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章發
摘 要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差距雖不斷縮小,但農村義務教育仍比較薄弱,發展前景不容樂觀。目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問題源于學校維護資金的保障、西部地區的基礎教育、資金監管和使用效率,這些都制約了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為了保障充足的農村義務教育資金,掌握教育充足投入標準,解決資金缺口問題,通過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現狀進行綜合分析,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農村義務教育 資金缺口 政策建議
目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發展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依然是整個教育事業中比較薄弱的部分。制約農村義務教育的關鍵問題是投入不足,資金缺口較大。為此,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充分認識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滯后性和薄弱性,制定明確的財政投入標準,進一步完善和規范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資金的使用效率,推動農村義務教育長足發展。
一、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現狀
當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的主要來源是縣級財政、教育附加、集資和捐資助學。而主要的資金投入到了教師工資、公用經費和基本建設支出。
(一)教師的工資支出
2015年有關數據表明,農村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占教育人員經費的比重達到46.38%,補助的工資和其他一系列工資占28.53%,教師工資的經費占到所有教育人員經費的74.91%。
(二)公用經費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的支出
公用經費主要包括:第一,公務費。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產生的水電費、辦公費、差旅費、交通費、公用車輛的燃油費等有利于教育教學發展的一系列費用。第二,業務費。學校宣傳的海報、條幅,教學過程中做實驗,教學和辦公設施維修等所產生的費用。
(三)學校的基本建設支出
校舍的修繕改造。據統計我國縣級預算外教育支出中修繕改造占教育預算外支出中公用事業費支出的49.95%,占同期教育預算外支出的35.58%。
二、農村義務教育充足投入與資金缺口的關系分析
(一)農村義務教育充足投入標準
農村義務教育充足投入標準是指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一般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不低于4%,我國自2012年以來連續5年保持在4%以上(2016年達到4.22%)。但是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仍然不足。為推動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進程,必須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的管理體制和充足投入標準,大幅度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在教育總經費中的比重。
(二)充足投入標準與資金缺口之間的聯系
充足投入標準是指規定投入和投資量的政策準則,資金缺口與充足投入之間是成反向關系的。充足投入量越大,投入的資金越多,資金缺口就越小。我國農業的發展不容小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所占比重較大。教育是發展人才強國和科教興國的基礎,必須先發展教育。
(三)增加充足投入對解決資金缺口的有利之處
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和農村經濟發展一樣,是個艱難而緩慢的過程,我國實施義務教育的最大主體是政府,長久以來義務教育都能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增加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一直是歷年全國人大代表同聲呼吁的重點,義務教育對整個教育的發展具有奠基性意義和深遠的歷史作用,增加充足投入能使資金缺口問題得到更好更有效的解決。
(四)農村義務教育資金缺口的主要原因
教育經費中財政投入與整個經濟發展不協調。我國的經濟雖然在近年來飛速發展,但是用于教育的投入相對來說,還是相對較少,這需要一個過程,只有做到經濟發展與教育投入協調發展,才能促進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
三、解決我國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不足與資金缺口的對策
(一)拓寬我國農村義務教育融資渠道
轉變義務教育單一融資渠道的模式,加大資金、項目和政策向農村貧困地區轉移的力度,支持民族教育的發展,推進校企合作,強調政府和社會辦學之間的多樣化合作,加快建設現代化學校的進程。對教育類的投資施行稅收優惠政策,甚至對有的項目實行稅收減免。將服務類和社會化的一部分收益用來投資農村義務教育。加大財政投入數量,完善農村經濟有關社會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大各級政府的投入度,中央政府要增加對教育財政支出的數量,地方各級政府要全力保障農村義務教育投入數量,開通多重投入體制的渠道。
(二)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建立全國性教育發展基金,加大農村地區經濟薄弱學校改造力度,鼓勵大學畢業生和優秀教師到村任教,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堅持以育人為本,以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適當擴大縣級以下政府對義務教育的統籌權。深化義務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優化農村義務教育師資隊伍,義務學校校長選舉采用公推公選制和任期制,使公平二字更加透明。加大“三支一扶”的推廣力度,鼓勵剛畢業的優秀大學生下鄉支教,將更好的教育資源帶向貧困農村地區。
(三)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目前,我國普遍實行教育專項轉移支付,一般性轉移支付制度也在農村義務教育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調整政府之間義務教育經費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我國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我們需要進一步調整和規范,以調結構、簡形式和立規范為主,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轉移支付,推動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進程。
(四)強化農村義務教育資金監管
隨著財政教育投入的增加和用于義務教育的資金增多,提高財政監督力度,完善各地區義務教育學校的財務制度,強化內部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教育支付部門應對經費進行集中管理,對資金進行分校核算。
(作者單位為聊城大學東昌學院)
[課題項目:本文系獲得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公共財政視角下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現狀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YB15010)的資助。]
參考文獻
[1] 李艷輝.我國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的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5.
[2] 阮曉磊.農村教育及其特點[J].課程教育研究,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