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紅
柳琴是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兒童學習柳琴不僅有利于提升藝術素養,也有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但是兒童的柳琴啟蒙教育因缺少專門教程而過于成人化。為此,筆者嘗試從兒童興趣出發,建構柳琴啟蒙課程。
一、兒童柳琴教學存在的問題
1.目標問題
當前我國兒童柳琴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以考級為目的,側重彈奏、演唱等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忽視了對兒童音樂素養與審美能力的培養,教學偏向成人化、專業化。枯躁重復的柳琴彈奏訓練缺少音樂欣賞、表現與創作等環節,缺少文化滲透,使得柳琴的學習過程變成了一種機械化的行為,容易導致兒童的排斥或逃避,難以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
2.內容問題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感受與欣賞、體驗與表達、實踐與創造、音樂與文化,都是音樂教學應關注的領域。柳琴教學的內容應該是多元的,其中樂器彈奏是基礎,但教師往往不能較好地把握技能和素養的關系,過分側重彈奏技能訓練而使教學內容單一化。
3.教學方法問題
教師過分依賴傳統的柳琴教學方法,如口傳心授式、灌輸講解式、示范模仿式。這些方法形式單調,缺乏情景設定,缺少有趣的活動,缺乏創造性與融合性,不適用于藝術體驗式的學習,不利于豐富兒童的藝術感受,不利于發揮兒童的主觀能動性。
二、兒童柳琴啟蒙課程要解決的問題
兒童在初學柳琴時,如果只是練習技能技巧,很快就會厭煩,不僅難以堅持學習,也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培養。因此,柳琴的啟蒙教育要遵循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既要幫助兒童快速掌握技法,還要使他們保持學習興趣,將審美情趣、文化內涵、國家認同等核心素養滲透其中。柳琴教學應以培養兒童的綜合素養為目的。讓兒童通過學習柳琴而參與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從中探究、發現、領略藝術的魅力,培養對音樂的興趣,發展藝術美感,和諧身心,陶冶情操;在傳統技能技巧的學習中拓展文化背景,發展音樂聽覺,提高對音樂的欣賞、表現與創作能力。
為此,筆者在進行兒童柳琴啟蒙課程設計時,嘗試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課程目標體系的建立;課程教學內涵的豐富;基于校外教育特色與價值的拓展;課程教學模式與方法的創新。
三、兒童柳琴啟蒙課程體系的建構
1.課程理念
一是專業性。柳琴的演奏技術具有普遍規律,然而每個兒童在彈奏時又有其特殊性,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要對兒童進行全面的演奏技能、心理素質、音樂表現方面的訓練,要有一套科學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
二是人文性。音樂課是一門藝術學科,更是一門人文學科。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音樂作品的人文性,凸顯人文關懷。在兒童柳琴啟蒙課程的樂曲選擇上,要挖掘適合兒童演奏、具有民族特色、人們耳熟能詳的兒歌和經典作品。
三是審美性。柳琴啟蒙教學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家或單純訓練技能技巧,而是要培養兒童對音樂的審美感受、審美情趣,激發兒童的音樂審美意識、審美渴望,提高其審美判斷和創造能力。
四是實踐性。要讓兒童在切身體驗的過程中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通過投入豐富的學習活動、參加音樂會等,使兒童的想象力、思維力、創造力得到發展。
五是融合性。即便是針對兒童的柳琴啟蒙課程,也應融入器樂的歷史、文化(包括代表人物),實現技能教學與人文內涵的融合。課程內容要相互聯系與呼應,要有明顯的主線貫穿整個課程。
2.課程目標
柳琴啟蒙課程要實現三個目標。一是知識目標——培養兒童的專業素養;二是藝術目標——培養兒童的審美素養;三是健康人格目標——培養兒童的人文素養。
3.教學方法
針對兒童的柳琴啟蒙課程,要采取豐富而靈活的教學方法,包括體驗、模仿、創造、合作、綜合、游戲等多種形式的活動。
4.課程內容
根據對課程內容的整體規劃和定位,可從5歲兒童起步,參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由簡到難地設計課程。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感受與欣賞。可首先通過聆聽樂曲,讓兒童學會欣賞柳琴音樂。例如,先讓兒童聽教師演奏《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體會柳琴發出的清脆、高昂、明亮的聲音,逐步感受樂曲所表達的情感。兒童會哼唱樂曲的旋律,進行初步模仿。接著,教師可介紹樂曲的背景和內容,讓兒童了解它是一首運用山東民歌中富有典型意義的音調創作的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樂曲,表現了游擊隊員在艱苦環境中的堅強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這樣既可寓教于樂,又培養了兒童的愛國情懷。
二是體驗與表達。課程要能夠豐富兒童的音樂體驗,提高其與音樂有關的表達能力。如選擇恰當的樂曲,引導兒童在柳琴演奏中體驗音樂中的豐富情感,如《小白菜》《小草》中的悲傷,《快樂的節日》《上學歌》中的喜悅等。還可通過“五線譜兒歌”“手指譜兒歌”等幫助兒童了解柳琴的樂理知識;讓兒童自己畫柳琴,并標記出柳琴各部分的名稱等;安排兒童分享音樂故事或音樂家故事的環節,以此培養兒童自主學習能力與表達能力。
三是實踐與創造。以樂曲《小星星》為例,首先讓兒童打著拍子唱出曲譜,這是兒童實踐的過程;再結合柳琴演奏,再現主題印象,這時兒童可以進行創作,根據《小星星》的曲譜再寫出新的主題旋律,反復演奏;還可以分小組演奏主旋律,通過木魚、三角鐵等打擊樂器的配合,創造不同的音樂場面。這樣不僅豐富了音樂表現手法,更重要的是拓寬了兒童的創作空間,使兒童通過表演自創音樂的情景進一步增強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
四是音樂與文化。課程要以我國各民族的優秀傳統音樂為重要內容,通過欣賞經典樂曲,幫助兒童熟悉進而熱愛祖國燦爛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同時也進一步開拓視野,感受音樂文化的多元性。
以上是筆者對兒童柳琴啟蒙課程的初步探索,下一步將圍繞兒童健康人格發展的目標,促進課程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從單一、封閉的授課模式向綜合、開放的模式優化升級;充分發揮校外實踐育人、活動育人的優勢,不斷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新教學方法,促進兒童柳琴啟蒙課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