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廷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同時也是我國社會穩定的基石。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是推動整個社會向前發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隨著現代化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經濟的發展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偃師市農業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來提出偃師市農業經濟發展的改進策略,與同行們共同交流,希望能對偃師市農業經濟發展略盡綿薄之力。
1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
1.1資金利用投向不合理
由于農產品加工的項目周期短、投資少而回報多,并且對于相關的審批比較容易,市場上的前景也非常廣闊,所以這些深受投資企業的青睞,企業對于這方面投資也非常高;而對于很多未開發的荒地和山地,未利用的荒溝、荒灘等,耗時長而且相對于農產品加工來說回報率低的產品,企業投資很少涉及,所以導致農業經濟發展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業產業結構上的部分不合理。
1.2農村的金融信貸不夠完善
對于農民的信貸大多數都是短期的小額貸款,而且大多需要農民拿物品抵押,這種小額的貸款周期短、頻率高,風險較大,而抵押貸款手續麻煩,很多農民根本不愿意去貸款或者由于抵押物品價值較低,農民根本貸不到款,貸不到款就會導致農業再生產無法得到及時保障,進一步就會影響到農業經濟發展。
1.3農業的標準化建設水平較低
農業的標準化水平不高,很多農產品的質量水平都沒有國外發達國家和我國先進地區的水平高,所以我們的農業標準化建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我們應該想盡辦法,大力發展農業標準化建設,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標準化水平,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逐漸使農產品與先進地區和國際接軌,一較高下。
1.4農業基礎設施落后
就目前而言,我們對農業的投入雖然很大,但相關部門對于農業的投入缺少科學有效的機制,地區和行業內部差異較大,部分投入有一定的隨意性。這樣一來農業的持續發展必然會受到阻礙,由于有的地方投入不足,到現在為止還保留著很多上個世紀建造的農業基礎設施,根本無法適應現代化農業經濟發展需要,也導致了抵御自然災害災能力的減弱,阻礙了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步伐。
1.5農業龍頭企業的輻射作用有限
雖然近年來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勢頭良好,但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產業鏈條較短,帶動力不強。如我市具有潛力的特色產業——銀條加工企業多以出售初級農產品和初次加工為主,深加工技術和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低,生產和管理手段現代化程度低,勞動效益較為低下;另一特色產業——葡萄酒企業產品的品質雖有保障,但和一些大品牌的葡萄酒相比市場競爭力較弱,消費者對其認知度較少,擠壓了發展空間和市場份額。
2農業經濟發展的改進策略
2.1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力度
我們應該重視對農村的基礎建設,改善農業投資的環境,對于尤其是對基礎設施落后的急需開發的地區要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提高其抵抗風險的能力。在改善農業基礎設施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周邊的道路交通環境,還有供水供電環境,農業信息化的建設,農業機械化的建設,這樣一來才能吸引投資者對于除了農產品加工之外的農業項目感興趣,才能吸引更多外來投資,除此以外,對于農業投資環境的建設也不可忽視,為投資者創造一個良好經營環境,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2.2加強農村金融信貸設施建設
繼續推進銀企對接,建議由政府協調各商業銀行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扶持力度,簡化貸款程序,放寬條件限制,增加貸款額度,推進銀企對接成果落實,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擴寬融資渠道,采取多種方式方式解決龍頭企業和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流動資金短缺,貸款難問題。
2.3對龍頭企業加大扶持力度
進一步完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扶持政策,對龍頭企業擴模升級、技術改造、基地建設、加工物流提供稅收、信貸、用地等方面的優惠。扶持政策不要只停留在文件上,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重點是進行落實。同時,建議各級財政統籌整合有關涉農資金設立農業產業化扶持專項資金,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加大扶持力度,增強財政扶持資金的導向作用,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4提高農業科技能力
政府要幫助企業搭建與農業院校、科研單位的溝通平臺,聘請專家組成專家服務團隊,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校為支撐”的工作機制,為企業的科學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積極推廣和運用現代生產技術、信息技術、管理技術,不斷提高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的科技含量,提高企業產品的附加值。
2.5鼓勵企業創名優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
針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名優品牌產品少的現狀,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參加一些大型農博會、農展會宣傳我市的知名農產品。政府要對企業創名優品牌和產品進行扶持獎勵,使盡量多的農產品加入“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行列,增強企業的軟實力。
2.6加強對主導產業的引導、培育與發展
政府主管部門應促使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聯合起來,創新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產業化聯合體,將主導產業做大做強。首先,要指導群眾發展具有本地特色和競爭力的優勢產品,形成區域主導產業,同時要避免一哄而起、盲目上馬和盲目擴大規模;其次,要指導群眾通過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對傳統產業進行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生產效率,使大宗產品上檔次,特色產品上規模;此外,還要指導群眾積極發展新的主導產業,對那些雖未形成生產經營規模,但有明顯開發優勢的潛在產業,進行重點培育。
農業是立國之本,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我國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業作為基石,農村經濟發展對我國社會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重視農村經濟發展,要把農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作為首要任務,要繼續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入,要不斷改善農業投資環境,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加強科技培訓,提高農業生產科技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科學健康發展,改善農村面貌,早日實現鄉村振興。
(作者單位:471900河南省偃師市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