色彩和表達色彩的方法,應該要有明確界定。科學的對色彩進行劃分可以參照孟塞爾表色系統,將顏色按照它的色調(H),亮度值(V)和飽和度(C),表示為一個字母/數字組合(HV/C),并利用孟塞爾色卡作目視測定。物體色彩不僅與色彩原料本身的純凈度有關,表面肌理也是另一大因素。所以即使兩款相似的設計單品在其他方面難以區分時,當通過色彩數據對比是可以快速斷定是否抄襲。如下圖:(左圖為古奇2017年推出的秋季綠色針織衫。利用軟件可以發現兩款服裝的綠色色號為C,色彩相似度大于70%,可以判斷為抄襲。
(一)首先,針對各行業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制定要以鼓勵創新、優化環境為宗旨,進一步契合國情,在不斷發展的態勢下完善如《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以此作為鏈接橋梁,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時尚企業則需要加強原創設計專利版權意識,由于外觀設計侵權本身就很難界定,因此對某種外觀設計申請專利,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護自己的權益。另外時尚產業設計知識產權保護實踐層面上,因為專利權需要經專利主管機構授權才生效,而專利的辦理過程時間長、程序多比較麻煩。而實際生產一件衣服或飾品設計卻只能用一季,將其拿去做專利申請,從時間到經濟成本上看是不合理的。所以許多企業不愿申請專利,盡管在理論上可以通過專利申請的方式可以保護服裝設計,但是實踐中這方面的保護存在嚴重的缺陷。因此也有一些國家似乎有立法動向,因此就服裝等時尚類產品,其專利申請流程、保護措施都應該做相應的調整,以符合行業的實際需求。
(二)服裝設計相互抄襲大致有兩種方式,一是抄襲企業會收集最新時尚發布會內容,交給其公司量產設計師去進行調整。通過調研還發現,公司負責人會要求設計師每月設計出百十余款服裝,這是對他人設計版權極度不負責任的做法。也是設計師的工作摧殘,由此出現了一批年輕的“設計機器”。另外一種是通過設計師或者廠商渠道抄襲。行業內,設計師跳槽,委托生產廠商泄密。這些都是導致該行業抄襲之風盛行的主要因素,因此原創設計企業急需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和設計語言,增強版權意識,這也是加速發展的根本發展之法。
(三)有不少設計師也表示,“倘若沒有自主風格,自己的設計就永遠只能在別人身后。”對于獨立設計師而言這就是提升自身競爭力是擺脫抄襲的最佳方案,因此在藝術設計學習基礎階段就要有良好的原創精神和保護自己設計作品版權的意識。人才是國家的第一資源,加快深化自身的人才制度和結構變革,國家要繼續培養一批綜合型法律人才隊伍,特別是對設計行業知識產權工作的高層次人才培養,知識產權工作快速轉型升級,造就一支包括各類專業知識產權的法律人才在內的規模宏大的綜合性人才隊伍。
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還不能夠給予時尚創作者周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因此相關法律政府部門在政策上也予以了積極的支持。針對文中案例中所分析的設計抄襲版權等問題,我國立法者在之后的法律修改中應該予以思考,盡量清楚界定抄襲和借鑒的區別,與國際接軌擴大設計著作權一些概念范圍,以利于更好的保護著作權利人的利益,促進我國時尚設計行業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