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翰輝 彭 龍 弓賀煒 劉承偉 方炫量
近年,手外傷患者數量顯著增多,據統計,手外傷在急診創傷中占據比例已經達到35.00%以上,逐漸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主要病癥[1~2]。臨床上手外傷主要通過皮瓣移植方法進行治療,達到恢復功能以及修復外觀的目的。本研究抽取部分手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患者的治療中落實穿支皮瓣修復術,通過觀察患者的手外傷的改善情況分析其治療效果,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貴州省骨科醫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每組40例分為兩組,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齡8~68歲,平均年齡(38.5±7.8)歲;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齡10~69歲,平均年齡(38.8±8.0)歲。兩組患者各方面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初次治療病例;自愿參與研究。②排除標準:研究期間存在有其他皮膚性疾病,伴隨存在有高血壓、心臟病等血管類病癥;不愿參與研究。
1.3 方法 所選取研究對象在送至醫院后均接受常規創口清洗以及消毒,然后根據患者創口所處位置、受傷程度以及合并其他損傷的情況制定治療方案。注射麻醉藥物后檢查患者創口部位的皮膚以及軟組織的活力情況,將完全壞死和發生變形的組織去除,清洗完成后及時止血,并使用0.9%的氯化鈉溶液進行多次清洗,最后開展相關修復手術。胸腹帶蒂皮瓣修復術選擇胸腹部帶蒂皮瓣進行創面修復治療,按照軟組織的損傷大小確定需要移植皮瓣的大小,在麻醉完成后將皮下組織與皮膚切開,需要保留蒂部的皮下組織,之后使用管狀縫合創口與皮瓣,避免滲液的情況出現。穿支皮瓣修復術治療中需要選用抗生素、促進微循環、預防肌肉收縮等藥物來控制各類并發癥的出現,保證創面的干凈整潔,除此之外,要做到認真觀察患肢情況,一旦出現滲液等不良癥狀需要及時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進行處理,消除各類影響預后的危險因素。治療過程中按照醫師囑咐加強關節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創面的愈合速度。
1.4 觀察指標以及評判標準 記錄移植皮瓣的存活情況,評判標準:移植皮瓣成活,且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復正常為顯效;大部分移植皮瓣存活,手部功能與接受治療前比較改善明顯為有效;移植皮瓣均未成活,且仍存在手部功能障礙為無效。患者填寫問卷,根據問卷的審核結果分析其對治療工作的滿意情況,問卷得分小于60分為不滿意;60 分及其以上為滿意[3~4]。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治療方法的效果比較 療程結束后觀察組內39例患者的移植皮瓣大部分成活且手部功能與接受治療前比較改善明顯,其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治療方法的效果比較 例(%)

表2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對不同治療方法的滿意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治療方法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近些年,由交通事故以及機械損傷等引發的手外傷患者明顯增多,出現手外傷軟組織缺損問題手部將喪失基本功能,從而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的治療中,選擇合理的手術療法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修復軟組織手術治療方法的選取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創傷小、安全性以及可靠性高等優點,目前使用最多的是胸腹部帶蒂皮瓣修復術,這種治療方法選用胸腹部帶蒂皮瓣,胸腹部帶蒂皮瓣具有取材簡單,便于操作以及血供性好等優點,應用到軟組織修復治療中不會引發嚴重的不適反應,安全性較高。穿支皮瓣修復術是一種新型的軟組織修復治療方法,這種治療方法通過截取穿支皮瓣的方法修復缺損軟組織,在截取穿支皮瓣的選取過程中可以攜帶皮神經,但要需要做到與創口皮神經相吻合,本研究中穿支皮瓣修復術治療下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明顯優于胸腹部帶蒂皮瓣修復術,移植皮瓣的存活情況以及患肢的功能改善情況也明顯較高,治療效果得到較多患者的認可,應用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穿支皮瓣修復術在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的治療中效果顯著,與傳統胸腹部帶蒂皮瓣修復術進行比較應用價值更高,且不會引發嚴重的不適反應,安全性較高,對其作用效果表示滿意的患者也明顯較多,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