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坡
(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1)
將自動化技術融入機械設計生產作業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顯著提高機械生產的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還可以大幅度降低機械生產作業中所需消耗的勞動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因而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已然成為了機械領域在未來幾年內的重要發展趨勢。接下來筆者將從技術概述、技術優勢以及在機械領域內的實踐應用等方面內容對自動化技術展開詳細地闡述,希望筆者針對該技術所提出的一些淺薄的意見和建議可以對相關機械生產企業有所裨益。
該技術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科學技術,其主要涉及到信息論、計算機技術、液壓氣壓技術、控制論、系統工程、電子學等多方面內容,合理地將自動化技術應用在機械領域也是推動國內機械領域向自動化方向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隨著該技術在機械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其應用優勢也逐漸體現了出來,具體如下:第一,提高生產效率,由于該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對機械設備進行自動化控制,實現機械設備的自主操作,因此可以顯著提升產品的生產效率;第二,提高產品質量,在傳統的人工操作模式下,無論是機械設計作業還是機械生產作業,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人工操作的失誤而導致最終的產品質量受到影響,而自動化控制模式下的機械設計和生產則可以有效地避免人工失誤,從而大幅度提高產品質量;第三,降低勞動成本,將機械代替人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有利于降低勞動成本,幫助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顧名思義,集成化主要是指將機械生產過程中的多個環節進行全面地整合,從而形成一個獨立的控制系統,在此基礎上再建立數據云平臺,將企業內所有機械設備所產生的數據信息進行高效融合,從而使得整個機械設計和生產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幫助企業實現機械生產作業的集成化目標。集成化機械生產模式如圖1所示,在該模式下,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均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且機械生產成本也得到了顯著地降低,由此可見集成化發展對于機械領域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圖1 集成化機械生產模式示例圖
與傳統制造業中的人工操作和控制相比,數控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幅度提高企業的在機械設計層面和機械制造層面上的高效性,數控技術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其除了包括自動化技術、數字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先進的科學技術之外,還包括一些計算機設備中的硬件和軟件等等。就目前而言,將自動化技術應用于機械生產作業中的數控化發展也依然是國內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在這里需要重點注意的問題是,由于數控化操作相對較為復雜,因此需要有技術水平較高的工作人員來完成相應的數控操作,以避免機械生產作業中出現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機械生產作業中的柔性化模式主要是將機械生產與自動化技術相互結合,從而構建出一個完整的現代化、智能化的機械生產體系,提高企業整體的機械生產水平。一般來說柔性生產在機械領域的實際應用中主要包括三個子系統,分別為設計系統、制造系統和信息流系統。與傳統的機械生產作業相比,其主要優勢體現在提高機械設備的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人工勞動量、實現即時性的機械生產、減少庫存和資金占用、可以實現24小時制的無人化機械生產的目標等等。自動化技術可以將機械生產全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串聯,從而更好地推動企業的柔性化發展。
自動化技術同時也是促進機械生產企業走向智能化道路的重要技術支持,工作人員可以在機械生產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各個環節都安裝相應的傳感器,通過這種方式來幫助企業內工作人員實現對機械生產設備實時的監督和管理,傳感器設備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獲取機械設備在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信息,并且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系統性地分析和整理,信息中心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分析結果自動下達相關的指令,在這種智能化的操作模式下,機械生產作業可以有效地規避很多安全隱患問題,提高生產質量水平。
從客觀的角度上來說,國內有很多企業將自動化技術應用于機械生產作業中時必須將其建立在信息網絡的基礎之上,由此可見,為了可以更好地順應時代的發展,機械生產企業應當適當地加強對信息網絡的重視程度,并且通過在機械生產作業過程中設置專業化的網絡系統來更好地實現企業內部機械生產與機械設計所產生數據信息之間的快速傳輸和交流,從而更好地實現工作人員對機械生產設備的自動化操作,促進機械領域的良性發展。
虛擬技術也是近幾年來新興起的一項科學技術,該技術在機械領域的實踐應用中也起到了非常關鍵性的作用,其可以通過對機械設計工作或者機械生產工作等環節進行模擬來找出其潛在的問題,并且針對問題產生的原因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通過虛擬生產作業的方式來大幅度將其機械設備在實際生產作業中發生故障問題的概率,從而有效地降低機械生產成本,減少一些機械設計環節和生產環節中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幫助該機械生產企業在競爭激烈的新形勢背景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
機械生產領域的發展對促進我國工業生產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為了可以更好地為國內的工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很多機械生產企業在不斷地對自動化技術進行優化,以求該技術能夠在機械設計和生產環節中充分地發揮出其作用效果,從而進一步為國內機械生產領域向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方向發展添加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