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敏 陶瑞雪
先兆子癇(PE)是妊娠期特有的嚴重疾病,表現為妊娠20周后出現嚴重高血壓和蛋白尿,并發癥發生率為2%~8%,孕婦和胎兒的死亡率和發病率增加[1]。維生素D缺乏在免疫調節和胎盤發育中的作用已得到廣泛研究,最新的研究也顯示維生素D缺乏在先兆子癇的病理生理中可能發揮著重要作用[2~3]。VitD在人體血液循環中主要以25-羥基維生素D[25(OH)D]的形式存在,可間接反映VitD 水平。本研究旨在調查輕度、重度子癇前期及妊娠期高血壓、健康孕婦的血清維生素D水平,評估其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病因學中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本院定期產檢和分娩的單胎妊娠孕產婦162例,近2個月內均未使用過鈣劑及VitD等任何藥物,年齡20~39歲,平均年齡(29.6±4.8)歲;孕周31~41周,平均(38.7±1.7)周,排除合并原發性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及甲狀旁腺疾病、心肝腎功能不全及其他妊娠并發癥者,所有受試者都簽署了知情書面同意書。根據孕期及產后的臨床表現,依照婦產科學[4]的妊娠高血壓疾病分類標準,將162例孕婦分為四組:正常妊娠組(70例)、妊娠期高血壓組(24例)、輕度子癇前期組(38例)和重度子癇前期組(30例)。各組孕婦間年齡、體質量指數(BMI)、孕齡、妊娠次數及分娩次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①收集所有參加對象在產科住院期間的有關分娩和新生兒信息,包括分娩時的孕周、血壓新生兒出生體重及身長。②孕婦空腹10~12 h后,從肘前靜脈抽取靜脈血5 mL收集入真空采血管中,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出血清。采用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測定各組孕婦血清25(OH)D水平,25(OH)D檢測試劑盒(Elabscience)由武漢伊萊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檢測儀器為 COBAS 6000 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德國羅氏公司)。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兩組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組孕婦臨床資料比較 ①正常妊娠組:孕婦入院體重、BMI明顯低于輕度子癇前期組、重度子癇前期組和妊娠期高血壓組(P均<0.05)。②重度子癇前期組:新生兒出生孕周、體重及身長明顯低于正常妊娠組、輕度子癇前期組和妊娠期高血壓組(P<0.05)。見表1。

表1 各組臨床基本特征及維生素D水平
2.2 各組維生素D水平比較 正常妊娠組、輕度子癇前期組和重度子癇前期組、妊娠期高血壓組的維生素D水平分別為(16.7±3.90)ng/mL、(12.9±6.31)ng/mL、(9.79±4.75)ng/mL、(12.9±4.70)ng/mL(見圖1)。與正常妊娠組相比,輕度子癇前期和重度子癇前期、妊娠期高血壓組孕婦的維生素D水顯著降低(P<0.05)。在所有被分析的變量中,發現重度子癇前期組明顯低于正常孕婦組、輕度子癇前期組、妊娠期高血壓組,輕度子癇前期組和妊娠期高血壓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圖1 各組維生素D均數比較
先兆子癇發病機制復雜,維生素D缺乏癥是先兆子癇發病的因素之一。維生素D被認為在胎盤早期發育階段有效的基因合成和調控中起主要作用[5]。與重度先兆子癇相關的胎盤異常發生在重塑之前完成提供胎盤營養的血管結構,胎盤床中血管結構的深度滋養層侵襲和重塑都在PE的發展中起作用。維生素D缺乏已被認為是外周血管調節的誘發因素,這會導致胎盤發育不足以及妊娠早期發生先兆子癇[6]。
許多研究支持維生素D在先兆子癇和子癇病因學中作用的假說。維生素D被認為在腎素生物合成中起著有效的內分泌抑制作用,用于調節腎素- 血管緊張素系統(RAS)。關于維生素D在先兆子癇發展中的作用的其他研究中,維生素D被強調在許多系統中發揮免疫調節和抗炎作用[7]。維生素D水平的降低已被認為會導致Th-1型細胞因子活性升高,降低胎盤植入的免疫耐受性而引發先兆子癇。據報道,1.25(OH)D的免疫調節性質在妊娠期免疫耐受的發展中起關鍵作用,并且已經強調足夠水平的維生素D的存在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管理和預防中發揮作用[7]。與健康孕婦相比,患有先兆子癇的女性維生素D水平較低,這也支持了其在先兆子癇發病機制中作用的假設。還有其他研究也有類似的結果。維生素D在發展先兆子癇中的作用的另一個問題是維生素D用于預防先兆子癇。有研究發現通過補充治療每天接受400~600 IU維生素D的患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風險下降了27%[8]。
我們的研究顯示,正常孕婦組體內維生素D為(16.7±3.90)ng/mL,而重度子癇前期患者體內的維生素D水平為(9.8±4.75)ng/mL,與正常孕婦組相比,維生素D水平顯著降低,而輕度子癇前期組和妊娠期高血壓組體內維生素D較正常孕婦組明顯降低。此外,我們的研究顯示,輕度子癇前期組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組的維生素D水平相似。維生素D補充劑已被證明降低輕度子癇和重度子癇的風險在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患者中存在維生素D缺乏癥的人群。重度子癇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中病情較嚴重的類型,因此該結果提示血清25(OH)D水平與子癇前期的發生及病情發展相關,血清25(OH)D水平降低程度越大,病情可能越嚴重,產生的結局可能越嚴重。
總之,維生素D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中發揮作用。在維生素D缺乏風險組的人群中,維生素D補充可能會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風險。結合本研究結果,認為可將血清25(OH)D水平作為子癇前期發生的一個預測因子,VitD有望應用于子癇前期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