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星 王永蓮 湯質如 楊續兵 朱曉芬 馬桂玉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興院”的發展理念被各大醫院推崇與認可,科研工作不僅是衡量一家醫院、一個學科發展的“金標準”,也是現行考評機制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晉升、選拔的主要條件[1]。因此,對醫院科研進行分析,尤其是高水平科研分析,有助于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和醫生的個人發展。本文通過對安徽省某市級三甲醫院市級及以上科研立項相關情況進行分析,提出推進醫院科研管理和發展的相關建議。
1.1 資料來源 安徽省某市三甲醫院2008-2016年的市級及以上科研項目立項記錄資料。
1.2 統計學方法 以原始檔案資料為依據,利用Excel 2013表格軟件科研立項的數量、級別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2.1 總體情況 2008-2016年該醫院市級及以上科研立項共計124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項,分別是2014年立項2項,2015年立項1項,國家級項目總數僅約占立項總數的2.4%;省部級項目33項,分別是2008立項1項、2009立項4項、2010立項2項、2013立項7項、2014立項3項、2015立項8項、2016立項8項,約占立項總數的26.6%;市廳級項目87項,每年均有立項,分別是5項、3項、20項、2項、14項、26項、8項、7項、2項,約占立項總數的70.2%;2015年校級立項1項,約占0.8%。從2012年開始,科研立項總數有了明顯增加,2013年立項市級項目最多(26項),2014年國家級項目立項是該醫院國家級項目零突破。
2.2 項目負責人情況
2.2.1 年齡段分布 將項目負責人年齡分成4個年齡段,且按立項當年實際年齡進行統計分析[2],這樣更可準確反應真實情況,醫院市級及以上科研項目主要由36~55歲年齡段的醫務人員承擔,約占83.1%;國家級項目負責人年齡主要集中于45歲左右,35歲以下年齡段立項市級及以上科研項目數為10項,約占8.1%;56歲以上年齡段立項市級及以上科研項目數為11項,約占8.8%。醫院科研的中堅力量主要集中在中青年醫務人員段。具體詳見表1。

表1 項目負責人年齡分布情況
2.2.2 學歷分布 博士立項科研數量為3項,約占2.4%;碩士研究生立項科研數量為39項,約占31.5%;本科及以下學歷人員立項科研數量為82項,約占66.1%,具體詳見表2。國家級項目第一負責人學歷分別為研究生和博士,還有1項國家級項目獲得者學歷為本科,但是其排位第二,并不是第一負責人。

表2 項目負責人學歷分布情況
2.2.3 專業技術職稱分布 具有正高職稱、副高職稱、中級職稱以及初級職稱的醫務人員在2008-2016年間立項市級及以上科研數量分別為49項、54項、15項、6項,分別約占39.5%、43.5%、12.1%、4.9%,具體詳見表3。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醫務人員負責的科研項目數分別約是中級、初級醫務人員負責的科研數量的7倍、18倍,由此可見,中、初級職稱人員的科研能力亟需挖掘。

表3 項目負責人專業技術職稱分布情況
2.3 項目學科分布 醫院承擔市級及以上科研數前10名的科室分別是神經內科、介入科、麻醉科、護理部、骨科、內分泌科、呼吸內科、中醫科、心內、康復醫學科,前10名科室共立項78項,約占項目總數的63%,具體詳見表4。其中,前10名中90%的學科是省級或者市級重點學科。

表4 2008-2016年立項數前10位的學科
3.1 科研立項數量少,亟待加強科研培訓 本研究中該醫院國家級科研項目僅3項,這與醫院科研基礎較為薄弱,大部分醫務人員工作繁雜,還可能與醫務人員創新意識不強有關[2]。此外,校級科研項目立項僅1項。這可能與該醫院與高校聯系不夠緊密有關。作為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與國內同級別的其他醫院高層次科研立項情況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因此,筆者建議醫院定期開展科研培訓,同時繼續加大科研平臺建設,才能保證醫院有承擔高層次科研的能力[3];另一方面要不斷加強與高校以及高級別醫院的聯系;最后,還要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政策,多引進多學科的科研人才,將有助于該醫院提升高層次科研中標率。
3.2 年輕醫務人員科研能力較低,需多渠道加大培養力度 該醫院35歲以下人員立項市級及以上科研總數為10項,還不及56歲以上人員立項科研數量。這一方面與年輕醫務人員職稱、資歷淺有一定關系,國內高層次科研項目,要求負責人是高級職稱;另一方面與年輕醫務人員處于剛起步階段,面臨多方面壓力。而年輕人員必將是醫院發展的主力軍,加大對年輕醫務人員的培養對醫院科研提升至關重要。因此,筆者建議,一方面醫院提高年輕醫務人員的工資待遇;另一方面,對年輕醫務人員加大多渠道培養力度,來激發年輕醫務人員科研積極性和科研能力;鼓勵提高職稱和學歷;鼓勵年輕醫務人員以院內科研為契機,孵化科研項目,為中標高級別科研奠定基礎。
3.3 鼓勵高學歷醫務人員申請各類科研,加強職稱、學歷建設 博士、碩士研究生立項科研數量為39項,不到本科及以下學歷人員立項科研數的一半,這與高層次科研難中標有關,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立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占國家級科研項目總數的67%,高學歷醫務人員可能更注重申請高級別的科研,而作為市級醫院,應以市級項目為主。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醫務人員立項數量多。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一方面鼓勵高學歷醫務人員拓寬申請課題的范圍,另一方面加大醫務人員職稱和學歷建設,促使科研立項的質量和數量均有所提升。
3.4 科研立項學科分布不均衡,應發揮省市重點學科輻射帶動作用 醫院科研數前10名的科室大部分集中在安徽省、市重點學科科室。其中中醫科位于第8位,其中有1項國家級項目,這可能與國家近幾年加大對中醫投入力度和重視程度有關[4]。排名第1的神經內科和第2的介入科,較其他重點學科立項數量有較大優勢,既是新一周期的市級重點學科,又是新一周期的省重點學科行列[5]。重點學科科室共同特點是基本形成學科特色和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礎[6]。因此,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建議發揮重點學科科室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強其他學科與重點學科科室之間的橫向合作,充分挖掘各學科的科研潛力,整合各學科的研究力量,推進學科均衡發展,以提高醫院整體科研水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