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劉 琨
重癥急性胰腺炎是一種多發消化系統急腹癥,極易導致機體呈高分解、高代謝狀態,誘發營養不良[1]。以往臨床多采用全腸外營養治療,能補充機體所需營養,但也可能導致腸黏膜萎縮,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而何均輝等[2]提出,早期經鼻腸內營養能補充機體所需營養素,對腸黏膜結構及功能進行保護,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本次研究重點分析了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中早期經鼻腸內營養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便利抽樣法選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百色市中醫醫院收治的104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①納入標準:符合《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3]中診斷標準;意識清楚;知情同意。②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肝、腎臟器疾病;合并嚴重精神疾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不愿參與本研究。隨機分層分組法分組,各52例。研究組男30例,女22例;年齡24~65歲,平均年齡(41.02±2.85)歲;27例為酒精性,14例為膽源性,9例為高脂血癥,2例不明原因。對照組男29例,女23例;年齡25~66歲,平均年齡(41.08±2.75)歲;26例為酒精性,15例為膽源性,8例為高脂血癥,3例不明原因。兩組患者臨床資料保持同質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常規治療,包括禁食、胃腸減壓、抑制胰液胰酶分泌、質子泵抑制劑、維持電解質平衡等。對照組患者經中心靜脈實施全腸外營養支持,根據比例混合維生素、電解質、氨基酸、脂肪乳、糖類等,制成營養液,以注射方式勻速注入體內。研究組患者則實施早期經鼻腸內營養支持,內鏡引導下,以費森尤斯鼻空腸營養管置入空腸上段距Treitz韌帶20~30 cm處,X線下確保空腸管位置恰當,于面頰部妥善固定營養管末端,避免脫落。第1 d,等滲鹽水500 mL,速率40~60 mL/h,使腸道適應;第2d,鼻飼腸內營養乳劑(國藥準字H20040188)250 mL,速率20~30 mL/h;第3 d,鼻飼500 mL,速率30~40 mL/h;第4 d,鼻飼500~1000 mL,速率40~60 mL/h。腸內營養液溫度37~40 ℃,輸注量由少到多,循序漸進。觀察無不良反應后,可增加到每日1000~1500 mL,速率60~100 mL/h。兩組患者均干預到完全恢復經口進食。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腸功能恢復時間、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②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營養指標變化,包括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③觀察兩組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資料。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 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相關恢復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腸功能恢復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 s)
ICU住院時間(d)研究組 52 12.02±4.65 9.04±4.70 15.78±6.85對照組 52 16.25±6.20 12.05±4.23 16.02±6.27 t 3.936 3.433 0.202 P 0.000 0.000 0.420組別 n 腸功能恢復時間(h)機械通氣時間(d)
2.2 兩組患者營養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較治療前提升,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且無病例合并2種或以上并發癥。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營養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營養指標比較(± s)
組別 n 時間段 血清白蛋白(g/L)血清前白蛋白(mg/L)研究組 52 治療前 29.75±4.85 178.24±10.26治療后 36.98±1.90 279.70±13.62 t 10.009 42.906 P 0.000 0.000對照組 52 治療前 29.64±4.25 179.02±10.03治療后 33.02±1.56 240.66±10.20 t 5.384 31.072 P 0.000 0.000兩組治療后相比t 11.616 16.545 P 0.000 0.000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 例(%)
機體處于正常生理狀態時,腸黏膜屏障能對腸腔內有害物質進行控制,比如阻止內毒素、細菌侵入血液循環。而出現重癥急性胰腺炎后,會導致腸黏膜通透性增加,內毒素、細菌極易經受損腸黏膜侵入血液,造成感染。而且,重癥急性胰腺炎會導致機體呈現高分解、高代謝狀態,誘發營養不良等病癥。故需在治療過程中輔以營養支持。但腸外營養治療時需禁食,機體腸黏膜長時間缺乏食物刺激,也會導致營養不良形成或加重,且腸黏膜逐漸萎縮,腸屏障功能下降,會增加感染發生風險。
腸內營養不僅能發揮營養支持作用,還能維持腸黏膜屏障功能完整性,治療期間能對胃腸道黏膜進行直接刺激,補充營養[4]。而且,腸內營養治療還能對黏膜屏障功能進行保護,預防胃腸黏膜萎縮,降低毒素及細菌移位風險。而經鼻空腸管腸內營養是當前臨床上公認的腸內營養支持最佳途徑,對胰腺外分泌刺激較小,安全性高。但鼻空腸管腸內營養也有置管操作復雜、護理難度大等缺陷。
本研究組患者于內鏡引導下進行鼻空腸管腸內營養,X線下確保置管位置妥當,均順利置管。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腸功能恢復時間、機械通氣時間更短,兩組患者ICU住院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且,在營養指標上,研究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改善效果更佳。提示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中應用早期經鼻腸內營養支持,能更好改善營養狀況,促使患者盡快康復。此外,研究組患者并發癥較對照組少,考慮是因早期經鼻腸內營養主要經屈氏韌帶遠端小腸提供營養,不會過多影響胰腺外分泌功能,且能降低胃腸道黏膜通透性,控制內毒素及細菌移位,有利于減少腹腔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早期經鼻腸內營養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需引起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