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穎(摘編)
在這個世界上,四邊形可謂無處不在。家里的門、桌上的書、畫外的框等,不勝枚舉,四邊形完完全全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但一些就在我們身邊的四邊形卻沒有那么好認,我們司空見慣的那些圖案,背后隱藏著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

中國古代,人們根據觀察星相來決定做什么農活,若是看到“秋季四邊形”(十月份晴天的夜晚,以東方特定位置的四顆星為頂點的四邊形),就要修補房屋,將房屋的漏洞都補上,才會覺得安心。秋季四邊形中最亮的星叫“營室”,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又被稱為“定星”,意為讓人如吃定心丸一般。當定星出現的時候,一般是十月中旬的農閑時間,古人知道這個時候要好好準備修繕房屋,抵御即將來臨的嚴寒的冬天。
不過,若是只有一顆定星,在沒有霧霾、空氣清凈、星辰浩如煙海的古代,人們會很容易忽略它而錯過了時節。幸好,“秋季四邊形”明顯的四邊形結構讓古人一抬頭就能發現,不知道省去了多少麻煩呢。

早在1813年,史蒂芬孫就建造了一輛裝備連動桿以驅動車輪的火車,讓車輪能夠在軌道上平滑地滾動前行。連動桿的結構和原理非常簡單,兩側的曲柄平行,底下的機架和上邊的連桿也平行。其運動方式為連桿不動,在機架始終與連桿保持平行的條件下,曲柄隨之運動,但也始終保持相對的平行。
蘇格蘭人恐怕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那么喜歡格子,這種地域性的格紋在1700多年前就誕生了,不過沒有現在這樣豐富多彩,只是由一些棕色和白色組成方格圖案;也沒用來穿在身上,而是拿去塞罐子。300多年前的某一天,蘇格蘭人忽然意識到,這些格子圖案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同地區的蘇格蘭人穿著不同顏色和紋路的格子裝,外地人能很容易辨別出一個蘇格蘭人具體來自哪里。
1822年,為了迎接英國國王喬治四世巡視蘇格蘭愛丁堡,一個貴族提議“讓每個人都穿上屬于自己的格子裝”,于是,能夠代表各個家族的蘇格蘭格子圖案正式成為標志,蘇格蘭人爭相設計屬于自己的格子,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專門設立蘇格蘭格子注冊協會,用來記錄、管理這些圖案。
蘇格蘭還有許多為應對不同場景而設計的格子圖案,比如專門為皇室成員定制的“紅格+綠格”的“貴族格”,源自當今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母系的斯圖亞特家族,但因為太流行,現在誰都可以使用了。此外,還有“灰格+黑格”的“政府格”、“灰底+黑白線格”的“葬禮格”等。若是穿錯了格子圖案,可是會遭人嘲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