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超 羅乾美
摘 要:精益生產是通過變革,消除一切浪費,降低成本,向零缺陷、零庫存進軍,用最少的投入實現最大的產出,使生產系統能很快適應用戶需求不斷變化,讓生產過程中一切無用、多余的被精簡,實現利潤最大化。
關鍵詞:校企體制差異 精益生產
一、校、企機制差異及存在的現象
在我院校企合作中,學校與企業存在著體制和觀念上的一些問題,缺乏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學校運作機制和企業運作機制;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存在較大差異,制約了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以及教育者從職業人到生產人的角色轉化,導致在引進的產品生產過程中,出現了不能按時按量交貨,人員效率低下,質量無法滿足客戶要求,現場執行差,問題重復發生,等待時間、運輸浪費,過程(工序)、動作、產品缺陷,研發能力不夠,量產時浮現大量問題,毛坯供應商無法準時保質保量交貨,加工廢品量大等多方面
問題。
二、精益生產管理的定義及宗旨
精益生產管理,簡稱“精益”。是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運行方式和市場供求等方面的變革,使生產系統能很快適應用戶需求不斷變化,并能使生產過程中無用、多余的東西被精簡,最終達到包括市場供銷在內的生產的各方面最好結果的一種生產管理模式。
精益生產方式是通過其對各個環節中采用的杜絕一切浪費的方法與手段,滿足顧客對產品的要求,消除浪費,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斷改善,確保每個人員及其崗位的安排原則是增值的,撤除一切不增值的崗位,來達到降低成本、縮短生產周期和改善質量的目的。
三、精益生產管理的改進意義及改善原則
精益生產方式與傳統生產方式的區別主要表現為:改變了品質控制手段、減少了緩沖區、增加了員工的參與感和責任感、僅在需要的地方采用自動化。精益管理過程,包括組織管理的優化,大力精簡中間管理層,減少非直接生產人員;推行生產均衡化和同步化,實現零庫存與柔性生產;推行全生產過程(包括整個供應鏈)的質量保證體系,實現零不良;減少和降低任何環節上的浪費,實現零浪費;實現拉動式準時化生產方式。
(一)改進生產過程
1.消除質量檢測環節和返工現象
產品質量從產品的設計方案開始,每一個環節的都能做到百分百的保證,那么質量檢測和返工的現象自然而然就成了多余之舉。
2.消除零件不必要的移動
我校校企合作教學工廠主要設備分成兩個區域,生產布局不合理是造成零件往返搬動的根源。在按工藝專業化形式組織的車間里,零件往往需要在幾個工位中搬來搬去,使得生產線路長,并且占用很多在制品庫存,導致生產成本很高。通過改變這種不合理的布局,把生產產品所要求的設備按照加工順序安排,并且做到盡可能的緊湊,這樣消除零件不必要的搬動,節約生產時間。
3.消滅庫存
減少庫存的有力措施是變“批量生產、排隊供應”為單件生產流程。在單件生產流程中,基本上只有一個生產件在各道工序之間流動,整個生產過程隨單件生產流程的進行而永遠保持流動。
(二)改進生產活動
保證生產的連續性,必須通過減少生產準備時間,機器檢修、待料的停工時間和減少廢品的產生。
1.減少生產準備時間
減少生產準備時間一般的做法是,認真細致地做好開機前的一切準備活動,消除生產過程可能發生的各種隱患。
2.消除停機時間
全面生產維修是消除停機時間最有力的措施,包括例行維修、預測性維修、預防性維修和立即維修四種基本維修方式,我校采用周末進行周檢,假期進行全面檢測維修的方式交替進行,完成檢測維修的同時也讓相關專業學生得到了實踐。
3.減少廢品產生
嚴密注視產生廢品的各種現象(比如設備、工作人員、物料和操作方法等),找出根源,然后徹底解決,為此,我校校企合作教學工廠采用了現場專人負責與現場質檢相結合的方式。
(三)精益生產原則
消除浪費:關注流程,提高總體效益;建立無間斷流程以快速應變,降低庫存;全過程的高質量,一次做對;基于顧客需求的拉動生產;標準化與工作創新;尊重員工,給員工授權,團隊工作;滿足顧客需要;精益供應鏈。
四、結語
總而言之,精益生產是一個致力于改進生產流程和流程中的每一道工序,盡最大可能消除價值鏈中一切不能增加價值的步驟,提高勞動利用率,消滅浪費,徹底地追求生產的合理性、高效性,能夠靈活地生產適應各種需求的高質量產品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
參考文獻
[1]孫燕.企業精益生產管理應用研究[J].經濟視野,2014(12).
[2]康啟來.包裝印刷企業精益生產管理的思考[J].中國印刷,2015,269(5).
[3]張彬.淺談精益生產管理[J].廣東造船,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