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磊 郭小琴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嗜肝病毒引起的一種流行廣泛的傳染病,因病程長、易傳染、易復發等特點而受到全球的關注[1]。我國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大約有12000萬人,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則高達3000萬人[2]。有數據表明慢性乙型肝炎嚴重威脅人類的身體健康,常可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甚至引發肝癌[3]。目前針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臨床上還沒有特效療法,從而導致這類患者的精神壓力較大,普遍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文獻報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多有明顯的負性情緒,嚴重影響其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4]。本研究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測量并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措施,以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其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自2016年2月-10月感染疾病科收治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斷標準[5]。①納入標準:明確診斷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無肝臟移植疾病史;年齡為18~70歲;神志清楚,可以正常交流;知情同意,自愿參加。②排除標準:患有其他嚴重軀體疾病、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等;年齡<18或者>70歲;神志不清,無法進行交流;轉科或者自動出院;拒絕參加評定者。共有78例患者符合標準,并隨機分為實驗組(心理護理干預組)和對照組。實驗組39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齡20~78歲,平均年齡(39.4±7.2)歲;對照組39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齡18~79歲,平均年齡(38.9±6.7)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資料的收集 對于符合條件的入院患者,第2天采用SAS及SDS自評問卷,按統一指導方法進行問卷調查[6]。針對調查所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對實驗組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措施,隨后在出院前再進行一次SAS及SDS的問卷調查,并分別比較對照組和實驗組實施干預前后的SAS及SDS評分及焦慮、抑郁的發生率,對心理干預的效果做出評估。以SAS及SDS評分≥51分為界,即SAS或SDS<51分為心理健康狀況正常的,50~60分為輕度焦慮或抑郁,61~70分為中度焦慮或抑郁,>70分為重度焦慮或抑郁。
1.2.2 心理護理干預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的基礎護理,包括用藥說明、日常的生活護理等。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的主要內容包括如下:①心理護理:與患者耐心的溝通以實施心理干預,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以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及其給予的治療效果的信任。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測評結果采用勸解、啟發、疏導、保證等方式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②健康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礎知識,包括疾病的病因、預防措施、治療方法和飲食指導以及發生、發展與轉歸等知識,介紹焦慮和抑郁對治療效果的影響等。另一方面,及時糾正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和生活行為方式。③家庭及社會的支持:充分調動社會支持系統,幫助患者協調好社會、人際及家庭等各方面的關系,使患者能夠得到最有利的社會方面的支持。做好患者親屬的思想工作,盡可能的給予關心、鼓勵和支持,使其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者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前后心理健康情況比較 心理護理干預前即入院時,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心理護理干預后即出院前,實驗組患者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前后SAS、SDS評分的變化 入院時,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前,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均較護理心理干預前下降(P<0.05),且實驗組患者下降更明顯,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的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的比較(± s,分)
組別 n 焦慮 抑郁入院時 出院前 入院時 出院前對照組 39 56.03±10.87 48.41±9.17 54.26±10.76 46.82±9.20實驗組 39 55.92±10.92 44.38±6.68 56.10±10.98 42.62±6.80 t 0.042 2.22 0.75 2.30 P 0.97 0.03 0.46 0.02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種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病程遷延不愈,根治難度大,加之社會的偏見,易產生抑郁、焦慮等各種心理問題[7]。因此,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緒,對促進患者的全面康復十分重要。
據報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水平普遍比較低下[2]。從研究結果可看出,在心理護理干預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慮以及抑郁情緒,這說明焦慮及抑郁情緒是普遍現象。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上心理護理干預后,患者的焦慮以及抑郁情緒發生率均顯著降低,提示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可顯著減少患者的焦慮以及抑郁發生率。結果還表明心理護理干預能夠降低患者的SAS和SDS 評分,減輕焦慮和抑郁情緒。這說明適當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如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開展健康教育,以及充分調動社會及家庭的支持系統,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
綜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焦慮及抑郁情緒。針對其心理問題,及時實施恰當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