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睡眠研究會日前發布了《2019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指數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這是目前國內樣本量最大的一次青少年睡眠狀況調查。《白皮書》顯示,中國6到17周歲的青少年兒童中,超六成人睡眠時間不足8小時,課業壓力成為影響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
此次調查是在31個省市自治區近兩人中進行的一次線上調查,被調查對象是6至17周歲的青少年兒童以及家長。調查通過青少年的睡眠時長、睡眠障礙、醒后狀態分析后,得出結論:我國青少年兒童的睡眠情況評分為67.14分,只是剛剛跨過及格線。
6至12周歲孩子的睡眠時長應在9至10小時,13至17周歲的青少年睡眠時長應在8至9小時。而調查顯示,我國有62.9%的青少年兒童睡眠不足8小時。其中,13至17周歲的青少年睡眠時長不足8小時的占比高達81.2%,6至12周歲孩子的這一比例則為32.2%。周一至周四23點仍有8.64%的學生在忙于寫作業。“這足以說明,青少年兒童普遍睡眠不足,睡眠時長年齡差異顯著。”中國睡眠研究會副理事長高雪梅教授說。
《白皮書》還揭示了一份“睡眠神偷排行榜”。繁重的課業壓力成為影響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占67.3%;其次是電視、手機、電腦等藍光產品,占27.1%。此外,繁多的課外輔導班、家庭晚餐習慣不規律、游戲、疾病等,也是影響孩子睡眠狀況的因素。
睡眠狀況較差的青少年兒童中,有41.9%的人睡前會接觸電視、手機、電腦等產品;而睡眠狀況優的孩子僅有7.4%的人睡前會接觸這些產品,有34.2%的人則會選擇看書學習。
《白皮書》顯示,睡眠狀況較好的孩子寫作業時間多為2到3小時,而睡眠狀況較差的孩子寫作業時長則集中在4到6小時。
“睡眠多的孩子,學習能力強、效率高、寫作業用時少。”高雪梅教授分析指出,睡眠不好的孩子容易出現情緒低落、脾氣暴躁、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等現象,對青少年兒童認知能力的影響明顯。
睡眠問題也會嚴重影響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與身體發育、智力發育、認知能力、學習成績、性格、健康狀況和肥胖等有密切關系。調查結果顯示,睡眠狀況差的孩子中,有45.9%的人免疫力低下,經常感冒,遠高于睡眠狀況優的16.7%。此外,有40,5%的睡眠質量差的孩子會出現神經衰弱或抑郁,而睡眠狀況優的孩子這一比例僅為1.4%。36.5%的睡眠狀況差的孩子會出現肥胖癥,也遠高于睡眠質量優的3.7%。
《白皮書》顯示,在改善孩子睡眠方面,家長要會用合理規劃睡眠時間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睡眠,而孩子更希望父母通過放松心態給自己減壓來幫助睡眠。對此,合適的床褥、枕頭、隔音和遮光設備成為目前受歡迎的助眠產品。

3月26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發布了《2018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本次報告針對未成年人上網行為進行研究,聚焦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網絡接入環境、應用使用和利用網絡進行自我保護等情況,重點總結研判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趨勢。
《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69億,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達93.7%,明顯高于同期全國人口的互聯網普及率(57.7%)。從各學歷段情況看,小學、初中、高中和中職學生上網比例分別達到89.5%、99.4%、96.3%和99.0%。從城鄉分布看,城鎮未成年人上網比例為95.1%,農村未成年人上網比例為89.7%。
未成年網民的上網設備更加多樣化,使用電腦上網的地點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學校。手機成為未成年人的首要上網設備,使用比例達到92.0%。使用電視、平板電腦上網的比例則達到46.7%和37.4%,分別高出整體網民使用率17和10個百分點。未成年人擁有屬于自己的上網設備比例也不低,比如69.7%有手機,24.6%有平板電腦,13.g%有筆記本電腦。當前未成年人使用電腦上網地點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學校,92.4%主要在家里上網,39.4%經常在學校上網。從上網時長來看,76.4%的未成年人日均上網時間在2小時以內,但同時,日均上網超過3小時的未成年網民占比達到13_2%。
未成年網民上網活動豐富,不同學歷段未成年人的網絡使用呈現差異化特征。未成年人上網,排在前幾位的是利用互聯網學習(87.4%)、聽音樂(68.1%)、玩游戲(64.2%)、聊天(58.9%)。用戶自制的短視頻作為新興娛樂類應用受到未成年人青睞,使用比例達到40.5%。從不同學歷段未成年人上網情況來看,小學生的社交應用顯著低于其他學歷段:初中生偏愛使用社交網站、網上聊天和網上聽音樂:高中生網上活動則與社會的聯系更加緊密,他們更加普遍使用微博、論壇、網上購物等互聯網應用。
《報告》還指出,網絡暴力、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仍然存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需要加強。15.6%的未成年人表示曾遭遇網絡暴力,最常見的是諷刺或謾罵、自己或親友在網上被惡意騷擾、個人信息在網上被公開。30.3%的未成年人曾在上網過程中接觸到暴力、賭博、吸毒、色情等違法不良信息。針對上述問題,69.1%的未成年人知曉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舉報,其中初中、高中和中職學生的網絡權益維護認知率達到80%左右,小學生也達到59%。但是,曾通過網絡進行法律咨詢或接受法律服務的未成年人比例只有15%,未成年網民利用互聯網進行自我保護的應用水平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