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揚
在學習過程中我認為預習甚至比學習更重要。預,是預先,也就是學生在講課之前主動接觸講課內容,帶著自己的思想去品讀文章,理解文章,這時他們會有最原始的理解和感悟以及最原始的疑惑。這些最原始的思想就是最寶貴的財富。
一、預讀并自行處理生字詞,對學習有重要作用
學生預習最基礎的也是最初始的行為是讀文。他們在讀文過程中首先解決的就是字、詞、句。這些又是學習文章的基礎的基礎。這個環節看似簡單,但如果能很好地做下去,不輕視的話,那么會提高課堂效率,不至于老師用大量時間去解決生字詞。所以,學生對字詞的重視就是類似學“功夫”之前要學“扎馬步”一樣。學生在預習現代文的過程中為了解決字詞需要查閱字典、詞典或者電腦資料;學生在預習文言文的過程中一定會對照注釋去翻譯文章,他們就不自覺地去解決文言詞匯,不自覺地去求知,這也在無形中讓學生養成了一種查閱資料和信息整理的能力,也最初步讓學生有了“質疑”的能力,所以說預習生字詞是萬丈高樓的地基,是最基礎也是最必要的。
二、預讀并形成對文章的初步認知,對學習有重要作用
學生讀課文,他們對課文基本上是初見,所以一定會有一個第一印象。我們暫且不去考慮這個第一印象正確與否,單單考慮這個第一印象的重要作用就好。例如,學生在預習《小溪流的歌》這篇文章時,他們會分析泥沙、沉船等這些代表著什么?也會理解“小溪”最后匯成大海,也會理解小溪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阻礙以及它最終成的原因。這就是可貴的第一印象。那老師在講課過程中抓住這些可利用的第一印象將講課重點放到對學生面對挫折的教育上從而達到教育目的。因為學生的這些第一印象是正確的,所以老師就沒必要再浪費時間重復,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但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更多的是出現不理解,或者第一印象錯誤,這是不是就是失敗呢?當然不是。學生學習最終是要學習更多的更深層次的知識。所以說學生遇到問題或者理解有偏頗更是好事。這也給老師以深入講解的空間,也給了學生深入理解的空間。例如學生預習《孔乙己》時就會感到迷茫。他們只能感受到孔乙己這個人挺可憐,甚至有的同學會認為“孔乙己”的下場并不意外!他們只是覺得,但并不能究其原因。當然還有一部分同學感到枯燥根本就不看了,或者就不預習了。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這個時候老師的重要作用就顯現出來了。老師要針對學生的疑惑、學生的思想誤區去調整教學思路,解惑便成了《孔乙己》這篇文章最大的難度,包括寫作背景、社會背景(當時時代背景的人生百態及其原因)、作者魯迅想表達的情感。這節課也許老師講的內容居多。因為老師不講,學生就不能深入理解,即使老師講了,學生也沒有生活感受,理解的程度也可能不深。所以這篇文章還會給學生留下疑惑和不解,這種不解會一直待到他們的思想成熟才會有所解答。大家看看,學生的疑惑真正想要揭開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但當他們理解后就是一種思想上的成長。
三、教師指引預習方向對學生學習有重要作用
學生預習并不是只有學生參與,老師要布置好預習作業。這個作業是有針對性的。重點的字詞、作者、寫作背景、文章內容的引導閱讀,這些都對學生的閱讀起著重要作用。老師的預習作業布置的要適量,要有靶向作用。老師要了解學生學情,了解班情,不能遍撒網廣撈魚。課下注釋上有的內容怎么篩選、社會背景怎么篩選、文章內容怎么有層次的引導,所以老師對預習作業的布置對學生的預習效果起到了重點作用。預習作業是一方面,檢測預習作業,發現問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這個環節關系著正課的講課方向和重點,所以老師一定要思考檢測方法。太頻繁、太繁瑣的話,久而久之可能會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最終適得其反。
四、預習整理對于學生信息搜集歸納能力的鍛煉
預習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對于信息的搜集整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迅速地在頭腦中形成懂和不懂兩個概念。那不懂得內容會在學生的思想中占有主導地位。怎樣解決不懂的東西?需要自主動手、動腦去解決問題。這就需要學生搜集、記錄和整理。整理過程中哪些是主、哪些是次,哪些關鍵、哪些是個人理解。這些問題會在學生的頭腦中排序,他們會有針對性地去解決。是將找到的答案直接抄寫下來還是簡寫還是寫自己主觀的答案,無論怎樣做,這個過程都是信息在學生大腦中迅速整理的過程。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進行信息的篩選、提煉、歸納。讓學生做預習,寫預習筆記不斷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力,更鍛煉了學生思維力向更深、更廣的角度去發展。這才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鍛煉,也是講讀、寫、思融為一體的最好方法。
五、預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急功近利
預習是一種自律的習慣。他與課堂不一樣。課堂上很大一部分屬于被動接受。但預習不一樣,預習靠的是學生的自律,靠的是學生養成的習慣。如果學生應付性預習,那么他一定堅持不下來,預習也是假預習,久而久之就會放棄,不了了之。所以要讓預習成為一種自律和習慣,就不能讓學生將預習當作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求知的樂趣。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一定要負責,要讓預習作業有層次感,讓學生有求知欲,還要讓學生有成就感。所以說預習與正課一定要掛好鉤,一旦脫節,預習也毫無意義。
語文學科是一門主觀意識比較強的學科,靈活度比較大的學科,我們不能用數理化的學科要求去做,我們最終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這種素養是潛移默化的,是需要長時間的浸染和積累的,而且更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主動思考、主動質疑,所以說,語文預習是學生思想進化的鋪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