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玫
慢性腎功能衰竭(CRF)通常是指各種因素造成的慢性進行性腎實質損害,最終引起腎臟萎縮而不能正常地維持人體活動的臨床癥狀,臨床上有將其稱作慢性腎功能不全。根據多數研究結果證實,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病因主要與慢性腎小球腎炎、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梗阻性腎病的關系較大,同時誘發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病因還包括遺傳性疾病、泌尿系統先天畸形等因素[1]。筆者主要分析慢性腎功能衰竭治療中予以腎康注射液聯合血液透析治療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本醫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50例,均符合《腎臟病學(第三版)》的臨床診斷標準,且均在貴州航天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和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后開展,按整群隨機化將其分成兩組,每組各25例,對照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34~75歲,平均年齡(55.0±10.3)歲,平均透析時間(22.5±10.2)個月;觀察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35~77歲,平均年齡(55.2±10.5)歲,平均透析時間(17.5±10.1)個月;兩組患者常規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常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儀為德國貝朗公司生產,透析液流量控制在300 mL/min,4 h/次,3次/周,持續治療28 d。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予以腎康注射液治療,將備好的100 mL腎康注射液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300 mL中搖勻,采用靜脈滴注,1 d/次,持續治療28 d。
1.3 觀察指標 顯效=各項生命體征與臨床癥狀均得到明顯改善,癥候積分降低>70%;有效=各項生命體征與臨床癥狀改善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癥候積分下降>30%,無效=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均無明顯改善,且伴有加重跡象,癥候積分降低<30%。
1.4 統計學方法 SPSS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例(%)
2.2 兩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無明顯變化(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顯著優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比較(± s,μmol/L)

表2 兩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比較(± s,μmol/L)
組別 n 血肌酐 尿素氮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5 505±137 383±115 24.23±15.23 10.23±8.91對照組 25 504±135 460±121 14.20±15.20 19.45±11.50 t 0.026 2.306 0.007 3.170 P 0.979 0.026 0.995 0.003
各種原發性及繼發性腎小球腎炎在慢性腎衰竭中的占比依舊高居首位,其次是腎發育不良、先天性多囊腎以及遺傳性疾病等。根據相關研究數據表明,隨著近年來臨床醫學技術的發展,慢性腎衰竭原發病較為明顯,同時由腎間質小管損害引起的慢性腎衰竭也逐漸受到臨床醫學乃至人民群眾的重視[2]。另外由糖尿病腎病、自身免疫性與結締組織疾病引起的慢性腎衰竭的占比也主逐漸處于上升趨勢[3]。
在80%的腎單位喪失前,或GFP下降至25 mL/min前,慢性腎衰竭的臨床癥狀幾乎不會表現出來或是只有占比相對較低的生化改變,如多囊腎等慢性疾病發生時,即使患者的GFP<10 mL/min,也可能不會表現出慢性腎衰竭癥狀,這主要與人體殘存腎單位的巨大作用有關[4]。而根據相關的臨床數據研究卻發現,腎康注射液還能有效地降低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清尿素氮、血肌酐等,繼而達到減輕慢性腎功能衰竭代償腎單位的病變過程[5]。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分別予以相應的標準血液透析和腎康注射液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尿素氮、血肌酐等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其中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8.00%,觀察組為96.00%,這與其他學者[6~8]研究結果相近。而從趙濤等[7]學者的研究結果還發現,采用腎康注射液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后,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也與本研究結果極為相近。
綜上所述,腎康注射液聯合血液透析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療效顯著,臨床應用價值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