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賀
產后大出血是婦產科常見的嚴重分娩并發癥之一,胎兒出生后24 h內,經陰道分娩產婦出血量>500 mL或剖腹產產婦出血量>1000 mL即為產后大出血[1]。據相關數據統計產后大出血發生率已占分娩總數的3%左右,一旦發生產后大出血將危及到產婦生命安全,是造成國內產婦病死率的主要因素[2]。因此,疾病搶救過程中實施有效護理干預,對于治療效果的保障以及患者疾病預后改善均可起到積極影響。本文對產后大出血急救過程中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婦產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產后大出血產婦為研究對象,年齡23~44歲,平均年齡(28.6±6.3)歲;經產婦44例,初產婦36例;剖腹產56例,陰道分娩24例;孕周37~42周;平均(39.9±1.1)周;產程4~15 h,平均(5.9±2.7)h。①入選標準:均符合WHO提出的產后大出血診斷標準[3];同意參與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②剔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者;存在精神異常和交流障礙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制定應急預案 根據臨床實踐經驗分析可能導致產后大出血的原因,以及接收產婦的年齡、分娩史、分娩方式、妊娠情況以及用藥情況等基本信息,制定實用性強、操作性強的合理有效應急預案和相應的護理策略。
1.2.2 做好急救護理工作準備 檢查急救物品以及藥物是否齊全,急救設備功能是否完好,作好輸血準備工作。做到定期核查,定點擺放,使用后立即補充,完好率應達到100%,熟練掌握產科急救流程、急救技術以及搶救設備的應用。在急救工作中與醫師緊密合作,以確保急救工作有序開展,不至于慌亂中出現差錯,以提高搶救的成功率。
1.2.3 基礎護理 叮囑協助產婦取平臥位,以便于下肢靜脈逆流使回心血量上升,確保重要臟器的血供情況。注意保暖措施與病室的安靜,避免隨意挪動產婦,防止并發癥的產生。確保呼吸通暢,防止組織缺氧。
1.2.4 對癥護理 ①宮縮乏力性出血:子宮按摩時把手放于產婦子宮底部,拇指在前,另外四指在后,進行有節奏、均勻的按摩,通過按摩使產婦宮腔內積聚和血液流出,幫助子宮收縮;同時可應用催產素20 U進行宮體注射,或者靜脈輸注催產素,讓子宮收縮力增加,達到止血的作用。對此方法效果不佳的產婦,報告醫師后按醫囑給其1 mg卡孕栓舌下含服,使其自然溶解。②軟產道損裂性出血:及時檢查產婦宮頸、陰道以及會陰,給予糜爛引發滲血產婦使用云南白藥紗布貼敷患處;對損傷超出1 cm或出血明顯的產婦,使用腸線縫合傷口;正確修補和縫合陰道黏膜損傷產婦。③胎盤因素出血:針對胎盤滯留和胎盤膜殘留產婦,協助醫師徒手進行剝離,并檢查確認剝離胎盤是否完整,對還存在的殘留胎盤膜用刮匙輕緩刮除。對已剝離但無法排出的胎盤,可協助醫師在麻醉狀態下取出。對經上述方法無效的產婦,實行子宮次全或全切除術,以挽救產婦生命。④凝血功能異常性出血:對此產婦在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根據產婦實際情況按醫囑進行及時的凝血因子補充,輸注冷沉淀、纖維蛋白原以及凝血酶原復合物等。
1.2.5 密切監測病情變化 密切關注產婦宮底高度、子宮收縮狀況,及時收集其出血量并記錄,隨時注意產婦是否有初期的休克現象,當出現異常情況時立即報告醫師。做好生命體征監測如心電監測、血壓、呼吸、脈搏以及血氧飽和度與產婦神志等。留置尿管觀察尿量及顏色,引導產婦及時排尿,避免尿潴留并發癥產生,采血行交叉配血,做好各類檢測的準備工作。
1.2.6 心理護理 因產后大出血的情況影響到產婦不能按時出院,此時極易出現恐懼和焦慮的心理,害怕產后大出血會對自身健康造成影響,以及不能照顧好孩子。對產婦的異常心理進行安撫,耐心的傾聽其內心想法,并及時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告知產婦疾病發生的原因和有效的治療措施,列舉成功病案,讓其知道此疾病的可治愈性,解除產婦內心疑慮、擔心等。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記錄本組產婦手術時間、止血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對護理的滿意度和搶救結果。①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量評表(SAS)和抑郁自量評表(SDS)對產婦的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進行評分比較,分越低表明產婦焦慮、抑郁改善情況越好[4]。②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項進行調查,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 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產婦手術時間、止血時間和住院時間分析 本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45.29±5.38)min,止血時間為(5.39±1.48)min,住院時間為(10.57±2.19)d。
2.2 產婦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產婦護理后的焦慮、抑郁評分均顯著低于護理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產婦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s,分)

表1 產婦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s,分)
時間 n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護理前 80 7.91±2.33 7.81±2.35護理后 80 5.04±2.18 5.38±1.09 t 8.045 8.390 P 0.001 0.001
2.3 產婦搶救結果和護理滿意度情況 本組產婦均成功止血并保全子宮,最終痊愈出院,無死亡病例。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非常滿意48例,滿意32例,無不滿意的患者,總滿意度100.00%。
在產科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必須具備牢固的專業知識,高度的責任感,嚴謹的工作態度,熟練的技能操作與風險評估意識,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產后大出血發生率,確保產婦生命安全。隨時確保急救護理工作準備萬無一失,可為搶救產婦急取寶貴時間;加強基礎護理可及時補給產婦相應的液體和血液,防止組織缺氧情況發生;仔細分析出血原因給予對癥護理,有效的提高了止血成功率;搶救成功后的病情監測和心理護理,可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消除產婦恐懼、焦慮的不良心理,防止再次出血的發生。本文通過對80例產后大出血產婦實施大出血應急預案和針對性護理策略取得較好的效果;護理后焦慮、抑郁評分顯著低于護理前;同時護理滿意度達到100.00%,并且均成功止血,未發生子宮切除情況。表明提前制定應急預案,并按其實施針對性的護理策略,可促進產婦病情康復,建立和諧護患關系,最大程度保全產婦生育能力,確保其生命安全[5]。
總之,急救護理干預的實施可使產后大出血得到有效控制,保障患者的生命,改善疾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