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明 唐榮蘭 徐蓮英
作為護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男護士憑借著自身良好的生理、心理、性格等特點,為護理隊伍增添了新的活力和朝氣。但數據顯示,男護士在工作和生活中承擔著相較于女性護士更大、更多的壓力和負擔,且其離職率一直居高不下[1]。國內關于男護士執業現狀的調查已有先例,但對于我省精神科男護士的執業現狀調查卻未有突破。為了解當前全省精神科男護士群體的職業現狀,本文作者通過自制問卷調查,在省內各精神衛生專科機構內進行調查,現將具體內容匯報如下:
1.1 調查對象 對我省各精神衛生機構內從事護理工作的男性從業人員進行問卷調查。
1.2 研究工具 本調查采用自行設計的男護士執業現狀調查問卷,重點參考程艮等的《中國男護士執業現狀調查》相關內容。調查問卷由5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包含若干小條目,合計36題。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一般信息:包括醫院介紹,被調查者年齡、學歷、婚姻、職稱、工齡、收入等。②職業認同:主要包含從事本專業的初衷、對護理工作的認可程度等。③護理人員的醫院屬性:主要為對自身與同事關系的認識。④職業發展:包含自身在工作生活中的主要問題。⑤執業現狀。
1.3 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調查方法,系將表格制成電子問卷,在全省各精神衛生機構內轉發、推薦,由被調查者根據個人意愿在線完成填寫。通過近2周的數據收集,獲得完整問卷123份,剔除不合格問卷兩份,實際收回有效問卷121份。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Excel表格對搜集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并對各項內容進行描述性分析。
2.1 一般資料 所調查的121人中,承擔科室護理組長、帶教、主班、工療12人,護理部干事1人,科室副護士長及以上2人,余無職務;社會任職:無;專科護士認證:省級及以上2人。其他諸如年齡、工齡、學歷、婚姻、職稱、收入水平等資料無統計學差異。
2.2 執業現狀調查表整體情況。
2.2.1 從事護理專業的初衷 近60%的被調查者的初衷為他人希望、迫于無奈等相對消極的緣由,其他項的原因包括:容易就業、單位招聘等。
2.2.2 護士的職業認同、醫院屬性及職業發展三項相關問題 按照被調查人的工作年限進行整理,結果見表1、表2、表3。

表1 不同工齡的男護士在職業認同中的贊同比例

表2 不同工齡的男護士在醫院屬性中的贊同比例

表3 不同工齡的男護士在職業發展中的贊同比例
2.2.3 職業現狀 對男護士在職業現狀方面面臨的相關問題進行調查整理,結果見表4。對比發現,男護士主要對當前福利待遇、未來職業發展及社會理解與認同等方面存在問題并需要幫助和支持。

表4 男護士對于職業現狀的相關問題調查結果
3.1 數量少、資源分布不均衡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安徽省共有58家精神衛生機構,精神科注冊護士2278人。而根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省精神衛生機構約有男護士140人,不足全省護士總量的1/15。同時,擁有男護士的精神衛生機構也僅有17所,且均為市屬醫院,分布極不均衡。
3.2 福利待遇相對較差 調查顯示,男護士接近90%的人認為自身有著組建家庭的壓力,64.26%的人對當前薪資待遇不滿意,有著超過60%的人有明顯離職轉行的意愿,這與陳琦等[1]人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福利待遇問題在男護士群體面臨的所有困難和需要幫助的問題中居于第一位。
3.3 缺乏職業發展規劃及指導 調查發現,超過15%的男護士有著關于職業發展的問題。而在其對于當前最需要的幫助和支持中,工齡小于10年的男護士對于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占比最高,且其需求主要為提供學習與發展平臺,進一步增加繼續教育學習和專業發展的機會[2]。
3.4 社會認可及家庭支持系統較差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1/4的人員認為自己的同事因為自己是男護士而不尊重自己。通過列舉,其主要內容有當前嚴峻的醫患矛盾、社會地位低、患者及家屬對自身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解和認可,家人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缺乏支持。郭一峰等[3]人的調查也發現,與其他科室男護士相比,精神科男護士面臨著更高的工作和心理壓力、較低的職業滿意度及較低的職業發展規劃。男護士們普遍呼吁能夠得到社會、患者、病家及家人的理解、認可、信任和尊重。
有數據顯示,精神科是男護士最適合從業的科室之一[4~5]。我們應看到精神科男護士對于精神科護理工作的發展所帶來的很大推力及其很大貢獻。因此,管理者應以更為開放、更為包容、更為進步的態度,完善機制,為男護士的發展,為我省精神科護理隊伍引入更具活力、更具朝氣的力量,從而帶動我省精神科護理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