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雋平



2019年10月18日,朋友從上海朵云軒拍賣會預展發來一張落款“鍾叔河”的對聯,問我有無興趣。我發給作家王平,拜托他請鍾老確定一下真偽,答案是否定的。
2014年我出版《抱樸求真》文集,曾經請鍾老為我題字,那次他專門做了一首詩勉勵我,詩曰“寫字即寫心,作書如作人。培基能廣厚,態度自從容。”據老先生自己說,為了能給我題字,他專門去買了一枝毛筆。詩寫得樸實卻有深意,一如他的書法,散淡自然而不造作,最妙的在落款,欹側中頗得天趣。
2017年,我設計制作“書香傳家硯”,特地給鍾老送去一方,并請他題寫“書香傳家”四字,字大約兩寸,或許近幾年老先生用毛筆寫字比以前多的緣故,年齡雖然大了幾歲,字反而更加有力道了。
今年五月,我特地登門拜訪,懇請鍾老為《藝術中國》創刊十周年題詞,這一次老先生死活不肯,反復說自己的字寫不好,我失望而歸。
這次上海朵云軒出現鍾先生的偽作,雖然鍾發聲明說“我的字劣,不值錢”,我倒認為先生的字境界很高妙,鍾先生書法的高妙不是我們通常概念上的“書法家的字”,我們不能用書法的法度來評判他的字。
中國的傳統藝術向來講究意境,我曾經在一篇采訪流沙河先生的文章中寫道:“對于書法,我一向主張‘三分法,即書家字、畫家字、文人字。書家字崇法,畫家字重態,文人字尚意,但三者也非完全毫不關聯,多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側重罷了。”鍾先生的書法正是妙在那種貌似無法、天真浪漫的意境。
鍾先生還說他的字“不值錢”,作家賈平凹也曾經因高價賣字而被朱以撒臭批,許多書法家們也憤憤不平。其實,一幅字的價格高低,遠遠不止是是否寫得好,我們說“字以人傳”“字因人貴”,正是因為一幅字的流傳價值,最終是與書寫者本人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有關,一個無名人士,縱使字寫得再好,也問津者寥寥。
古人說“書品如人品”。鍾叔河先生是位有骨氣的大學者,其眼界學識注定了他的下筆不俗,所以我常勸有志于收藏的人士多關注學者書法,而不是緊盯著那些書協主席以平方尺論價的作品。陳傳席先生曾說“收藏當代書法如同收藏廢紙”,我雖不敢茍同,但那些一味抄古代詩詞和《心經》的書法作品,的確沒有多大價值。這也是魯迅幾頁手札賣出五百多萬的原因。
是為編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