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
吸煙嚴重危害人群的健康,現有大量科學研究表明吸煙是肺癌、冠心病、腦卒中等多種疾病發生和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1~2]。然而,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煙草消費國,據《2015年中國成人煙草調查報告》顯示我國人群吸煙率為27.7%,其中男性吸煙率為52.1%,女性為2.7%,且由于人口總數增長,根據當前吸煙率推算,中國現在的吸煙人數比五年前增長1500萬,已高達3.16億。2016年某項系統研究顯示醫護人員總體吸煙率為10.2%,其中男性吸煙率高達36.5%[3],眾所周知,醫務人員屬于社會健康示范人群,國際控煙實踐證明醫生吸煙率下降可以帶動全名吸煙率的下降。鑒于此,本文通過調查某醫院醫護人員吸煙現狀、控煙知識知曉情況,了解其控煙相關態度,為該院制定醫務人員控煙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1.1 一般資料 2017年12月對合肥市某三甲醫院醫護人員吸煙情況進行調查的資料。
1.2 調查方法 采用匿名的、自填問卷的方式進行整群調查。防保處將問卷發放至支部書記,各支部書記負責本支部問卷的發放與回收。問卷回收時由支部書記核查問卷的完整性,若發現問卷有缺項及時詢問被調查者并補充完整。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82份,收回1061份。
1.3 標準及名詞[4]現在吸煙者:一生中連續或累積吸煙6個月或以上,且在調查前30天內吸過煙的人;戒煙者:每天吸煙連續至少6個月以上,但在調查時已不再吸煙者。
1.4 統計分析 調查表采用epidata 3.0數據庫錄入,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分類資料采用卡方檢驗,連續性資料采用t檢驗。
2.1 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共調查1061例醫護人員,平均年齡(35.13±8.07)歲,男性286例,女性職工775例,男女比例1:2.71,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具體分布情況
2.2 調查對象吸煙情況
2.2.1 煙草流行現況 1061例被調查者中89人現在吸煙,吸煙率8.20%,其中男性吸煙者為84例,男性吸煙率為29.37%,女性5例,女性吸煙率0.65%,且男性與女性吸煙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24.316,P<0.001);19~29歲、30~39歲、40~49歲、50~59歲、60歲以上各年齡組吸煙率分別為1.56%、8.20%、16.46%、17.65%、12.50%,且經卡方檢驗各年齡段吸煙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045,P<0.001),50~59歲年齡段吸煙率最高,其中男性為35.48%,女性為2.70%,其他各年齡段吸煙率見圖1。
2.2.2 煙史 89名吸煙者吸煙時間最長達40年,平均(20.07±8.33)年;平均每日吸煙量為(11.07±6.99)支,最大量者達40支;有26例表示曾不止一次認真地戒過煙,占29.21%;有22例近期有戒煙的打算,占24.72%。

圖1 各年齡段不同性別吸煙率分布
2.3 調查對象控煙知-信-行相關情況
2.3.1 控煙相關知識知曉情況 1061例被調查者中67例知道并培訓學習過《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占6.31%;520例聽說過該公約,占49.01%;474例表示不知道有該公約,占44.67%。針對醫院院內“不能在室內任何區域吸煙”的規定知曉有947例,知曉率89.26%。吸煙與疾病的相關性知曉情況詳見表2。

表2 調查對象吸煙與疾病相關性知曉情況
2.3.2 控煙相關信念和態度情況 86.71%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在醫院室內全面禁止吸煙”,81.15%的被調查者認為“醫生應是不吸煙的榜樣”,79.26%的被調查者認為“吸煙成癮是一種慢性疾病”,詳見表3。

表3 調查對象控煙相關態度認可情況
2.3.3 控煙相關行為情況
2.3.3.1 調查對象戒煙情況 1061例被調查者中28例自曝曾經吸煙但現在已戒煙,占2.64%,平均已戒煙5.59年。
2.3.3.2 調查對象幫助病人戒煙情況 在知曉病人吸煙的情況下,1061例醫護工作者中有792例經常建議病人戒煙,占74.65%;242例有時會建議病人戒煙,占22.81%;27例從不建議病人戒煙,占2.54%。
3.1 本次調查顯示該院醫護人員煙草流行率(8.20%)低于2015年12月28日發布的《2015中國成人煙草調查報告》反映的全國平均吸煙率(27.7%) 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①調查對象職業不同:本次調查對象為醫護人員。醫護人員由于職業的特殊性,有較多機會接觸到因煙草所致的疾病,故其對煙草危害的認知較一般人群高。②調查對象性別比不同:研究表明男性較女性吸煙率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5]。本次調查對象中女性職工861例,占總調查對象的73.03%,且女性職工的吸煙率僅為0.58%,故本次調查對象總體吸煙率低于一般人群。③調查時間不同:全國吸煙行為流行病學統計分析調查時間為2015年以前,近2年,隨著政府在公共衛生方面投入的增加,公共衛生領域尤其是在阻斷“青少年第一支煙”方面,加強了控煙方面的宣教和監測,且本次調查結果顯示19~29歲年齡段吸煙率最低,50~59歲年齡段吸煙率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由此可見控煙宣教對降低煙草流行率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3.2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男性吸煙率(29.37%)高于女性吸煙率(0.65%),由此可見醫護人員主要控煙對象應為男性 如何做好控煙工作?建議如下:①營造醫院控煙氛圍:根據醫院情況制定控煙計劃及制度,發布控煙公益廣告,廣告內容側重于醫護人員戒煙對社會控煙的益處;會議室、辦公室,診療室設置吸煙警語、監管部門電話,明確禁止吸煙。②開展主題日宣傳活動:充分利用“世界衛生日”“全腫瘤防治宣傳周”“世界無煙日”等宣傳日開展控煙宣傳活動。③將科室戒煙成果納入精細化考核:醫護人員在醫院內禁煙區域吸煙者給予個人和科室一定的處罰。④醫院成立戒煙門診,配置專業戒煙團隊,了解各科室具體吸煙人員情況,戒煙團隊定期訪問吸煙者,并鼓勵其戒煙。
3.3 控煙相關知識知曉率和行動率不高 調查結果顯示,僅6.31%的調查對象知道并培訓學習過《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控煙相關態度方面仍有4.34%的調查對象認為“被動吸煙對健康的危害小”、控煙相關行為方面僅2.64%的調查對象自曝現已戒煙。上述結果提示我們:醫院控煙首要任務是強化醫護人員控煙知識及控煙態度。首先,提高煙草危害認知,讓醫護人員充分意識到主動吸煙、被動吸煙甚至三手煙對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的不良影響。其次,提高醫護人員健康教育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使其在診療過程中能夠正確運用健康教育知識與技能幫助有戒煙需求的煙民戒煙。最后,加強醫護人員職業道德教育,讓醫護人員明確自己在控煙中的責任與義務,并成為公眾之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