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有班級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誕生“天龍八部”。金鑫同學上次的《江湖班級》一出,全班爭相傳閱,一時間傳為美談。
《天龍八部》中的“天龍八部”亦即“八部天龍”,是佛經中常見的“護法神”,諸天和龍神為八部眾的上首,故稱。《天龍八部》為金庸武俠小說的代表作,結構宏大而不失靈巧,喬峰、段譽、虛竹三大主人公如鼎足之勢,其命運悲劇充分展示了人和命運的尖銳沖突,每位主人公與周圍若干小人物構成單獨“人物場”,“人物場”之間沖撞激蕩,形成巨大矛盾旋渦,為此書技巧之一大特色。
一天,金鑫同學來找我,“老師,我還想創作《江湖班級·下》。”寒冷的冬日里,我正在呵氣護手,一聽此言,便樂了:“好哇,嘗到寫作的甜頭了,我支持!”
寫什么?似乎毋庸置疑。《天龍八部》,各顯神通而又個性迥異;“江湖班級”,年齡相當卻又青春別樣。如何寫出新意?這才是令金鑫頭痛的地方。
我告訴他,在上次的基礎上需要重新構思,可以借鑒電影中的“鏡頭”。鏡頭式寫人是常見的寫人創新構思之一,它借助電影蒙太奇的表現手法,抓拍若干個表現人物的生活氣息濃郁的典型鏡頭,選用新奇靈動的組合形式,將最曲折動人的情節一目了然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恰似一幅幅生動鮮活的畫面自然流動,使人仿佛親見其人,親聞其聲。
我給金鑫說,假如你有一個攝像機,鏡頭對著我,除了抓拍人物的言行舉止之外,還要注意哪些呢?他用狡黠的目光看看我,然后又鄭重其事地說道:“你有點胖,我覺得應該拍側面,還有,鏡頭應該拉遠點。”我嘿嘿笑著:“有眼光,一語中的,注意角度,注意遠近,掩蓋缺點!”
我們聊到《故鄉》中經典的鏡頭,那是刻畫閏土與楊二嫂的畫面。鏡頭一:“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無邊的沙地,碧綠的西瓜,項帶銀圈的少年,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鏡頭二:“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這兩段簡潔而獨特的肖像描寫,就像兩個特寫鏡頭,將人物定格著,寫活了,那準確的白描,那深刻的比喻,那傳神的刻畫……有讓人過目不忘之感。
其實很多優秀作家的作品,都有較強的鏡頭感。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紅樓夢》中對劉姥姥進大觀園的場景描繪,“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說完,卻鼓著腮幫子,兩眼直視,一聲不語。眾人先還發怔,后來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齊哈哈大笑起來。湘云撐不住,一口茶都噴出來。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只叫‘噯喲。寶玉滾到賈母懷里,賈母笑的摟著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著鳳姐兒,卻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里的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坐位,拉著他奶母,叫‘揉揉腸子。地下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他姐妹換衣裳的。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撐著,還只管讓劉姥姥。”
這笑是同時發生的,為何能夠一個一個地寫?這就是“分鏡頭”寫人的典范。史湘云是直腸子的人,平時做事尚且不瞻前顧后,此時自然要首先爆發,笑得噴茶了。黛玉少有的開懷一笑,她體質嬌弱、孤僻自潔,因此“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只叫‘噯喲”!至于寶玉,沒有直接寫他的笑態,卻只道“滾到賈母懷里”,賈母也是笑著摟著寶玉叫心肝,這從側面點出了寶玉的笑不可支和頑皮撒嬌的神態,而賈母對其溺愛之深、嬌寵之切也活靈活現地展示出來。探春的笑,是放縱又有把持的笑,放縱的是茶碗“合在迎春身上”,笑得前仰后合,以至于趴在姐姐身上,但“茶碗”沒有放下,是說明來不及,但也沒有扔掉打碎,于大笑之中依然有所把持。嬌弱年幼的惜春可以拉著奶母的手叫“揉揉腸子”,撒嬌的貴族嬌小姐的可愛之處正在于此。而王熙鳳和鴛鴦是“撐”住不笑,表現了她倆想笑而強忍不笑,暴露了她倆是這個歡樂場面的總導演,想讓劉姥姥繼續出洋相,以博得老祖宗賈母的歡心……而家里的傭人,在封建社會里是沒有地位的,因此在主人面前不能盡情地笑,只能“躲出去蹲著笑去”,“忍著笑上來替他們姐妹換衣裳”。作者正是如此緊緊地扣住人物的階級出身、社會地位、性格特征,才描繪出了這般合情合理、耐人尋味的“笑”的細節,使讀者如聞其聲。曹雪芹用“分鏡頭”的手法,“花開幾朵,各表一枝”,惟妙惟肖地刻畫了各人不同的笑態,深刻而生動地烘托出人物的性格,特別是他們的社會地位、身份和相互間的關系,讓這段描寫成為中外名著中最經典的描繪片段。
最后,我告訴他,用分鏡頭還要注意結構,你看《談生命》:構成式(四個“有時候”)+過程式(四個過程)+相似式(兩個比喻)。這樣的結構很有空間感、層次感,是不是很有意思?
在電影中,我們把這種手法稱為“蒙太奇”,借用到寫作中,就是將同時間、不同地點的畫面或故事,有目的地按某種方式串連或組接起來,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襯托、懸念等作用,以表達文章的中心或主旨。這種手法,不僅不受時空限制,取材廣泛自由,而且可以省去承上啟下的過渡,使材料更充實、更集中,同時片段或標題式的排列方式,使文章思路更清晰、更有條理。
“老師,分鏡頭。我知道了!”他很開心地離開了辦公室,《江湖班級·下》橫空出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天下第一。有天下第一的地方,就有江湖,班級也有第一,所以,班級就是江湖……
各類豪俠劍客,無不愿得“天下第一”的美譽,因此日夜勤加練習,好讓自己武藝高強,無人能敵。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而這練法,更是大不相同。
(一)釘子入木派
特點:此方法便是抽出所有的空閑時間來練劍。
益處:武藝突飛猛進。
壞處:常令人疲憊不堪,以至于在師傅講解時常想合眼。
主旨:時間是擠出來的,功夫是練出來的。
考試前快樂指數:☆☆
考試后快樂指數:☆☆☆☆
適合人群:精力指數三星以上,成績指數三星以上。
門派代表人物:“學習狂人吳冕”。
人物榮譽:一度曾獲“天下第一”的稱號,年年勇奪“英語冠軍”。
(二)勞逸結合派
特點:適當學習,適當休息。
益處:成績進步顯著。
壞處:暫無。
主旨:學要學優異,玩要玩痛快。
考試前快樂指數:☆☆☆
考試后快樂指數:☆☆☆
適合人群:有興趣者均可。
門派代表人物:“瀟灑利帥”利曉蕾。
人物榮譽:多次獲“江湖前十”美譽,年年勇奪“數學冠軍”,而今距天下第一僅一步之遙。
(三)玩多學少派
特點:愛玩少學。
益處:心情開朗,精力充沛。
壞處:道行易下降。
主旨:人生,就要好好享受。
考試前快樂指數:☆☆☆☆
考試后快樂指數:☆☆☆
適合人群:成績指數三星以上,快樂指數三星以上。
門派代表人物:“巫師之尊”巫迎曉。
人物榮譽:幾次獲“天下第一”美譽,年年勇奪“作文之星”。
(四)幾乎不學派
特點:玩,盡情的!
益處:笑口常開。
壞處:總遭同僚冷眼相對。
主旨:天生無才為玩用。
考試前快樂指數:☆☆☆☆☆
考試后快樂指數:☆☆
適合人群:愿過隱居生活的隱士。
門派代表人物:“金剛內力”邱星宇。
人物榮譽:曾幾次獲“天下倒數第一”美譽。
如今,近觀天下形式,覺得本人應該將“玩多學少式”改為“勞逸結合式”。首期目標,“江湖前十”,加油。
以上是班級江湖各大門派武功以及代表人物簡介,以供初入班級江湖者參考。此外,在班級江湖中,還不時可見一些奇俠義士,或喜書畫琴棋,或擅西洋樂器。刀光劍影的背后,卻是全新一面。在此略作小傳,以供更多參考。
琴
人物:孫海翎
特長:古箏
簡述:此人了不得。初入班級江湖,便以(其認真踏實的第一印象,贏理科大師“馮老師”青睞,將其收為門徒,故天下人稱“理科才女”(數學科代表)。在漫漫武道中,一直努力不懈,孜孜不倦,其武藝精湛在天下前30強中榜上有名。此人學習優又身懷絕技,其古箏之技可算無人能及。琴聲悠揚,或鳥鳴,或流水,或飛沙走石聲,悅耳動聽,叫人驚佩。其聲常使人沉浸,可感身心輕松。其聲還選為舞林大會主題曲,贏得天下之士好評!
厲害指數:☆☆☆
總述:頭腦聰明,棋藝精藝,乃天下難遇之才女也。
棋
人物:朱瑤
特長:圍棋
簡述:此人頭腦精明,長相可愛,智商超高,卻有些不愛練劍,難免常遭各大授功師傅的指責。理科大師為精英弟子講解術之精妙,并常出難題一考眾人。常常此時,朱瑤腦筋一轉,挺身而出,用其聰明的頭腦攻破此題,為理科大師贊賞有加。此人也經常參與天下棋藝大會,用其高超棋藝,斬兵殺敵,一馬當先。更有一次竟將棋藝大師打敗,讓人驚嘆!奇才,奇才也!
厲害指數:☆☆☆☆
總述:頭腦聰明,棋藝精湛,乃百年難遇之奇才也。
書
人物:張霽柯
特長:書法
簡述:天下奇才眾多,此人卻也了不得。其人酷愛文學,四書五經,常深夜細讀,深受翰林學士“劉老師”喜愛。張霽柯的書法那叫一絕。若有幸觀之,便可見其字柔中有剛,行草而意未草。筆劃深刻,入木三分。字體連貫,蕩氣回腸。經常在武林大會中為眾人題字,名譽江湖。
厲害指數:☆☆☆☆
總述:愛文科者,擅書法者,張霽柯是也。
畫
人物:余強
特長:美術
簡述:此人雖長相有待提高,其武藝卻不可小視。其劍法穩重,優秀,所以位于天下前30強之榜中。此人喜樂曲,卻不料五音不全,殊為遺憾。一方突破不得,卻在另一方成就斐然。其美術功底雄厚,悟性極高。畫筆在其手下如有靈魂,畫出之物栩栩如生。特別是山水草木,形神兼備。清榮峻茂之美景被此人闡釋,花落花開之詩景被此人升華。若不是他有自戀之癥,定能為天下所崇拜。
厲害指數:☆☆☆
總述:缺點甚多,畫藝驚人,怪才怪才也。
各路英雄各懷絕技,令吾好生佩服。還有擅西洋樂之士,由于篇幅有限,不能介紹,還望見諒。江湖之事,繽紛繁多,用心步于天下,便會發現很多很多,如果諸位有意,容本俠以后陸續道來……
(注:本文三分之二為真實,三分之一為虛假。各師兄弟、師姐妹莫怪我揭底,給我軒轅劍仙一個面子,如果堅決不給的話,我軒轅劍仙也不是好惹之人,哼哼……大不了請你吃糖……)
本文以調侃的語氣,幽默風趣的筆調,為兩類人共八位同學一一速寫畫像。畫面中,他們一個個性格鮮明,個性突出,天真活潑,惹人喜愛,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使用了并列式蒙太奇手法,用八個鏡頭記錄了性格各異的八位同學,并以“江湖班級”一線貫穿,組接畫面,且首尾呼應,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表現了中學生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風貌。
蒙太奇手法的運用,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并列式蒙太奇。它是將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事件,按照一定的思路排列組合,從而凸顯作者的立意。二是主觀式蒙太奇。根據人物的內心活動,將多個畫面或場景組接起來。它主要用來表現人的所見所感。三是對比式蒙太奇。就是把兩種截然不同或根本對立的人、事或景物連接在一起,互相襯托,造成強烈的對比,以表現出好壞、優劣等。四是重復式蒙太奇。就是在關鍵時刻,將具有一定寓意的鏡頭反復出現,以達到刻畫人物、深化主題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蒙太奇手法運用得好不好,關鍵在于作者有沒有深刻的思想和高尚的藝術趣味。切切不要把精力全部集中在花樣的翻新上,追求“荒誕”“離奇”。
“天真、清新、童稚的思維,才能產生這種稚拙可喜的文字。”著名作家阿來曾如此為童心喝彩。讓學生寫出童心,就是真正地寫出了真實。
然而,過多過細的寫作要求、評分標準、作文模式卻把它扼殺了,學生不敢越雷池半步,敘事平淡、語言乏味。于是乎,我們常常發現學生作文的問題:主題高大化,題材雷同化,思路程式化,語言成人化……究其根本,是寫作個性喪失。
其實,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份屬于自己的“領地”,那里有一份只有他們才能體會到的、成人難以發現的快樂,他們有的樂于獨處、有的喜愛幻想,一個人的游戲可以玩得有滋有味。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表達天賦,都是值得珍視的,倡導學生真實、自由、有趣的表達是我們寫作與教學的真正宗旨。只有如此,才能體驗寫作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