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 王芬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主要由自身免疫系統對自身的關節形成攻擊的長期的慢性炎癥,全身骨丟失和局部骨侵蝕是其骨與關節損傷的主要特點[1]。RA患者的早期影像學表現為關節周圍的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2]。OP 是以骨的微觀結構和骨量改變為特征的骨骼疾病,研究表明其發病機制除了與內分泌機制有關外,還與免疫細胞和骨細胞以及各種信號通路和細胞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有關[3]。本研究通過檢測RA合并OP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炎癥因子水平和骨代謝指標,探討RA合并OP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炎癥因子水平和骨代謝指標的相關性。
1.1 對象 選擇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RA患者84例作為RA組,其中男18例,女66例;年齡 42~78(52.7±10.7)歲;病程 0.5~10 年,中位病程3年。根據是否合并OP,RA組又分為RA合并OP組46例(54.8%)和RA無OP組38例(45.2%)。選擇同期性別、年齡相匹配的本院體檢中心體檢人員84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 19例,女 65例;年齡42~79(51.7±8.2)歲。根據是否合并OP,對照組又分為對照合并OP組19例(22.6%)和對照無OP組65例(77.4%)。RA組和對照組合并OP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RA患者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風濕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腫瘤以及影響骨代謝的疾病者;(2)使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者;(3)臨床、病理資料不齊全者。
1.2 診斷標準 RA診斷符合 201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歐洲抗風濕病聯盟的RA分類標準;OP診斷符合《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診斷標準[4]。
1.3方法所有研究對象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靜脈血10~20ml,分離血清后-80℃冰箱凍存,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采用ELISA法檢測TNF-α、IL-27、IL-6水平,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骨代謝指標,包括Ⅰ型前膠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膠原羧基末端肽交聯(CTX)。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 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骨代謝指標與炎癥因子水平的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4組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測定結果比較 與對照無OP組比較,RA合并OP組、RA無OP組和對照合并 OP 組 CD4+、CD4+/CD8+比值均升高,CD8+均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與RA合并OP組比較,RA無OP組和對照合并OP組CD4+、CD4+/CD8+比值均降低,CD8+均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1。

表1 4組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測定結果比較
2.2 4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與對照無OP組比較,RA合并OP組、RA無OP組和對照合并OP組TNF-α、IL-27、IL-6水平均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與RA合并OP組比較,RA無OP組和對照合并OP組TNF-α、IL-27、IL-6水平均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2。

表2 4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pg/L)
2.3 4組骨代謝指標比較 與對照無OP組比較,RA合并OP組、RA無OP組和對照合并OP組P1NP水平均降低,CTX水平均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與RA合并OP組比較,RA無OP組和對照合并OP組P1NP水平均升高,CTX水平均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4組骨代謝指標比較
2.4 骨代謝指標與炎癥因子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CTX與TNF-α、IL-27、IL-6均呈正相關(r=0.41、0.37和0.40,均P<0.05);P1NP 與 TNF-α、IL-27、IL-6 均無相關性(r=0.16、0.19和 0.12,均P>0.05)。
OP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疾病,患者的關節局部骨破壞或全身性骨丟失的主要原因是骨吸收和骨形成不足間的平衡遭到破壞。RA是一種以侵蝕性、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的免疫性疾病。RA在OP的病因中占重要地位。RA早期即可出現骨量減少或骨質疏松。本研究結果顯示RA組患者合并OP發生率為54.8%,高于對照組的2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國內外研究相一致[5-6]。
骨代謝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兩者只有維持一個動態平衡,骨組織才具備正常的形態和功能。研究發現RA與OP一樣存在骨代謝失衡和免疫功能異常,許多由T細胞浸潤和激活所致的細胞因子參與了破骨細胞導致的骨質吸收和成骨細胞誘導的骨質形成之間的平衡調控[7],從而改變了活動性RA患者外周血循環中骨代謝指標水平。骨形成標志物代表成骨細胞活動及骨形成時的代謝產物,常用指標有P1NP等,反映成骨細胞的活性和骨形成速率。骨吸收標志物代表破骨細胞活動及骨吸收時的代謝產物,特別是骨基質降解產物,常用的指標有CTX等。CTX是骨吸收指標,反映破骨細胞活性。本研究發現與對照無OP組比較,RA合并OP組、RA無OP組和對照合并OP組P1NP水平均降低,CTX水平均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與RA合并OP組比較,RA無OP組和對照合并OP組P1NP水平均升高,CTX水平均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提示RA和RA合并OP患者均存在骨吸收和骨形成失衡,RA患者外周血循環中骨代謝指標水平發生改變。
T細胞通過直接作用于破骨細胞的前體細胞,可以誘導破骨細胞的分化。炎癥性的T細胞亞群可以觸發破骨細胞的形成[8]。本研究發現RA合并OP組和對照無OP組CD4+、CD8+、CD4+/CD8+比值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表明T細胞在活化狀態下促進骨代謝的失衡。T細胞浸潤和激活所致的炎癥過程介導了RA關節軟骨和骨的破壞?;罨腡細胞分泌的一系列破骨細胞產生因子(如TNF-α、IL-6、IL-27)均積聚在炎癥關節的滑膜腔中[8-10]。Lubberts等[11]研究發現活動期RA患者體內成骨細胞IL-6表達水平高于緩解期。同時IL-27能誘導調節性T細胞分泌IL-10并抑制炎癥細胞因子的分泌,同時抑制Th2和Th17的分化。研究發現IL-27在RA患者的滑膜、關節液及外周血中均明顯升高,促進破骨細胞增殖分化,加快骨質吸收[12]。T細胞產生的IL-17和TNF-α有著強大的致炎效應,可以誘導基質金屬蛋白酶及破骨細胞的生成。TNF-α可以誘導前炎癥因子IL-1和IL-6產生;誘導趨化因子,調節正常T細胞表達和分泌細胞因子。
本研究發現患者TNF-α、IL-27、IL-6明顯改變,CTX與TNF-α、IL-27、IL-6 均呈正相關,P1NP與TNF-α、IL-27、IL-6均無相關性。考慮在RA進展過程中,T淋巴細胞激活產生大量炎癥因子,從而調節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分化與增殖,促進破骨細胞的活化與形成,從而加劇OP形成。
綜上所述,RA和RA合并OP患者均存在骨吸收和骨形成失衡,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及IL-6、IL-27、TNF-α調節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分化與增殖,促進破骨細胞的活化與形成,在RA和OP發病中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