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鍵詞:國際合作;氣候變暖;低碳經濟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國家,他既傳承了優秀的歷史傳統又在不斷地社會發展過程中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其中責任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自古以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都會積極地負起自己的責任,當然在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也從不退卻。從古到今中國就是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站在世界之上,大部分時候中國承擔者“超負荷”的責任,也是一直無怨無悔,從始至終。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依舊如此。中國在氣候問題上所體現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發展中大國的雙重身份,一方面使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面臨國際社會日益沉重的壓力,另一方面也給中國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為中國提供了掌握全球化時代氣候治理主動權的契機。[①]
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的變暖問題上也是提出兩大責任原則:共同責任原則、區別責任原則,這兩大責任的前提都是堅持外交上的獨立自主。中國認為,在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的進程中,不同實力的國家所承擔的責任也是不同的,必須分清責任,不應抽象的談論共同的責任。[②]首先,獨立自主是維護我國國家利益的基礎與保障,只有堅持獨立自主才有能力去承擔更多的責任。共同責任原則是指全世界都應負擔保護地球環境的共同責任。全球化不斷的發展代背景下,每個國家的聯系更加緊密。當然面臨共同的全球責任時各國應聯合起來共同承擔這份責任。為了更好的保護共有的資源與利益各國聯合起來是有可能性與必要性的。區別責任原則是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并不是平均分配責任,而是根據歷史的和現在的對地球生態造成的破壞和壓力,來綜合考慮各國之間的責任的分配,即發達國家應承擔的責任更多。不論是共同責任原則還是區別責任原則都出于一個目的: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維護共有的、唯一的家園。
之所以有共同責任原則與區別責任原則之分是根據多方面綜合因素來衡量的。首先,共同責任原則是建立在全體利益基礎之上的,是世界各國共有的目標;然后,區別責任原則又是根據各國不同的國情決定的。區別責任原則中發達國家之所以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又是有多方面原因的:發達國家工業化進程中過度消耗自然資源、破壞了地球資源;由于發達國家始終走在世界發展的最前沿,在主導權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所以他們所獲得的各方面資源都遠比發展中國家要豐富的多,在資金與相應的技術方面發達國家也遠遠高于發展中國家。
第一,中國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這是一個全新的發展理念,它在提出時候的目的就是為了應對變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其核心的思想就是讓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的保護以及在保護生態環境上的一致性,讓自己的后代能夠在充分的資源和良好的資源中生存。在聯合國的一次大會中,委內瑞拉的總統提出了很多建議,同時在重要的條約中很多國家都為了自己的利益提出了很多的要求,這些要求到最后都核定到了條約里,希望每個國家都要貫徹自己的可持續戰略。我們國家一直都是走在世界的前列,國務院也及時的批準了一系列重要的計劃,這些計劃都是很有戰略性的。可持續發展它有兩個重要的基本要素,一個是“需要”另一個是“對需要的限制”。滿足需要就是首先是要滿足貧困人民的需要,想要從根本上解決資源利用的問題上不能光只靠限制資源的使用上,不然這個限制一旦打破,會產生更大的危害,會破壞整個大的自然環境。
第二,中國需要把握住當前綠色工業革命的浪潮,通過向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一個新的綠色工業革命的領頭羊。低碳經濟就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貫徹下,利用技術的創新、制度的改變、產業的轉型、新的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減少污染性的不可持續能源,只有減少了造成溫室的氣體的排放才可以發展低碳的經濟,只有大力發展那種不是太消耗能源,不是太產生污染的經濟模式才能使這個產業體系有了大力的發展。中國在保護氣候的基礎上提出了三條決策:(1) 我們國家做出了一個這樣的承諾:到2020的時候會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到比2005低到兩成,這是完全可以做到并且我們國家一定會做出的莊嚴承諾也是很重的壓力。(2)抓住榜樣,樹立模板。深圳能夠成為第一個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國家級別的生態綠色模范市就是一個十分優秀的案列。將綠色的低碳生態城市建設和最新的政策想結合, 并且引領可持續的項目落座于深圳, 把自己的先進經驗總結一下然后推廣到全中國,負責國家的低碳的生態城市的建設的示范性的任務和政策技術的標準的制定都是深圳的重要的考驗。(3)我們要成立更多的專業性強的機構和部門推進發展,把生態安全當作一場偉大戰役來打響。一個資源節約環境就會形成,又好又快的經濟發展模式就能發展,行政方面、法律方面、經濟的手段都需要這些來協助。
第三,中國需要積極參加與當前的國際氣候談判及氣候治理機制,將推動國際氣候問題治理機制和規則的構建作為改進的完善現行國際秩序。中國采取“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實行“雙軌制”談判。
第四,在遏制全球氣候變暖上,中國在很多的方面都采取了措施。比如在一些方面完全禁止使用氟氯碳化物,保護綠色的森林的想法;在一些汽車的問題上,加強尾氣問題的改善,減少消耗;改善其他各種方面的能源使用;對舊的消耗污染大的能源給與淘汰,減少他們的使用,增加新的能源的使用,綠色的能源,可持續的能源。
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是最大的不發達國,所以我們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只是關注本國的治理問題上,在氣候問題和怎么發展綠色科技的問題上取得成績,并且還要更加主動的在國際事務上承擔責任,更加活躍的參與國際對話,支持地球上的發展中國家該如何應對氣候上面的變化。在本國的環境工作、節能工作在綠色的低碳的發展上我們有了很大的進步,到目前的統計為止,我們國家已經成為了在節能方面和綠色發展方面世界上的最大國家。中國運用了大量的金錢和力氣建立重要的基金會,這種基金會目的就是為了發展更綠色的科技同時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教導科技不發達的國家如何應對這種氣候的變化。中美兩國在2014年底訂立了一系列的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書, 聯合國給許多國家都發給了如何應多變暖問題的文件其中包括中國,一些重要的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為了更進一步的應對這些問題,也主動的聯合起來一起討論一起發表聲明。
積極的變換自己的結構,大力的改變技術進步的方式,增大能源在一些方面的利用效率。到了80年代的后期開始,中國的經濟環境開始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的再調整,目的是為了更進一步的降低資源消耗、推進清潔的生產。通過制定大量的產業政策改革,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改革第二產業的內部結構,使產業的結構有了顯著變化。第一產業比重一直下降,第三的產業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有了巨大的發展機會,更多是在電信通信業、旅游博彩業、金融交易業等行業,盡管第二產業的比重在很多方面有所上升,但是在其產業結構內部發生了十分清晰的變化,機械制造業、信息科技、電子技術等行業有了十分迅速的發展,出現了大量的高附加值產品。在產業結構上的一定革新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很多的節能優點。
發展低碳的能源和可再生的能源,調整能源結構。低碳經濟不僅是一個發展的問題,而是一個怎樣發展的問題。在低碳的經濟發展的道路上,中國一直堅持的長期的戰略性選擇,也是我們必定要長期追求的道路。[③]大力進行植樹造林活動,加強生態的建設以及保護。從改革以來,隨著中國的重要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在取得了一定成績的方面,比如:植樹和造林,根據全國森林的資源調查報告,人工造林的保存面積達到了驚人的一億公傾,同時存儲量達到十幾億立方米,人工林木面積居世界的第一。針對年出現的很多新問題,中國的政府提出了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構建社會和諧的戰略的思想,為了能夠進一步的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建設的完善,同時開始在資源友好的相關的體制和機構建設。中國的有關部門開始成立了很多惡的部門組成的國家的協調機構,在協調相的關氣候變化的政策方面開展了許多方面的工作在研究和制定,中央的政府和各部門和地方政府都有了可以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處理模板。
參考文獻
[1]陳健南.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立法研究[M].中央民族大學,2017(10).
[2]孫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分析[M].中國政法大學,2011(3).
作者簡介
周建倫(1994-),男,安徽蚌埠人,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際政治視角下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