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科
摘 要:農村小學寄宿式學生結構復雜,給學校和老師的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如何對寄宿班級進行有效管理,筆者提出了農村小學寄宿式班級分層管理的分類管理辦法,并從實際出發對分層的界定、方法提出了一些看法,對分類的學生做了明確的說明,并對分層管理后的實際效果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可行性探討。
關鍵詞:寄宿式班級 分層管理 方式方法
班級是學校組成的基本單元、是學校開展教學活動最基礎的載體、是學校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班級工作的管理是學校健康持續發展的必備條件,如何有效的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尤其是農村寄宿班級的管理,更是穩定農村務工家庭和諧的有效輔助。筆者根據自己這些年的教學管理經驗,就寄宿式班級管理中運用分層管理的存在的問題和有效措施進行探索。
一、寄宿式班級分層管理的實施
(一)何謂班級分層管理
分層管理,是一種管理策略,體現了一種管理思想。它強調“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一份寶貴的可供開發的教育資源,在管理的過程中應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適應不同學生特點,不能以犧牲其中一部分人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發展”。它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個體差異,分層管理,分層推進。下面就分層管理談談我個人的想法。
(二)班級分層管理的分層方法
按照學生的成績及學生在小學中的表現把學生分成三類:A 優等生。這層學生占班級人數的少數,他們主要的特點是學習中成績好,整體素質比較好,學生自身也比較自覺。但是一旦這些學生的缺點也比較明顯,他們年齡小,心理發育都不完善,遇到事情會挫折感比較強,比較脆弱;B 中等生。這層學校在班級人數中占的比例最大。這類學生的優點和缺點都不明確,如果老師對這層學生不加以引導和有效的提供幫助,他們或者可以成為“優等生”,也可能歸類于“后進生”。因此,對這層學生的教育管理是我們老師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因為學生多,老師精力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精力中關注和幫助他們是我們需要進一步進行思考的問題;C 后進生。后進生這類學生也分成好多種類型。有的確實是因為智力問題成績跟不上,也有的是因為性格問題,或者是興趣不高造成的學習差。他們就是我們常說的不愛學習。
二、農村小學寄宿式班級實行班級分層管理后的實效
(一)農村小學寄宿式班級分層管理讓每個學生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視
這樣的班級管理讓學生變的生動,能有興趣去主動的學習,自律性增強。這樣的因材施教讓我們的學生能最大程度地適應自己的學習方式,最大程度地讓學生實現正常發展,全面發展,實現我們所說的德智體全面發展。
(二)分層管理使后進生的學習目的、態度、思想、觀念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農村小學寄宿式班級實現分層管理最大的改變是后進生的改變。因為他們受到老師的關注或者幫助增多,讓他們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包括思想教育都得到了不小的改變,也讓我們的班級各項成績和日常評比都有了不小的進步,班級中的每一員真正地融入了班級,形成了較強的班級凝聚力。
(三)各層次中逐步形成了良性競爭
分層管理讓同層次的學生之間相互幫助,不同層次之間相互競爭比賽。同學之間相互監督同時也相互幫助,他們在競爭之中相處會越來越熟悉,同學之間感情會越來越深厚,他們在自我約束方面會有很大的進步,并且會在互相幫助中進行取長補短,最終達到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班級中也逐步形成了朝氣蓬勃、努力爭先的集體氛圍。
三、分層評價
經過一定時間的發展后為了看看目標達成情況將對學生實施分層評價。分層評價類似于學生做分層練習,是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考核的辦法。比如:將平時的目標和要求分成底、中、高三層,對與優等生必須完成底、中兩層的要求,再根據高層要求的達成情況給以量化記分,如果底、高沒有達到,則不予記分,同樣對于中等生必須完成底層要求,再根據中層要求達成情況給以記分,對于后進生只要達到底層要求就給以記分,最后通過分數統計考核,使得底層次低起點、低要求。高層次高起點、高要求。這樣可使各層學生不易滿足,朝著自己的目標持續奮進。
四、適當調整,優化分層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各層的學生基本上能夠穩定在一定的水平,都有不同水平的發展,這時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分層進行調整,部分學生進行升降,整體進行優化,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水平范圍內重新目標定向,持續的往前發展。
五、實施班級分層管理中有待探討的問題
宿式班級分層管理的實施并不是一帆風順,在具體實施中發現存在著一些問題。在同層次競爭中雖然努力避免但仍有可能會引起學生沖突,如何協調,如何加強心理教育,是新的課題……以上這些新問題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研究并加以解決的問題。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對不同學生,實行不同管理,施加不同壓力。一方面維持了學生的競爭的積極性和進取心,另一方面每個同學都會有一個新的目標呈現在面前,形成不同的目標導向,使得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不斷地向更高層次的發展,保持整體水平的持續性前進。
參考文獻
[1]伍占倉.班主任工作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1).
[2]方艷梅.春雨潤花花自艷[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5(10).
[3]李克勤.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概說[J].教育前沿(綜合版),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