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存亮

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是會讓人刻骨銘心的。一日,我感到不適,上樓梯時渾身乏力,步履尤其沉重。我并未引起注意。過了兩日,我就開始發燒,體溫一下子串到了39度以上,連續掛了2次急診,服了藥,仍不見好轉。又過了四日,再次去掛急診,經B超診斷為“肝膿腫”,當班醫生當即開出了“病重危急告知書”,讓留觀住院。我當即傻眼了,這不是傳說中的“病危通知書”嗎?我問醫生:“這東西不是給家屬看的嗎?”醫生說:“讓你也明白病情的嚴重性!”。
妻子查閱了相關資料后獲悉,肝膿腫目前的死亡率最高30%,意味著將近不到4個人就會“走掉”一人,這讓我心理上陡升壓力,恐懼感頓時彌漫開來。到了第二天天亮,又去看了門診,門診醫生確認了診斷并告知排隊入院治療。此時,我的心情壞透了。幸運的是住了近兩個月時間醫院,服了兩個多月抗生素,總算化險為夷。目前,愈后情況良好。
這次患病來勢兇險,可以說是在鬼門關前不遠處徘徊了一陣子。在住院期間,看到病房里病友進進出出,有比我年齡大的,也有比我兒子還小的少年。有病入膏肓的,也有不幸離世的。當然,也有許多像我一樣,在白衣天使精心呵護下,康復出院的。坊間有一種說法:去了一趟追悼會,做人“想穿交關 ”。我想說的是:住了趟醫院,就知道生命是如此脆弱,健康是何等重要。失去了,才知道來之不易。患病了,才知道健康如此珍貴。出院后,在與家人、朋友的聚會上,我多次講了病后的感悟。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來日并不方長。《成語詞典》中“來日方長”是這么解釋的:將來的日子長著哩。梁啟超《少年中國論》:“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對于歷史發展長河來說,綿綿無期,來日確實方長。但是對于每一個個體生命而言,即使百年,也是一瞬間。何況,我們看到過太多的英年早逝、紅顏薄命。人生無常,世事難料,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幸福與厄運誰先伴隨。與我來說,雖然頭疼腦熱也時有發生,但一直沒有大恙,怎么突然間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就染上重疾了呢!有個學醫的朋友告訴我,她當年學醫時(20世紀70年代),肝膿腫死亡率70%以上。如今,醫學發達了,肝膿腫死亡率降低了許多,但是30%也足夠使人心驚膽戰。所以不要期望來日方長,父母還在,抓緊盡孝。牽腸掛肚的兒時朋友,趕快相見。埋在心底,沒有說出口的話語,選個機會,一吐為快。魂牽夢繞般向往的地方,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
我還想對妻子說聲謝謝。這次患病住院,每天無休止地打針吃藥,難以下咽的飯菜以及壓抑、毫無生氣的病房氛圍,簡直是度日如年,是妻子陪伴我度過了這段難熬的時光。為了讓我增加營養,調劑口味,妻子每天中午在家燒好菜、湯,坐著公交車送到病房。雖然我能夠下床走動,由于身上掛著引流袋,行動很不方便,妻子每天為我擦洗身子,清洗衣襪。住院檢查甚多,B超、CT、磁共振輪番上,妻子推著輪椅上上下下,來回奔波。空閑時,她坐在床邊陪我聊天,累了時,趴在床邊打個盹,每天在病房里一呆就是七八個小時。當傍晚時分,離開病房時,她總會說:“我明天再來。”這時,她的目光中透露出來的是那種不舍和憐愛的眼神。此時此刻,在我內心油然而生的是一種無法抑制的溫暖與感恩。我病愈出院,妻子告訴我,在我住院期間,她每天都是在憂心忡忡中過日子。夜深人靜時,她不知流了多少回眼淚。那一滴滴眼淚,都是在為我的病情兇險擔心,為我冗長的治療過程難受。在我出院那天,妻子來辦理出院手續。這天,她心情特別的好,看的出來她是如釋重負般的輕松,得到解脫的何止是我,她同樣可以一掃郁積在心頭的憂慮和驚恐。
在我患病期間,兒子兒媳亦沒少操心。兩次急診,兒子始終陪伴著我。媳婦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到醫院探望,還想方設法托人找關系,使我能夠順利轉院,圓滿完成治療過程。兒子兒媳工作繁忙,職場如戰場,家里又有上學的孩子,每天累得精疲力盡。我們年輕時也曾有過競爭,但是與現在孩子們所處環境相比,顯然他們面臨著更加沉重的壓力。所以,給孩子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抱怨。作為獨生子女的父母,不要期望孩子像我們孝順父母一樣來孝敬自己,只要孩子們能記住我們,經常噓寒問暖,不住在一起的常回家看看,就是孝順了。孩子們的付出,我和妻子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夕陽西下,人生晚年,有個老伴相互攙扶,彼此依靠,能夠說說話,打打趣,走累了,扶一把。平時有熱茶熱湯,病了能噓寒問暖,滿足粗茶淡飯,不求依著光鮮,不嫌嘮叨啰嗦,包容彼此缺點,心心相印,共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