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翔 曹玉潔 張玉婷 黃苗苗 林積昶


摘 要:無線移動網絡飛速發展,網絡數據呈指數型增長。經大量研究證明,即使網絡中存在大量的數據,但是不同的內容被用戶請求的次數并不相等。有些流行度比較高的內容數據會被用戶重復請求,因此,造成了網絡大量冗余問題。多點協作通信技術可以有效減少網絡數據冗余。文章主要針對基于Zipf函數建立的平均請求幾率模型來描述網絡中不同內容,再以泊松分布的移動節點,計算不同節點在不同容量下請求不同內容的命中率及平均命中率。
關鍵詞:Zipf模型;多點協作通信技術;流行度
1 問題背景
現代無線移動通信系統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寬帶高速率,二是移動互聯。這兩個特點要求無線移動通信技術達到較高標準,如區域間干擾抑制,移動中可靠傳輸信號,分布式、集中式信號處理等。多點協作通信技術是應對上述挑戰的最有效技術之一[1]。
2 模型假設
(1)在模型建立時將假設宏小區為半徑為500 m,圓心為(0, 0)的平面區域圓,將宏小區內的移動節點分別假設為圓內的點。
(2)假設宏小區內移動節點的數量為1 000個,固定結點的數量為250個。
(3)假設移動節點的進入強度為:0.021 645 07,固定節點的進入強度為:0.012 732 39。
(4)假設固定節點分布于移動節點密集區域。
(5)假設單位面積的半徑為500 m。
(6)假設宏小區內所有文件的大小及內容都相同。
(7)假設移動節點的內容緩存容量的取值范圍為1~20,固定節點的內容緩存容量的取值范圍為1~200。
3 理論介紹
3.1 節點分布
移動節點服從進入強度為λ的獨立空間泊松點分布,單位面積內移動節點的數量為k的概率為:
同理,固定節點服從進入強度為λ1的獨立空間泊松點分布,單位面積內固定節點的數量為的k概率為:
3.2 Zipf模型請求幾率模型
假設當前網絡中有個文件,并分別按照流行度排名情況進行命名,即流行度最高的文件命名為第1個文件,并以此類推。則第i個文件被用戶請求的幾率Pi與其內容流行度服從相同分布,0≤Pi≤1,,且與文件排列序號,即內容流行度排名i成反比,有:
3.3 隨機緩存文件概率模型
文件在網絡中按照流行度排名情況進行命名,文件的存儲概率在網絡中可建模為Zipf函數,用βi表示第i個文件的存儲概率:
其中,存儲概率表達式中γc反映了緩存方案,實際應用過程中,γc可取值為0.8。
3.4 內容命中率模型
3.4.1 約束條件
(1)移動節點對每個文件的請求概率服從Zipf分布。(2)在每個節點中,存儲的文件沒有重復。(3)文件請求只對通信半徑范圍內的文件有效,不考慮通信半徑外的文件情況。(4)定性可知,流行度排名i越大,被命中的概率就越小,所以我們對排名前20的文件進行命中率的計算。
3.4.2 模型建立
其中:h為請求不同內容時的命中率;C為請求總次數,本實驗中,C設置為10 000;Count為在請求次數中,該文件被命中的次數。
3.5 文件請求幾率模型
假設當前網絡中有M個文件,并分別按照流行度排名情況進行命名,即流行度最高的文件命名為第1個文件,并以此類推。則第i個文件被用戶請求的幾率Pi與其內容流行度服從相同分布,0≤Pi≤1,,且與文件排列序號,即內容流行度排名i成反比,有:
Zipf函數包含有基本形式和廣義形式兩種,基本Zipf函數是廣義Zipf函數的特殊形式。當γr=1時,以上公式就變成了基本Zipf函數,為了方便起見,我們以基本Zipf函數為準,定量討論文件緩存命中率。
3.6 隨機緩存文件概率模型
文件在網絡中按照流行度排名情況進行命名,文件的存儲概率在網絡中可建模為Zipf函數,用βi表示第i個文件的存儲概率:
其中,存儲概率表達式中γc反映了緩存方案,實際應用過程中,γc可取值為0.8。
4 實驗流程
實驗流程如圖1所示。
5 實驗結果與分析
5.1 內容命中率模型求解
內容命中率模型如圖2所示。
根據圖2可知,當文件的流行度排名較高時,該文件在某移動節點的通信半徑范圍內的命中率更高。曲線是一個凹函數,說明在排名第20的文件之后,文件的命中率會下降[2-3]。
5.2 自我命中率求解
在不同節點容量下,文件的自我請求率的數據如表1所示。
根據表1可知:固定節點的存儲容量不變時,增加移動節點的存儲容量個數,節點的自我請求命中率就會增加。這是因為固定節點不會主動產生請求,移動節點可以主動向自身產生請求,當移動節點的容量變大的時候,自我請求率就會相應的變大。
[參考文獻]
[1]張召雙.多點協作通信系統關鍵技術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6(21):37.
[2]劉曉寧.多點協作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探討[J].中國新通信,2016(9):25-26.
[3]劉丹.協作通信技術在衛星移動通信中的應用[J].電子測試,2016(13):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