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劉娟
[摘要] 討論中醫辯證施治、食藥同源,與西醫飲食管理療法相結合,通過中西醫結合為特色的飲食護理,對糖尿病患者的進行飲食調節護理。
[關鍵詞] 糖尿病;中西醫結合;飲食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3(a)-0195-02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alectical treatment of TCM, the homology of food and medicin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diet management therapy, and the dietary care of diabetes patient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Key words] Diabetes;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Diet care
糖尿病,中醫稱為消渴。在飲食方面主要癥狀表現為消谷善饑,多飲多食,如何科學地做好飲食管理,通過飲食療法控制、運動療法控制、藥物療法控制這“三駕馬車”之一的飲食控制,調節控制好血糖,使其穩定在正常范圍,避免波動過大造成并發癥的提早出現,結合其他療法, 延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預防、治療費用,是內分泌科護士永恒的話題。《中國糖尿病醫學營養指南》指出合理的飲食治療不僅能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還能減輕體重,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壓等指標[1]。該文通過對內分泌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飲食護理,探討了適合糖尿病患者的指導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1? 中西醫結合飲食護理現狀
由于綜合醫院設置中并無內分泌科設置中醫人員的要求,因此內分泌科缺少中醫醫護人員,在糖尿病飲食治療和護理中,沒有針對性的中西醫結合的飲食指導意見。在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日益發展的今天,國家各個層面大力提倡中醫治療,傳統醫學地位日漸提高,幾千年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傳承,積累下來的驗方簡單、費用低廉、取藥方便、療效驗證的作用特點日漸顯現。糖尿病患者對祖國傳統醫藥較為信任,迫切希望通過專業人員傳統中醫理論指導,在飲食中利用食物五色、五味、五行的補益特點,來進行健康放心飲食療法,從而達到調理身體微形態,改善身體素質的作用。
2? 中西醫結合飲食護理
2.1? 以中醫理論為科學指導,辯證實施飲食護理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以應以清淡、少油膩、低糖、定量為原則,主食以米面為主,少喝湯類,禁忌辛辣、煙酒、過燙、不潔之品。還需根據病因、舌質、脈象等綜合辯證,給予飲食,補益所需。①情志所傷、年老腎衰者應食黑芝麻、黑木耳、板栗、鵪鶉等。易怒舌紅,肝陽亢盛,脈玄者,應食用芹菜、薺菜、菠菜、黃花菜等平肝的蔬菜。②心火亢盛,夜寐不安者,舌紅苔黃脈數應食用百合、梨子、西瓜等,以收斂心火。③脾失健運,面色倦怠、腹脹便溏者,舌淡苔白脈緩者,可使用薏米粥、豆腐、海帶、香菇等。④肥胖血脂高者,可食用冬瓜、山楂。⑤脾火亢盛,消谷善饑者,可食用黃瓜、蘆筍、蓮藕、苦瓜。⑥目視不明,可以食用胡蘿卜、番茄類、枸杞等,補腎明目。類胡蘿卜素中的番茄紅素,能夠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變袁如改善糖尿病腎臟組織病理學改變[2]。
2.2? 走出飲食誤區,科學指導飲食
①膠東半島主食習慣為包子、餃子,脂肪量高,內容物細膩容易吸收,容易在短時間內升高血糖。患者認為不會增高血糖,不加以控制食量,餐后血糖陡增。②無花果含糖量高,味道鮮美,是當地群眾喜愛的水果。在部分糖尿病人群中,認為食用無花果降低血糖,每年都有患者大量食用導致糖尿病酮癥酸中毒。③部分患者盲目相信保健品廣告,購買食用,不控制飲食,導致血糖波動大,控制不良,引發并發癥。④盲目節食,粗茶淡飯。有的患者以玉米、豆類、蔬菜、菜為主要食譜,不吃脂肪和蛋白質,導致缺少蛋白質和脂肪,容易引發低血糖,消瘦。動物性食品是人體補充鐵、鋅、維生素及氨基酸等物質的重要來源,其中精氨酸組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亦是植物性食品所缺乏的,因此適量的動物性食物的對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3]。⑤外出活動不準備糖塊,無糖尿病信息識別卡。有的患者血糖波動大,外出活動因低血糖暈倒,也不攜帶疾病信息識別卡。在無任何預備措施暈倒的情況下,很容易引發腦部后遺癥,造成嚴重后果。⑥飲食中湯類、粥品過多,血糖升高快速。部分患者飲食習慣喜歡食用菜湯、粥品、喝湯,因脂肪量大且容易吸收,餐后血糖迅速升高,導致血糖波動大。有相關研究發現豆漿的攝入量超過500 mL/d時,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的保護作用減弱[4]。應少食水分含量多且易吸收的食物,控制血糖緩慢上升。⑦胰島素注射后立即用餐。有的胰島素需要注射完畢15~20 min后,再進食。部分患者注射后,未等待胰島素起效,立即用餐,導致胰島素未真正起效,進而引起低血糖。⑧節假日易得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平時血糖控制較好,飲食自律性強。節假日里,飲食種類豐富,且高油高糖,加之同餐親友勸說、飲酒等,導致食物攝入量增多,血糖明顯升高,引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⑨年輕患者飲食控制不佳。很多年輕患者,體型肥胖,運動鍛煉少,以為自己年輕,不會發生并發癥,自我控制能力差,飲食不加節制。導致控制血糖較差,極易發生酮癥酸中毒和并發癥。患者知識不足引發的后果令人痛心,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將常見的飲食誤區,歸納提煉后,納入到對糖尿病患者的入院飲食指導內容當中。利用剛入院時候、入院期間、出院指導等各個護患溝通環節,反復將正確的信息傳達給患者及家屬,讓他們意識到控制飲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利于減少并發癥,不影響正常生活質量。重復宣教后,逐步改變患者及家屬固有思維,使得他們堅持正確的飲食習慣。
2.3? 采用簡單易學的手測量法評測食物量
手測量法根據手掌評估食物的量。具體方法為每天攝入谷物類食物應該和自己雙拳大小差不多,攝入瘦肉的量約為自己一個手掌大,厚度約為小拇指厚,攝入水果的體積差不多為自己的一個拳頭,攝入綠葉蔬菜的量約為雙手能捧起來的量,攝入油的量約為第一節拇指肢端的容積,因為食用的油是液體沒辦法用固體的表示,我們可以用家里類似手指的陶瓷調羹來衡量[5],方躍偉等[6]將食物手測量法則冶應用于我國人員發現此法適用于我國人員的人體結構和膳食結構姚美玲[7]認為手測量法是一種有效的健康宣教方法,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飲食依從性。當然,由于個體認知、手大小存在差異,因此應該定期對患者的食物進行稱量,以確定手測量法是否準確,及時進行糾偏,確保正確稱量。
2.4? 形式多樣的護理教育方法
科室利用科室學習,由科室中醫專業人員對所有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內容包括中醫傳統理論、中醫診斷學、食物性味等,并針對掌握情況進行考核,合格后才能對患者進行指導。
現場培訓。科室每月舉行糖尿病講堂,邀請糖尿病、中醫專家PPT現場講座。發放圖文版中西醫飲食療法指導手冊。內容包括:①科室聯系方式。②常見食物營養種類成分、熱量和性味、補益類型。③每日需要的淀粉、脂肪、蛋白質的量等。
建立仿真模型柜子。大部分中國家庭,并沒有廚房秤,也沒有稱量食物的習慣。這種模糊做飯的方法令患者三餐食量不準確,引發血糖波動,胰島素應用劑量需要反復調整,調整過快。我們根據中國人常用的食物種類建立仿真模型,并標明了該體積的食物熱量,使患者對每餐食物攝入量有清晰的認知,有利于控制食物攝入精準度。
一對一指導,教會患者正確飲食。由專業中西醫結合醫護人員,傾聽患者的飲食習慣,評估患者存在的飲食問題,根據患者的脈象、舌苔、二便等,綜合望聞問切的結果,制定專屬于患者的中西醫結合護理方案。并根據患者病情情況及時調整護理方案。
患者應及時來訪或隨訪。公布科室聯系電話,鼓勵每月來訪或隨訪1~2次,針對情況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互動微信圈。建立醫護、患者共同參與微信群,利用微信推文、視頻宣傳飲食療法的重要性,護患互動,科學指導飲食療法。
家屬全程共同參與。因住院時間較短,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還是日常的飲食控制,良好習慣離不開家屬支持和監督,因此讓家屬參與進來,共同一起改變飲食習慣,使家庭飲食更為健康、科學,可以極大的增加糖尿病治療的信心。
還可以利用手機軟件幫助患者管理飲食,使用方便,操作性強,依從性高[8]。
3? 小結
糖尿病是一種病程長、并發癥多的慢性常見疾病。隨著生活方式改變,體力活動減少,飲食結構變化為油炸、高糖,糖尿病人口日趨增多并呈現年輕化趨勢。由于人們對糖尿病飲食知識缺乏,再加上糖尿病患者飲食存在諸多誤區,嚴重影響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通過為患者根據各種食物的性、味、補益特點,結合患者的脈象舌苔,望聞問切,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中西醫結合食療方案,用食物來輔助治療疾病,讓患者感受到祖國傳統醫學的精華和傳承,從中受益,學習掌握食物營養成分的特點和飲食療法,可能更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實現和維持健康的飲食行為,延緩并發癥發生。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師協會營養醫師專業委員會.中國糖尿病醫學營養治療指南(2013)[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5,10(2):73-88.
[2]? 劉艷峰.番茄紅素對糖尿病大鼠腎臟炎癥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6(2):79-82.
[3]? Jean-Michel LECERF.肉類消費:營養功效與健康影響[J].肉類研究,2015(2):25-28.
[4]? 凌軼群,何潔依,邵穎,等.上海地區妊娠糖尿病飲食危險因素分析[J].世界臨床藥物,2014(11):674-678.
[5]? 毛靜靜,雪芹,張俊梅.糖尿病飲食護理干預的研究進展[J].糖尿病新世界,2018(6):195-198.
[6]? 方躍偉,任飛林,段蔣文,等.食物手測量在平衡膳食健康教育的應用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14,30(11):963-966.
[7]? 姚美玲.不同飲食指導方法對2型糖尿病病人飲食依從性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4(11):992-993.
[8]? 司慧楓.糖尿病飲食推薦系統設計與實現[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