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富民強縣;政策;執行效力;保障策略
富民強縣相關政策是偏遠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這類政策資源將投向相應地區最迫切需要發展和完善的領域,保證此類政策執行效力不僅能實現集約化發展,同時也能為區域長遠發展奠定牢固基礎。但現階段部分地區富民強縣政策的執行效力不佳,對此本文探討其中的問題和成因,提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希望能夠為各地方富民強縣政策的落實工作提供參考。
目前我國富民強縣政策覆蓋地區多為人口總量相對稀少且分布相對分散的地區,政府部門為保證執行效率一般會采用專項領域分級管理模式,即地區最高一級人民政府向發展、建設領域的上級部門分配政策執行任務,在各項專業領域內,再進行由上至下的分級治理。在分級治理過程中,一般以意見、精神傳達為主,基層則以自主、獨立實踐為主。
表面上這一政策執行模式能夠確保基層單位執行政策的積極性,實際上這種執行模式對基層單位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但在現實條件下,部分基層單位對富民強縣政策的精神理解不到位,或未能與各相關責任單位有效聯動,導致執行效果出現偏差[1];也有部分地區執行單位的工作狀態不佳,或群眾不支持政策落實的情況,這也會對政策落實造成一定阻礙。因此,在富民強縣發展中,需要完善考慮地方政策執行效力的影響因素,準確定位可能出現的執行障礙,從而有效地預防此類問題以保障政策執行效力。
(一)政策執行體系與組織因素
富民強縣相關地方政策是由地方政府根據國家“興邊富民行動”要求而制定的地方性發展政策,這類政策在設計時同時劃分為多個專業領域,然后再逐層落實,這使富民強縣政策的執行過程中多個專業體系間的互動與協調不足。具體到政策執行過程中來看,其中可能影響政策執行質量的體系與組織問題有以下兩點:
其一,最高一級政策設計與執行工作的組織與領導體系未能高度統一。即僅在政策覆蓋區域內最高一級人民政府形成統一的意見指導,這類意見通常集中在發展目標、方向和策略上;之后便劃分為多個橫向專業,專業內再行規劃具體的政策方案和執行方案。此時政策指導與執行體系分離,各專業領域內的政策執行工作難以做到統一管理、協調運行。
其二,缺乏針對富民強縣執行的統一協調與監督體系。富民強縣發展是其政策覆蓋區域內的重點優先政策,也是其他各項中長期建設的基礎,有必要保證各類政策落實效果的均衡,以此確保共同完善和促進。但在橫向設置專項政策執行體系的情況下,各體系間的政策執行工作難以有效協調,也不利于統一監督體系的建立,這會對富民強縣的均衡發展造成一定阻礙。
(二)政策執行主體因素
政策的執行效力直接與執行主體的能力、狀態相關,當執行主體對政策精神人之不足,或自身狀態、能力不足時,都會影響政策實際執行質量。富民強縣發展中影響政策執行效力的執行主體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
其一,基層執行單位對政策內涵、精神和優先級的理解問題。部分基層單位對富民強縣發展的內涵與精神領會不足,導致政策執行片面、偏差等問題,或是對政策的定位認知不足,未能意識到其在地方發展中重要的基礎作用,影響政策效率。
其二,基層執行人員的態度問題。部分基層執行人員的政治覺悟、思想意識不到位,對政策執行工作不重視,甚至受利益誘惑,做出選擇性執行等尋租行為,對政府公信力和政策資源利用質量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其三,基層執行人員的能力問題。雖然我國行政事業部門的人才招聘標準較為均衡,基層政策執行人員的初始能力較高,但富民強縣政策覆蓋地區條件艱苦、資源有限,基層人員的工作和發展環境相對(發達地區)較差,其能力發展相對緩慢,不利于政策的有效落實。
(三)政策執行對象與執行環境因素
富民強縣政策大多與基層群眾的生產生活活動直接相關,因此群眾的意見與態度、執行工作環境等可能會對政策執行效果造成負面影響。具體來看,其中可能影響政策執行效果的對象與環境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執行對象認為政策無價值,對政策的響應不積極。富民強縣政策覆蓋的多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基層群眾對政治互動、社會時事、政策調整等的關注度不高,也不了解政策的嚴肅性與效能,常出現不能積極相應行政事業單位的政策執行工作的情況,影響了政策執行效率。
其二,執行對象認為相應政策影響自身利益,不配合政策執行工作。富民強縣覆蓋地區基層群眾的思想和觀念較為落后,其參與政策活動的頻率也相對較低,同時又不能意識到政策對自身、集體的長遠價值,可能會因假想的“利益風險”而抗拒甚至阻礙政策執行工作[2],不利于政策的有效落實。
其三,地區環境的固有障礙可能會對政策執行造成阻礙。富民強縣覆蓋地區多存在自然環境惡劣固有問題,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政策執行質量,不利于執行工作的高效推進。
(一)建立“富民強縣”專項政策執行與監督體系
針對政策執行體系的問題,本文建議在富民強縣發展目標加強省級部門對政策執行工作的統一管理:
第一,建立專門針對富民強縣發展的政策設計與實施組織體系。成立專門針對富民強縣發展的專項領導部門,在常規的意見指導之外,進一步對各專業體系工作進行統一管理,確保各專業政策互為協調,并統一政策執行與監督等標準,促使富民強縣各發展領域內工作的同步推進。
第二,同意并完善富民強縣發展政策執行工作的協調與監督體系。將富民強縣管理部門調整為非臨時性部門,確保其能夠長期、高效的處理各專業領域間的政策執行協調需求,促進富民強縣各項發展的穩定推進。同時由該部門負責對各級執行部門的監督,構建統一的約束體系,提高各級部門的責任意識。
(二)強化地方各執行部門和執行人員的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
針對基層單位和人員在執行政策過程中的問題,建議同步加強政策講解和基層人員的思想教育與能力培訓工作:
第一,在統一富民強縣政策執行與監督體系后,加強政策宣教、解讀和指導工作。上級管理部門在政策執行過程中不能只關注核心思想、精神傳達工作,更要對富民強縣發展在地區各項發展中具體定位、實際政策執行的推薦策略等做詳細說明,同時面向基層單位建立反饋渠道,了解基層單位在政策執行工作中的問題和疑問,提供及時解答和指導,使基層單位準確地理解政策、高效地執行政策。
第二,基層單位應做好面向執行人員的思政工作。針對目前富民強縣政策執行中的基層執行人員思想和作風問題,各基層單位黨組織應充分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同時做好內部紀律檢查工作,及時發現個人問題苗頭并處理,消除個人不良行為對政策執行效果的負面影響。
第三,基層單位加大內部門培訓工作,有效提升執行人員的工作能力。建議富民強縣專項領導部門統一規劃針相關政策執行工作的能力培訓,結合富民強縣發展的實際需要,精準提升執行人員能力;單位內部也應自主組織培訓活動,重點結合專項發展事業的特點來培養人員能力,以便其更能適應工作需要。
(三)做好針對“富民強縣”的社會宣傳、教育與動員工作
政策執行對象和環境的問題是政策執行中較易被忽略的問題,基層政策執行部門必須做好前置宣教與動員等工作,有效消除此類障礙:
第一,做好政策宣傳和動員工作,充分提高群眾積極性。所有富民強縣政策最終都將服務于人民群眾的利益發展,其發展成果必將惠及所有群眾,基層群眾應當加強宣傳和動員工作,使基層群眾意識到政策落實對自身的價值,促使其積極響應政策執行工作。
第二,做好個體教育和動員工作,矯正個人的錯誤認識,調動群眾的力量解決政策執行障礙。針對部分基層群眾思想與觀念落實、抗拒或阻礙政策執行工作的問題,建議對其開展個性化的思想工作,矯正其錯誤認識,同時動員集體力量一同矯正其思想,消除政策落實中的障礙。
第三,尋求同級、上級支持,解決政策執行環境的固有問題。基于統一的政策領導體系,尋求同級和上級部門支持,集中力量重點解決政策執行中的環境障礙問題,真正在富民強縣發展階段解決地區發展的所有根本性環境障礙。
富民強縣是建設和完善我國偏遠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基礎條件的重要工作,其必須通過政策執行效力來保障政策資源利用質量,為了今后地方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本文也建議建立專項富民強縣管理體系,做好執行主體、對象與環境的優化,以此確保政策執行的總體效力。
參考文獻
[1]薛品. 民族地區居民評價民族政策的研究——基于2016年民族地區大調查數據的分析[J]. 民族研究, 2019(4):15-33.
[2]張英, 龍安娜, 馮莉. 二十年興邊富民政策與實踐的研究與展望[J]. 廣西民族研究, 2019(1):30-36.
郵寄地址:廣東省中山市東區岐關西路63號峰匯中心706室,倫佩洪15820536405
作者:辛紅妍
性別:女
出生年月日:1972年4月3日
籍貫(省市):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
民族:漢族
學歷學位:大學本科
現職稱:講師
科室:教研室
研究方向: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