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見,李 欣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信息技術與網絡安全學院,北京 100260)
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創立于2009年,2010年獲得國家教委批準正式招收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學生,2011年正式歸屬公安技術一級學科,目前已有20余所高校開設。
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實驗班面向整個學院在讀生,通過筆試和面試進行選拔,形成獨立建制的班級。為保證課程質量,實驗班教學過程均采用小班上課模式和多樣化的課程考核方式,允許學生通過“以證代課、以賽代課”的方式申請課程免修。選修課程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選修模式,學生可選修指定列表的網絡課程,考核通過后,獲取選修學分。網絡安全實驗班遵循“開放、多元”的培養模式,著力培養能夠在公安機關從事網絡安全執法工作和在其他有關部門從事相關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網絡安全實驗班從課程內容、培養體系、訓練科目、實驗室建設多方面構建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關于人才培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互聯網主要是年輕人的事業,要不拘一格降人才”[1]。
2016年,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意見》,提出要加快網絡安全學科專業和院系建設。意見中指出,支持高等院校開設網絡安全相關專業“少年班”“特長班”[2]。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根據需求和自身特色,拓展網絡安全專業方向,合理確定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建設跨理學、工學、法學、管理學等門類的網絡安全人才綜合培養平臺。
國家網絡安全教育計劃(NICE)是美國于2010年4月啟動的一項以“激勵和促進一個健壯的網絡以及一個網絡安全教育、培訓與人才發展生態系統”為目標的國家級計劃[3]。2016年4月,NICE發布了其最新版的戰略計劃,提出了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及相應的支持措施,NICE計劃的受眾十分廣泛,包括了社會各個階層。
在《NICE網絡空間安全人才隊伍框架》中,將網絡空間安全專業領域劃分為7個大類,包括安全地提供(securely provision)、運營與維護(operate and maintain)、保護與防御(protect and defend)、 調 查(investigate)、 作 戰 與 搜集(operate and collect)、分析(analyze),支持(support)[4],其覆蓋的主要工作職責與信息技術、信息保障和計算機科學等相近技術領域相關。
公安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等多部門于2015年12月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強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招錄工作的意見》《關于公安院校公安專業人才招錄培養制度改革的意見》,公安院校公安專業招錄培養模式出臺后,由省級人社、公安部門根據公安機關每年所需警力,按需招生、擇優錄用[5]。公安專業學生畢業時參加由公安部、國家公務員局組織的全國統一招錄考試,合格者安排至公安機關就業。根據上述兩個文件的精神,國家確立了有別于普通公務員考試、體現公安工作需求的民警招錄制度,即招警聯考,并于 2016年起每年舉行一次[6]。
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對學生的實戰能力要求較高,具有綜合性和交叉性的特點,學生需要在4年的學制中,學習警務體能、射擊等警察基本課程;同時還要學習憲法、人民警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課程;除此之外,還需掌握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程;最后再扣除大一上學期的軍訓時間,大三、大四的半年實習時間,大四后半年的畢業設計與找工作的時間,最終相當于學生要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學習所有課程。
目前公安院校中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學生就業基本依賴國家公務員考試和招警聯考兩條出路,公務員考試主要考查申論和行測,公安聯考考查法律基礎和公安基礎等知識。只有少部分省份網安部門進行特招時會注重對專業知識的考查。因此在這種大的就業導向的影響下,大部分學生認為專業課及格即可,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只有少數感興趣的同學重視專業技能的學習。
指導學生根據培養方案選修網絡課程,如MOOC中國、Udacity、Coursera、edX等課程開放平臺具有網絡安全專業所需要的大量專業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某些課程是由知名院校的老師開設,課程經過精心設計,內容合理,邏輯清晰,如斯坦福大學的Cryptography、北京大學的C++程序設計等。我們可以借助網絡資源去豐富同學們的選修課,加強對課程的理解。具體的開設方法可以參考我校爾雅通識課的選修辦法。學生選修課程,選擇相應課程的本校老師作為助教進行答疑和考核,教師工作量可以按照該課程工作總量的30%分配給助教老師。助教老師的工作職責是定期對課程內容進行答疑,并且組織期末的考核。某些網絡課程如MOOC中國,是跟隨學期進度開設,可以按照學校的教學進度進行考核。有些網絡課程是隨時可以學習的,開設時間可以靈活掌握,如寒暑假開設,新學期開始就可以直接考核。
實驗班培養過程中,鼓勵老師進行課程考核改革,支持“以證代課”“以賽代課”的考核模式。“證”指的是證書,“賽”指的是網絡安全競賽,如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中的必修課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原理和信息安全體系可以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進行考核,考試合格后申請免修。計算機等級考試每年舉行3次,學生可以選擇學習完課程后參加考試,也可以選擇提前參加考試,提前考試并通過的學生可以提出免修申請。這種方式即可以避免學生的“老師期末劃重點”“考題不難”等僥幸念頭,也可以節約老師監考、批閱試卷、組織補考的時間。在這種模式下,不再是老師出題學生考,打消學生的“是否及格關鍵在老師”的錯覺。形成計算機等級考試委員會出題、學生考、老師指導的新局面,老師和學生同時面對等級考試,是一起戰斗的團隊,老師是教練,學生是參賽選手。
實驗班學生可以在指定的網絡安全競賽中獲得規定的獎項,經任課教師同意后,申請對應專業課程的免修。表1為課程考核改革表。
隨著多年大學擴招的進行,學生規模急劇增大,大班上課成為必然選擇,然而大班上課滿堂灌式的教學弊病逐漸凸顯,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亟待提高。在實驗班的培養方案中,我們選擇了“小班上課”的培養模式。教師授課過程中,班型縮小,在特定的時間內一名老師所教學生的實際數目少了,個體學生得到老師的注意力和精力會增多,學生課堂上會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教學活動。

表1 課程考核改革
在實驗班的管理辦法中指出,擔任實驗班課程授課的老師,需要增加課程的深度和廣度,對課程內容精心設計。同時管理部門會對授課老師的課時工作量進行相應的調整。
實驗班培養過程中實行導師制。學院負責為實驗班學生遴選并配備導師,對學生專業教育、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完成具體研究項目或實踐項目等提供指導和咨詢。導師遴選可以從本校、企業和實戰業務部門中選取。導師應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較強的科研能力,擁有在研科研項目,具有指導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經驗,能夠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導師制實行雙向選擇,學生可根據個人科研興趣選報導師。
指導老師在學生進入實驗班后的3年中,對學生的自學能力、知識轉化能力、專業前景、擇業情況、畢業論文等作前瞻性指導,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提高學生自主創新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拓展學生的科研視野。
針對實驗班的專業課教學,借鑒 KAS 模式,將課程內容的知識點分解為 K ( knowledge,知識)、A (ability,能力)和 S (skill,技能)3個方面。按照 KAS 的教學模式,對部分與實戰聯系緊密的專業課進行改革,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和工具不斷地強化和驗證知識,技能的積累可以讓學生在某個領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最后達到課程設置的目標。我們希望通過對學生培養,使其具備以下能力:Web攻防能力、系統攻防能力、密碼破解能力、數據恢復能力、電子數據取證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系統運維能力、程序開發能力、滲透測試(安全評估)能力等。表2對部分能力進行了拆解。
(1)實驗班的培養方案、管理辦法和學校原有的學生管理制度、教學體系之間會存在很多矛盾點,實驗班的課程體系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尤其在我校實踐的第一批實驗班是從大學二年級開始,面向不同專業進行選拔,還會存在之前學分認定、專業調整等問題。如何能夠最大程度上給實驗班開拓制度空間、協調教務及學管的關系,是實驗班改革面臨的現實難題。

表2 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部分能力KAS表
(2)實驗班學生的選拔本身是一場精英人才、特殊人才的遴選。實踐證明,選拔出來的學生大部分是原有班級的佼佼者。對于實驗班學生教育資源的分配理應比普通班多一些,比如獎學金的評比、班級評優等。教育資源的分配比例如何指定,仍然是實驗班建設過程中不可回避的難題。所以在經費、制度等方面向實驗班學生傾斜的同時,還應該考慮普通班級學生的利益,努力完善同學們的學習環境、平衡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
(3)實驗班的后續制度的實施和改革,需要專門的老師負責。在本校實施的實驗班建設過程中,由學生隊長和輔導員老師雙重管理。實驗班的培養過程中還有一些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如學生導師的遴選與評價、網絡選修課程的專業性及合理性的論證、任課老師工作量的認定及課程質量的評估、資格證書和競賽獲獎的等級評定及學分的免修的具體流程等。
實驗班建設在公安院校的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中首次提出并實踐,將會為開設該專業的其他學校人才培養提供參考依據。通過開設實驗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翻轉課堂、圓桌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提供了適宜的平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將會不斷健全、完善各項實驗班管理制度,應充分考慮課程改革政策之間的協調性和邏輯關系,充分尊重人才培養的自然規律,為國家提供一流的網絡安全執法人才。