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瑤 劉淑娟

一、福田繁雄簡介
福田繁雄是日本著名的平面設計師,其海報作品以簡潔和意義深遠享譽國際。在他的作品中,簡潔的造型圖案,點、線、面的形態表現,能夠使人產生無限遐想。
福田繁雄1932年出生在日本的東京,畢業于東京國立藝術大學設計系。他在高中時期就非常喜歡漫畫作品,但當時的國立藝術大學并沒有漫畫專業,最終他將漫畫的幽默感,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凸顯出獨特的設計風格。
福田繁雄在30多歲時,就在美國的畫廊里舉辦了個人畫展,其作品多次在國外展出,并獲得多項大獎。他還曾任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副會長、國際平面設計師聯盟會員、英國皇家藝術協會的會員、東京平面設計師聯盟委員等職務。
福田繁雄的創作范圍廣泛,除了海報、書籍裝幀、插圖、標志等平面設計,還涉及到建筑、玩具、雕塑、工藝品等不同設計領域。都能將創作靈感發揮到極至,具有獨特的視覺美感與藝術表現力。
福田繁雄還在海報的創作設計中,嘗試著不同的創作方法,異質同構的運用、正負圖形的轉換,矛盾空間的體現以及簡潔的圖形語言設計。日本民俗學家柳田國男對其設計提出過這樣的評價,“一種逆于常理的理念給單調乏味的生活注入活力與激情。”福田繁雄就是能給藝術作品增添快樂的設計師。他的作品經常打破常規的設計方法,以幽默的表現手法,創作出愉悅的設計效果。設計作品自由、快樂、簡潔,展現出不同的意義深度,引導著人們用嶄新的視野來理解這個世界。
他還是日本的多產設計師,喜歡創作系列作品,如《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福田繁雄展—二三度空間藝術》《F》的系列海報《UCC咖啡館》《福田繁雄招貼展》《國際地德設計大賽》《紀念廣島長崎50周年》《第二屆紙藝術作品展》《國民文化祭》《第13回全國都市綠化大會系列》《北京故宮博物館藏品展》《日本廣告節》等1500多幅藝術設計作品。他的設計方法享譽世界,對平面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譽為設計界的“平面設計教皇”。
二、福田繁雄的海報設計方法研究
福田繁雄在創作的過程中,善于運用圖底關系、矛盾空間等視錯覺原理,他在創作時能夠嫻熟地駕馭各種圖形表現語言。在他的大量海報作品中都運用了正負圖形、矛盾圖形、同構圖形等錯視覺表現語言,而這些視錯覺圖形表現語言的運用讓他的海報設計將一些合理與不合理的形象,可能的與不可能的事物進行營造組合,無形之中投射出一種理性的秩序感和無限擴展的空間感,他喜歡使用用逆于常規的表現手法以及獨特的思維方式創造出變換莫測的圖形世界。
(一)圖底反轉設計方法運用:圖底反轉指的是“圖”和“底”的錯視關系,也是正負形互換互融的關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最能引起人們注意的圖形被叫作“正形”,而用來襯托正形的底被叫作“負形”。正負圖形設計手法就是圖形中正形和負形互相依存、借用、共生共享的一種表現手法,這種設計方法讓圖形擁有多種內涵,福田繁雄在進行設計創作的時候,故意讓圖和底可以產生互換的設計關系,通過互融表現出不同的意象。他的設計作品喜歡追求圖底反轉的簡潔性,通過簡潔的海報傳遞出深厚的文化思想。例如1975年,福田繁雄為日本京王百貨設計的宣傳海報(如圖1),作品使用了開始利用“圖”和“底”之間的關系進行相互轉化,營造了一個互動性與趣味性的海報設計。這幅作品巧妙利用黑白色彩,把男女腿部上下交叉作為主要圖形元素,并使用重復排列的節奏感進行設計。作品中黑色男性腿和白色女性腿利用正負形的圖底反轉、共用輪廓互相依托,虛實互補,互生互存,創造出簡潔而有趣的藝術效果,把作品的幽默感和趣味性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作品中男人的腿和女人的腿相互轉換運用,也成為福田繁雄海報中最具有標志性的視覺符號。
1995年,為紀念長崎與廣島原子彈爆炸五十周年,福田繁雄創作了海報《Hiroshima-Nagasak150》(如圖2)。作品是為原子彈爆炸50周年創作的作品,這幅作品代表了悲傷和吶喊的情感,畫面的主要圖形是由N與O的英文字母構成,在字母O的中間空白部分使用了正負圖形與拳頭的造型,形成了拳頭緊握字母O的圖形創意,高舉的拳頭和字母N、O的共同組合反映了反戰爭的主題。[3]一只手緊緊抓著原子彈的圖形,表現著對于戰爭的反抗。英文單詞“NO”的使用,更強化了作者的立場,通過拳頭的高高舉起,表現出來的號召和鼓舞,給心靈帶來了強烈的震撼作用,特別是位于左下角的“N”字母使用,與字母“O”形成強烈的對比關系,畫面生動活潑,打破了對稱圖形的運用方法,利用均衡的設計方法把版式協調起來,這種看似簡潔的圖形運用,表現出深刻的文化內涵,耐人尋味。另外作品還通過色彩的反差,強化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痛苦,同時讓人們重新審視二戰歷史,總結教訓l防止歷史的悲劇重演。
(二)異質同構的設計方法運用:福田繁雄在海報設計中,是首位使用異質同構的設計者,異質同構設計理念中的置換是藝術表現形式中的重要方法,在他的設計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對該原理的靈活運用。這種藝術表現手法,就像植物的嫁接方法,雖然物體的結構不變,但利用置換出來的新圖像張冠李戴,讓作品表現出更深遠的文化蘊意。例如海報系列作品《F》(如圖3),畫面的主要圖形是福田繁雄名字的首字母“F”進行的轉化,根據主題通過對“F”字母進行創意設計,進行了圖形的置換使用,在海報的二維平面上,通過一些奔跑的動物和坐著的女孩形象又表現出三維立體的表現形式,作品中異質同構的方法轉換使用,表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錯綜復雜的空間狀態,讓人產生視覺上的混亂,更是創造出不可思議的圖形世界。通過作品異質同構的使用,強化了^們對此方法的運用。
再例如1985年設計的系列海報作品《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如圖4)。該系列作品將貝多芬頭像作為海報創作的主要元素,然后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畫面中還有一些具象的馬、烏、音符等,通過黑白色彩的運用,明度的不同使用,讓人們在黑色圖底中,可以直觀地看到留白使用的圖形,使得作品蘊合了豐富的內涵,畫面強調主觀比喻,采用荒誕、夸張的手法呈現出作品的主題意義,這個設計作品就是將一些毫無關聯的圖形進行了置換,把表面上看起來毫無關聯的圖形通過重疊、綜合和交錯等方式的運用,來表現其內心世界的情感。
再如福田繁雄在1981年,大阪設計中心創立二十周年紀念中展出了他為莫扎特設計的《費加羅的婚禮》海報,(如圖5),他以擬人化的手法,將人物的男女腿部形象進行異質同構,從而得到了全新復式的圖形。把男性的腿和女性的腿纏繞卷曲成仿佛在跳躍的高音譜號,形象而風趣地體出現婚禮的歡決氣氛和兩人美好的愛情。充滿了趣味性,更體現出設計者的豐富想象力。
(三)矛盾空間設計方法運用:矛盾空間是在設計中,違背了視覺的透視原理,利用人們視點的錯視,造成視覺效果的一種錯亂,如在二維平面上,通過錯視體現出三維的立體空間。
福田繁雄對矛盾空間設計手法的運用,是海報設計的一個重要方法。他在設計中并沒有局限于對平面的研究,則是將三維立體空間的表現方法運用到了平面設計中去。根據錯視設計原理,將二維平面體現出三維空間,讓設計的意圖表現達到極致,通過空間形態表現出神秘而不可思議的視覺世界,例如1999年,福田繁雄創作了海報《超感覺博物館》(如圖6)來紀念“銀座松屋”建立130周年。作品中間是一塊灰色矩形形體,畫面中的兩個人,一個坐于矩形長邊靠下,腿部置于矩形邊緣,一個則坐于矩形上,腿部放于矩形之中。這幅設計作品運用了一個矩形圖案,就把矛盾空間造就的錯視覺效果,通過上下穿插,展現出一種無盡延伸的空間感,為觀眾呈現出了難以想象的視覺感受。
再如設計作品《看》海報(如圖7),畫面的主人翁蹲在地上注視著自己設計的肖像畫,但是,地上出現了一雙他脫下的鞋子,卻似乎是掛在墻上,通過這一生動的圖形勾起了人們的好奇心,到底是他在地上蹲著呢?還是鞋子高高掛在墻上呢?通過這幅作品,可以發現福田繁雄就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總是給我們展現最神奇、最奇幻、最不可思議的魔法世界。
福田繁雄在創作中不斷地探尋三維立體空間的平面表現,他從人與空間的關系、人與作品的關系之中去發掘設計的創意可能。通過對矛盾空間原理的運用,他創造出一個視覺趣味和多重內涵的視覺世界,搭建起一個創意設計的橋梁。
總結
福田繁雄的海報作品簡潔,幽默,充滿了文化深意,通過簡潔明了的圖形語言表現出對世界的感受,他獨特的藝術設計方法讓人回味無窮。圖底關系、異質同構、矛盾空間等錯視原理的運用,以及作品表現出來的人性光輝和深刻的哲理,使人產生無限遐想,福田繁雄通過設計作品,把不可能的空間和元素進行組合,讓藝術作品表現出雙重意象,并創造出一種簡單風趣的視覺圖形語言,他的作品有時候更像是一副漫畫小品,使觀者產生無限想象,并產生視覺愉悅。他的作品更隱合著哲理性和情感性。使作品釋放出簡潔而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在欣賞他的設計作品的時候,會被他高超的設計方法和獨特的思考方式而折服,他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方法以及在圖形上運用的設計風格,都為后人提供了寶貴的創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